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健侯:刚柔并济,神沾圣手,王公贵胄多有从学
userphoto

2023.06.12 四川

关注

杨鑑(健侯,1839—1918)

杨禄躔三子杨健侯,性格与仲兄班侯适成相反,柔和得多。

杨鑑,字健侯,号镜湖。行三,在世时人多称其“三先生”,晚年人称“老先生”。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少时从父居于广平府城南关,得父传授,练功也在幼时。其父严厉,终日督促,不许丝毫懈怠,以致身心疲惫,不能胜任。“后随露禅老先生晋京,王公大人多称赞之,以其性情谦和,品行端正,不似其兄班侯之性情高傲孤僻也。”①

因杨健侯自幼苦练,循序渐进。“其拳刚柔并济,实臻化境。发劲尤妙,刀、剑、杆靡不精,与乃兄各擅胜场。性温和,不轻与人较,从游尤众,一经指点,辄有成就。”②后人评价称“露禅发劲是虚无所有的打法,被打者挨上后还不知是如何挨的打,乃是神妙以极”,“班侯发劲如晴天之霹雷,啪地一声,已把人摔出丈外,很多人已被打坏”,而“健侯之发劲以轻妙之手法摸之,手法虽轻,可以使其跑不了,而后如放箭一样将人射出,真可称为神沾圣手了”。③健侯将太极经验简而约之,常言:“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④

“健侯手、眼、身法甚准,并善发弹,发无不中。尝观剧北京某戏院,台上演武者单刀失手飞池座,健侯挥手返其刀,无稍偏,一座惊奇!”⑤传说有精于刀剑者与之交手,健侯能以拂尘应敌。每一搭手,人多被其擒拿,处于背势,难近其身。健侯还善使枪杆,劲力发于杆头,据说:

昔西安有达官季四者,嗜技击而好学,闻杨氏得武当秘传,至京延先生馆其家,从学月余,略窥拳法、枪、剑运用之妙。时以静胜、柔克之说为谈助,先生之名因以日著。时,秦有王大力者,号“红店客”,能举五百斤,日行三百里,善大刀,好大枪,艺冠秦中,授徒五百余。闻季之言,意不信也,走求与先生较,先生谢曰:“王教师苦功积久,吾不如也。”

王以先生为怯,固请之,且曰:“太极拳则久闻之矣,太极枪亦可用乎?”先生不获已,笑颔之,乃俱取枪入院。王则力刺先生胸,先生侧身捋之。王扣枪便按,仍蹈虚。王抽枪回,先生乃乘其回势用铲枪式震之,王不觉己枪直如炷香,自伤其颜,仰跌六七步外。起谢曰:“今而后知先生之神力也。”尽弃其学而学焉,久而不怠。遇高明能学不忌,王亦不愧为豪杰矣。⑥

传说健侯还善用弹弓,堪称一绝。

又据陈微明记述:

健侯为神武营教练时,年已七十余矣。一日自外归,有莽汉持棍,出其意自后击之。健侯忽转身以手接棍,略送之,莽汉已跌出寻丈。健侯能停燕子于手掌心,燕子不能飞去,盖能听其两爪之劲,随之下松。燕子两足不得力、不得势,而不能飞也。⑦

爱新觉罗·溥伦(彝庵,1874—1927)

杨禄躔父子所传太极拳见重于晚清皇室,王公贵胄多有从学者。惇亲王奕誴、端郡王载漪之外,贝子溥伦(字彝庵,1874—1927)也特召杨健侯进府传授。“宣宗(道光)皇帝九子,长子奕纬,早逝;嗣子载治,封贝勒,加郡王衔,盖以长房故加优沃,子溥伦、溥侗。伦袭贝子,侗为辅国将军。”⑧伦贝子府在王府井大街大甜水井胡同路北。光绪二十年(1894),溥伦加贝勒衔,三十年(1904)起任资政院总裁。

庚子事变后,清廷严禁民间传习拳棒,杨健侯生计堪忧。受溥伦之荐,杨健侯得以到京师警察厅消防音乐队教授拳术,以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健侯老先生年近八十时,功力仍纯厚不稍减。据杨澄甫门生董英杰所述:

昔健侯太师遗事:有日天雨初晴,院泥水中一小路,可容一人行,门生赵某立其间观天,不知老先生自屋出,行赵后焉,欲为戏,伸右膊轻轻押赵右肩上,赵某觉似大梁押肩,身弯曲侧坐,移出路,老先生笑而不言,行出。又一日,足立院中言与众捕为戏,有门生八九人齐拥上来,见老先生几个转身,众人齐跌出,有丈余的,亦有八九尺远的。老先生年近八十,耄耋御众,非妄言也。⑨

民国七年(1918),杨健侯无病而逝。

杨健侯有三子:长子兆熊,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

民国期间,以精于昆曲和京剧而著称于世的前清皇室溥侗(载治之子,字后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人称“侗五爷”)曾说:“杨露蝉身体很魁梧。杨班侯是个细高个儿,很英俊。杨健侯人称'三先生’,个子介乎父兄之间,较高,较魁梧。三人之中当然以老先生技艺最好,杨班侯的技艺是老先生之下的第一人,三先生比其父兄略差一些,但比一般的则高深很多了。”

注释

① 许禹生:《杨健侯先生传》,《体育》第五卷第四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四月。

②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③ 陈龙骧、李敏弟整理:《杨氏太极拳诠真》“杨氏太极拳练习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241 页。

④ 杨澄甫:《太极拳要义》,杭州:浙江印刷公司,民国十四年(1935),第二〇页。

⑤ 傅钟文:《永年杨家拳艺述略》,《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1954 年,第十八页。

⑥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杨健侯太师轶事”,上海:文光印务馆,民国二十年(1931)第一三八页。

⑦ 陈微明:《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拳名人轶事”,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七年(1928),第七页。

⑧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年,第一页。

⑨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王宗岳遗论解明”,上海:文光印务馆,民国二十年(1931),第一一四 ~ 一一五页。董英杰另有记述:“昔健侯老师与八九人较,众一拥而围攻之,但见老师数个转身,众人俱已跌出。老师时近八十。耄耋御众,非妄言也。”(董英杰:《太极拳释义》“太极拳论注释”,香港:商务印书馆,1948 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田兆麟传杨健侯太极拳 大架(基础架) 演示
杨健侯的弟子 汪永泉先生简介 汪永泉,号“在山”,生于1904年大年初六,仙逝于1987年12月9日,享年83岁 汪父汪崇禄(溥伦贝子府总管家)
拜读胡学智老先生《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有感
我学太极拳的经历[黄宗南]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內功述真:拳法内劲和气路演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