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身法浅识

张广海

太极拳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始于《易经》和《内经》,其内涵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哲学与武术、医术和导引术最完美的结合。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不以翻腾跳跃为能,无血脉债张之弊,讲究心静御动,虽动犹静,外尚松柔,柔中寓刚,绵里裹铁。太极拳无论是主体和用法,皆通过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来实现。身法是太极拳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在教学还是实践中,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现就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和太极拳身法的应用两个部分,谈谈我个人的浅识。不当之处,望前辈与同道诸君斧正。

太极拳对身法之要求

关于身法,经典和先辈们已作了不少论述,归纳起来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是:“立身中正安舒”,“尾闻正中”,躯干正直转身换势上体不可歪邪等。这方面我准备谈三个问题:一、立身中正;二、以腰为轴;三、要符合《身法八要》。这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便于说明,现以杨式太极拳为例,分述如下:

一、立身中正。是指上体中正安舒,包括头容正直,顶头悬,松腰,松胯,尾闾正中等。立身中正的措施是“提顶、吊档”使在百会穴同会阴穴之间的一条通过人体中心的垂直线,即不弯曲,又不歪扭。上有虚领顶劲,下有气沉丹田,立如平准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谓之三关(长强、命门、大椎三穴皆位于

督脉)得路。这是对立身中正总的要求,下面分几个部位谈谈头部。头为全身纲领,纲举则目张。头部要轻轻上顶,头部一用顶劲,则全身精神陡振。做到了顶头悬,则周身骨骼正直,筋肉顺遂,偶有动作,全身一致,左右前后,自无掣肘之虞.头部能虚领之,则动作无滞,全身轻利,心内安舒

小腹部位,气沉丹田,意指下丹田为全身重点所在。习拳术者腰胯放松,使气沉于此,身有所主。则易做到静如山岳,屹然不动,不易为他力所撼动也。

尾闻部位。尾闾正中,指尾骨尖端对准正前方。在拳法运转时,腰轴无论向何方转动尾骨尖端始终不偏不倚地对准自身上体的正前方。

关于对档部的几点要求:首先是“开档”。开档不是指步宽,实际是松胯,“胯松则裆自开”。其次是“平档”。松胯档开则平,“档平则下盘稳固”。第三是“提档”是指在档平的基础上,注意档部微微上提。提档贯顶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上下相随,式式均匀。是谓“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练拳时立身中正,保持百会同会阴两穴间的垂直线不曲扭,这一要求不仅在上体竖直时如此,即使在上体前倾时,这条垂直线也不变。如做拳式中的海底针、进步栽捶或单鞭下势等动作时,这条垂直线仍不弯不扭。能做到以上诸条,即做到了立身中正,从而达到前人所说的“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

提顶、吊档、头容和躯干正直,气沉丹田,尾闻正中、松胯、平档等,这些要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身法要求。初学者很难做到立身中正,只有在实践中随师苦练,持之以恒而不急于求成,才能全面掌握,运用自如。

二、以腰为轴。腰是一身之主宰。经云:“命意源头在腰隙”,腰在人体中起承上启下之作用,身体各部运转无不听命于腰。而腰与脊骨的运动是分不开的,脊椎骨上与两肩两膊相系,下与两胯两腿相连,腰的主持全身作用,是靠脊椎完成的腰轴的关键即所谓“太极腰”的部位,是腰脊命门穴一带,无论是走架或打手都靠腰的主宰来完成。腰轴好比指南针一样,身动而腰轴不离原位,术语叫“守中土”,即中土不离原位。腰轴掌握好了,久之自能达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的境界。

腰部要放松。松腰是指腰部放松同时带有下沉之意,但并非把腰部硬往下压,硬压则不易转动,放松则能转动如意腰是全身上下的枢扭,腰不放松则根力很难上达,影响了劲力的完整,也是很多人发劲不好的原因。因为根力被板滞不活的腰堵住了,根力不能上达,所谓发劲就成了单纯的手部力量没有腰力的推动,内劲不完整,发劲自无威力可谈。

需要强调的是,“腰只能松,不能动。”好比车轴是个稳定的圆心,车轮围绕圆心转动的快慢,不影响车身的平稳;如果车轴随同车轮同时都动,不仅不灵便,连车身也不会稳定。如果腰随意偏动,练拳则出现摇摆,交手则易为人制。

腰为第一主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会用腰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较长过程,初学者是做不到的,即身上不听使唤。初学者所做的动作只不过是人为的四肢主动做动作,这是没有腰的主宰,动作是不自然的。纠正此病,开始可在腰部旋转幅度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慢慢有所悟。那怕是手上走极小的弧或圆,都是腰部圆心转动的外在表现,是有内才有外的道理。会用腰的人,练一趟拳,只不过是腰部转些圈圈而已。至于四肢,

要开展则运动幅度大些,要紧凑则动作幅度小些。至于打手发劲的威力,是同腰上的功夫成正比例的。

三、要符合《身法八要》。这方面武禹襄、李亦鑫和杨澄甫等先辈均有论述。武禹襄的八要是:“涵胸、拔背、裹档、护肿提顶、吊档、松肩、沉肘”十六个字。李亦鑫在《各势白话歌》中的前四句写的是:“提顶吊档心中悬,沉肩沉肘气丹田,裹档护肿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二十八字。杨澄甫的身法十要是“提起精神,虚领顶劲,含胸拨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与膝平,夙道上提,尾闻中正,内外相合”四十字。三人所述,内容大体相同,文字互有增减。现仅就个人浅识作如下说明。

涵胸。是胸肌放松,胸腔微向内合,锁骨有下沉之意,使胸部自然地含蓄和松沉,有利于气沉丹田,使内中感觉松快但不可过分凹胸和驼背,更不准胸部挺出。挺胸则气拥胸腔上重下轻使下盘不稳。

拨背。要放松背肌,两肩脾骨外展下沉,脊椎骨松沉直竖,背部自然挺拨,“大椎”穴一线有微起之意,使气贴于背,是能拨背则能力由脊发。拨背是意,切记不可在外形上使背部硬往上拔。动作过头即错,差之毫厘,谬以干里。

裹档。指两膝有向里裹之意,使档部圆平,非指外形有明显的膝部内扣,是有以膝护档的意念。能裹档则易于分清虚实变换,使上体和周身有下沉的气势,增强下盘稳固。

护盹。吨(zhan:音谆)是禽类的嗦囊,这里借作人胸腹之要害部位。护盹指两肘以意微合,两肋微收,使时部和小臂松沉前合,保护胸腹部位。不可将“盹”字误解为“臀”字

提顶。就是头容正直,有微微上顶之意。头部不可前俯.

后仰或左歪、右邪。提顶也可理解为“顶头悬”或曰“虚领顶劲”使神气贯于头顶,精神提得起,偶有动作,即可周身一致但颈部不可僵硬,硬则不通矣。

吊档。指在平档的同时提档。能松胯、档平,下盘自稳。在此基础上档部用意微微上提,谓之吊档。好象井中打水,上面提绳,水桶自然吊起。故而提顶、吊档二者密不可分,从而达到“立身中正安舒”的要求。

松肩,沉肩也,指两肩关节自然松开下沉。练拳时肩不能松,两肩便会不自觉地耸起。凡有耸肩毛病的人,气血易上浮影响大脑松静和气沉丹田,此病不改是入门之障碍。要注意两肩关节自然松开的同时,两腋下应有一拳空隙,使两大臂既不夹肋而自困,又富有弹性,交手时不为人制。

沉肘。肘关节自然向下松垂,也叫坠时。无论在行功走架或交手过着等任何情况下,两肘须含下沉之意。两时不能松垂,则出现悬肘、抬时或扬肘之病。此病不仅将肋部暴露于人易为对手所乘;还因抬肘带动肩耸起,使气血上提塞于肩肘,手腕各部也难于灵活应敌。因此凡做不到松肩沉肘则气血必然不浮,意气不能沉于丹田,下盘为之轻浮不稳,是太极拳之忌。此病不改,艺终难成。

太极拳身法之应用

太极拳身法,皆以近身而用之法,变化至多,包罗万象身法之应用与四肢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前人说:“不能舍身法而言手步,亦不能离开手步而专言身法。”因此说身法是配合手法、步法而发挥作用和威力的。然而身法之妙处,又不是手法和步法所能代替的。太极拳的手法和步法其动作路线较少,全靠身法带动其进退反侧以发挥威力。故曰:“力由脊发

步随身换。”身法应敌,重在一个近字,近战就不是专靠手法和步法而能发挥作用的。因身法变化繁多,须依时依势来谈,又不易用笔墨来形容。现仅就几种明显的身法,简略谈谈。

起身。犹言“仰之则弥高”,表现在向对手进攻时,在身法上的顶劲上提,脊骨具有弹性。例如拳式中的提手上势,上步七星及金鸡独立等式,皆用此身法。

伏身。谓之“俯之则弥深”,是指敌力下行,我亦随之而俯。此时,粘依敌手时,听劲要特别警觉,备以乘势发之。拳式中的单鞭下势的特点最为显著。

进身。是讲我的步法不进,以身法前进而欺敌,以使对方失其重心的着数。拳式中的进身按手即是。有时借进身而退步或者称为展身者,如斜飞势等着法,也是属进身着数。

退身。是说对方上手时,以我进步而又缓化敌力之用的着法。例如拳式中的棚、捋之身法皆是。

蹲身。用蹲身动作以准备起而发之。即谓“曲蓄有余”或曰“蓄劲如开弓”之意。最明显的是拳式的各种腿法,皆系蹲身曲蓄以致用也。

转身。凡向后盘旋以应敌的着法,皆曰转身,是为同时应付敌方多人之法。如拳式中的转身蹬脚,转身摆莲等身法。

翻身。折叠身躯,变易方位,突然向身后之敌进击的着数,谓之翻身。再者持身法之转折,不假手步之力,谓之撇身拳式中的翻身撇身捶,兼而有之。

披身。侧身半伏,加披衣状,以避敌人强硬之力,并俊机待发,曰披身。此身法又不同于撇身,如拳式中的披身伏虎等拧身。是说扭转身法,蓄而待发,谓之拧身。在步法上常常配以叠步,或配以合步。拳式中的野马分宗、玉女穿梭之身法皆是。

靠身。以身之肩胯等处击敌,名日靠身。即所谓肩靠胯打之类身法。在推手中出现隅角时,每用肘打肩靠。如拳式之提手上势变白鹤亮翅时出现棚、挤、靠之进肩着数即是。

闪身。避开敌力之直线,而侧闪身躯,一闪即进,至灵至速。此法与远躲预避者不同。拳式中凡采、捋时多用之。谓之避其锋芒,顺势反击之着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楊式太极剑演练心得
打太极拳要领
读太极经典拳论,浅探太极云手
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二)
一代鬃狮---拳架篇之《十三身法》
太极拳基本功(基本动作规格、步法、拳式、腿部等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