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经》:神秘的修仙经典,揭示人体众神系统的奥秘(一)
userphoto

2023.10.16 四川

关注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基本经典之一,以七言歌诀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炼与养生学说,是道教思想与古医学结合的修真书。现传《黄庭经》有内景、外景、中景三种。一般认为《中景经》出世较晚,故通常所说《黄庭经》未包括《中景经》在内。据《内景经》卷上梁丘子注说,黄为中央之色,庭为四方之中,外指天中地中人中,内指脑中心中脾中,故称“黄庭”。心居身内,存观一体的象色,故称内景。所谓黄庭之景,实指道教修炼时产生的景象。

《外景》与《内景》先后出现于两晋,据称由晋代魏华存夫人所传,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黄庭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包括《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两部分。后人托古并表示尊奉,常在其书名前加以“太上”字样。又因该书属于道教上清派的著作,所以《道藏》等典籍中加称“上清”字样,称为《上清黄庭玉景内(外)经》

另外,还有“中景经”,即《黄庭中景玉经》。《黄庭中景经》晚出,在道教内部,对《黄庭》内外中三经的态度颇有不同,一般较重内外两部,而不甚谈《中景经》。相传吕洞宾尝游宿州天庆观,题诗谓:“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又,陆放翁诗有“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及“一簪残雪寄林亭,手把黄庭两卷经”。其所说都仅指内外景两部而言。

《黄庭经》的书名,首见于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葛洪《抱朴子·遐览篇》但未言内外。

大约在晋武帝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黄庭内景经》先出,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黄庭外景经》问世。《抱朴子·遐览篇》中仅录《黄庭经》之名,是因稍后有《黄庭外景经》出,方有《黄庭内景经》之书名。因此所谓《黄庭经》者,即晋唐之际的《黄庭内景经》。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书圣王羲之书《黄庭外景经》以换鹅,在道家史界传为佳话。”

《黄庭经》的创作情况

据道经上所说,《黄庭经》是上古时由录图子演述而成。如元代的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录图子条”中曾说:“录图子,在帝喾时,降于江湄,说《黄庭》,教以清和之道。”赵道一还认为,当时的《黄庭经》有五十卷之多。而据《黄庭经》本文所交待的,则《黄庭内景经》为“太上大道玉宸君”所作;《黄庭外景经》则为老子所作。因为《内景经》中明言:“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宸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外景开篇为:“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此两种说法均系道教内部的传统看法。

其实,从《黄庭经》流传的历史来看,两晋之交的魏华存(又称魏夫人)与《黄庭经》就有很深的渊源。

著名的道教学者王明先生在《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黄庭经考》中认为:魏华存应当仅仅是《黄庭经》的收集、整理者,而非始作者。该书可能在魏晋时期已经在社会上流行,被魏华存根据自己的修炼体会作了一些修订补充,最后写定,又在后世道门中传诵。更准确的说,西晋女道士魏华存为其“传人”。此说较为平允,为学界所公认。

《黄庭经》的主旨及主要内容

《黄庭经》作为上清派重要修行经典,以“存神”为主旨,广述“守一”,“固精”、“行气”、“辟谷”、“颂经”等法。而“存神”以清静为要,“清静无为神留止”,“清静神见与我言”。

《黄庭经》自称是太上大道玉宸君老子所传,是承认神仙的,但认为神仙是可以自行修炼而成的。而能不能成仙,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能不能修行成功,全在于是否对经中方法切实实行,而不在其他

据《云笈七签》本,《黄庭内景经》七言,凡432句,共3024字,《黄庭外景经》凡197句,共1379字。

《黄庭内景经》对人体五脏六腑描述十分详细,并且建立完整的神系统,这些神有名有字有形象,这些名字和形象都为了有助于理解该脏腑或身形生理特点的。全篇以“存神”贯穿始终。

《黄庭外景经》的思想结构比较松散,主要讲述了胎息、嗽咽、内观、服气、存神、固精等方法。指出黄庭在关元之上,幽阙(肾)居后,命门在前。黄庭收纳津液,产生精气,为人“灵根”(“灵根”有时又指命门);丹田或命门(书中说“田下三寸神所居”,盖指命门)乃藏积精气之穴,为人生命之根本所在。

书中提出“观志游神三奇灵”,“三府相得开命门”的修炼法,已略具“三丹田”思想,具备了内丹术的雏型。此外,经文还讲到诸多具体修炼方法,如咽津以养灵根纳气丹田以生精上补昆仑(脑),下过十二重楼(咽喉)、绛宫(心)等关窍,还返丹田以及又存观五脏六腑之神,使五神朝会中宫(脾)等。

《黄庭经》的地位及影响

《黄庭经》历来被方士奉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并为历代养生修道之士所重视,被称为道教五大经典之一,是道教许多派系遵奉的经典,地位崇高,古今注解也很繁多。

清·乾隆山阴元真子董德宁在《太上黄庭经发微》一书中曾说:“道书之古者,《道德》、《参同》、《黄庭》也”。将《黄庭经》《道德经》《周易参同契》相提并论,可见《黄庭经》在道教经典中的崇高地位。

历代名人法帖中,书圣王羲之,六朝写本《黄庭》,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宋代书法家米芾、黄庭坚等都曾写此经。苏东坡曾书《黄庭内景》,又仿其文体,而为之赞,备极推崇。

关于《黄庭经》的灵验故事颇多。

据《道教灵验记》载:道士姚生,华原人,幼而好道,经常诵念《黄庭经》。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姚生被一帮贼寇所逼,夜晚为避贼追,不幸坠入远离人家的枯并中而伤脚,欲出无力。说来也巧,他坠入井里,井底旁有一大洞,仅能容身,当他在求救无援的绝望之中,忆想起平常诵念的《黄庭经》,就慢慢地一字一句的念起来,起初几天诵念时常有饥渴,呆在井里念了几天后,始觉不甚饥渴,脚病也渐渐地痊愈了。

一天,襄王(这里应该是指李煴)打败贼寇,在胜利归回京师途中,因夜暮降临就住在乡里,有巡游兵夜宿枯井旁边,深夜见井中有明亮的光,并形成一个光环,随后巡游兵报告给襄王。第二天,命一士兵下枯井详细察看井内,结果从井下救出一人,襄王以礼相待后,才知井口光环是姚生念《黄庭经》灵感所致。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念诵修习《黄庭经》的人很多,验而有征,影响深远。

《黄庭经》的相关书籍

《黄庭经》相关书籍颇多。杨羲、许谧、许翙等尊魏夫人为第一代真人,作大量经书,形成以《上清大洞真经》为首的上清经系。该经发展了《黄庭经》内炼身神的思想。其后南朝陶弘景师从陆修静弟子孙游岳,尊奉魏夫人及“一杨二许”为前四代宗师,开创茅山宗,继承上清经箓。黄庭之学日渐光大。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系列经典的总名。以《黄庭经内景经》《黄庭经外景经》为核心,辅以《太上黄庭中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太清镜黄庭经》、《黄庭养神经》、《上清黄庭五脏六腑真人玉轴经》、《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太上立晨郁仪结磷奔日月图》、《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元精经》、《五辰行事识》、《上洞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推诵黄庭内景经》等等经籍。

《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阐述基本思想,其它诸经则是对基本思想的演绎、解析和程式图谱化。一般说到《黄庭经》,以《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为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上黄庭中景玉经
不同版本的《黄庭经》鉴赏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
道医学堂丨道经道书之黄庭经
《黄庭经》所阐明的气功炼养原理至简至真
大家都来点评一下,这位流浪汉临摹的黄庭经功力如何,一字值几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