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不是拳是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智慧 纯音乐 - 养心音乐-禅

太极拳不是用文字可以说清楚的学问,甚至可以说,一说就错。太极拳是道,悟道太极是要在长期与师傅的接触中去感受、去悟出道理来的具体实践功夫。



拳是身上的功夫,除了自己练功,还需要师傅在你身上做功夫。一方面是形似,具体的;一方面是神似,抽象的,多属拳理内容的悟觉与落实。如果悟性不够,功夫很难上进。拳谱上说“入门引路须口授”,其实,岂止是入门引路须口授而已!太极拳理不但深奥,且行拳很怪,常易使学者教授都莫明其妙;而且怪的出奇,它像长了反骨一样,净唱反调,和其他任何拳术、体育項目的用力方法都不相同。正因为完全不同,就使很多人上当,每每入手就错,越练越错。


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以柔弱胜刚强,要练出粘劲去发挥触觉的灵敏度等等,这就易使体育院校竞争精神十足的教授和学生感到进退两难。


体育竞技和外家拳是发挥主观的竞争精神,而太极拳却要求我们做到绝对客观而无争。从思想方法上说,就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就因为上述的指导思想不同,用力的方法不同,早已是滿脑子的体育竞技者和外家拳的观点、方法,太极拳还哪里学得进去?哪可能学得到手?


要想进入太极拳的领域,首先就必须放弃体育竞技或外家拳的观点和方法,才可有望慢慢改变其用力的习惯。


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放弃了体育竞技和外家拳,而内里用力的习惯,也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无法改变。结果不过是成了外形上有点像太极拳的硬拳。由于太极拳理论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两者不可能兼而有之,兼收并蓄的。有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也可以兼练外家拳,实在是害人不浅。练外家拳的人,虽学不好太极拳,但学了太极拳以后,他的劲力可能更通达圆转,反而可以促进其外家拳的进步。

从未学过体育竞技或外家拳的人专门去学太极拳,也不是三年五载就可以出什么成绩的。目前参加推手比赛得了奖的,就大多是学体育竞技或练外家拳出身的。既设有各种奖項,就一定得奖出去,也就必然会有人得。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懂了太极拳和推手的奥妙了呢?已无人过问。反正形式主义到处都很流行的。于是,对于得奖者,外行青眼,内行白眼。更有甚者,少数学体育竞技或外家拳的经过短期培训,就当起了太极拳教练,甚或推手比赛的裁判来,从内行看来,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鉴别太极拳好坏的眼力,是可以短期培训得出来的吗?这使人疑心当其事者对太极拳的常识究竟知多少。


对太极拳好坏的辩别能力,只能是与自己学习太极拳的进程同步增长的。学竞技体育与外家拳的,不具备太极拳的眼光,他们的眼光只能属于他们的本行。选拔出来的,也只能合乎他们本行的标准。太极拳真有点水平的,未必能合乎他们的衡量尺寸,原因是,隔行了!


学外家拳,一般是拳架练熟了,就直接去研究散打。而太极拳又不同,它在拳架与散手之间插入了由浅入深的五种主要形式的推手方法。这些方法的研究,虽有一定的形式,但真正研究的又不是形式,而是透过这些形式去研究粘劲的质量,以提高听劲、懂劲的能力和控别、指挥对方的能力,最终达到知己知彼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超凡境界。


所以,推手是发展我们的触觉与聪明才智,与斗力顶牛或摔跤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完全无关,不应该混为一谈。太极拳中的功夫,如粘劲、听劲、化劲、拿劲、发劲等等,都是长期从拳架中练出全身松柔而得到的特殊功能,靠的是手上的灵觉。学体育竞技武术与外家拳的人不可能具有这种灵觉,因为他们平日练习的是肌肉上的力量,并没有去探索松柔以后才可能具有的种种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缺乏太极拳独具的松柔功夫。


虽然,体育竞技与外家拳到某种程度,也有某种“松柔”,但我们必须明确指出,这不是太极拳那种松柔,绝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尤其缺乏对化劲的认识,没有化劲的能力。加以奖牌在前,势在必得,因而越理争胜,势在必行,习惯势力太大,结果使出来的浑身解数,只能是斗力顶牛或摔跤。更因为他们专长早已成为学习太极拳的阻力与障碍,他们不可能同时兼有太极拳的功夫。说句冒昧的话,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太极拳推手,顶多也就会个推手的形式,仗恃的是蛮力而不是听劲。要靠他们来提倡太极拳及推手比賽,就只能提倡出斗力顶牛与摔跤来。是别无他路可走的。


太极拳是健康的养生功夫。是要讲追求长寿的。即使在应敌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所以才先要学好化劲,使自已立于不败之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制敌取胜、发动攻击的时候,也必须利用得机得势的条件,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绝对不主张斗力蛮干。因为斗力即浪费精力,就意味着过多的不必要的消耗,而过多的消耗,也就意味着走向死亡。这与太极拳追求养生长寿之旨是大相悖谬的。因而太极拳就只能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拳,这是太极拳的理论所决定了的。


柔了不是无用了,而是更坚刚。因为国家提倡太极拳,才来举行比賽。而我们比賽的,实际上不是太极拳!这就不仅仅是笑话,更令人痛心。这种太极拳推手比賽名实不符、事与愿违的现象,原因究竟在哪里?治病必求其本,值得我们三思。


这里没有看不起体育工作者和学外家拳的人的意思。他们有他们的本事与专长,希望他们发挥专长,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荣誉,而为了维护太极拳的纯洁性,不要再到太极拳比赛中来插手。这才是他们对提倡太极拳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


在开武术大会的时候,我们可以高呼“武术一家”,这是从大局观点出发。在研究武术理论的时候就不得不说,武术并非一家,内家和外家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太极拳既和其他任何体育、武术内容上大相径庭,也就不能将太极拳也笼统地列入体育項目之中,相提并论。与其称太极拳为体育运动,倒不如称之为智育运动,或意与气的运动,更为准确。“意气君来骨肉臣”,拳谱明明提出骨肉是次要的,意与气才是太极拳的主要内容。   

(文/张岐)(图/王璟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二)
何谓太极推手道
太极推手是圆的较量而非力的抗衡
浅谈趣味推手
现代太极拳推手中的种种误区
关于太极拳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