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技击迷宫

         遇强则强,遇弱则弱,随曲就伸,无有不中。

                                                                                   ——题记

 

       当你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尤其当你开始进入推手及自由对抗阶段时,每每容易冒出一种疑问:遇到强力对抗,太极拳还有用吗?疑问源于太极拳界的种种“迷宫”。

 

       太极拳核心理念就是在受到攻击时保持心理和生理上的放松,这样可以提高反应的准确与速度,从而获得“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力量效果(minimum force, maximum effect)”。从这个意义说,太极拳整套训练就是为了储备一种能量:学会如何使用恰当的力量,即必须却又足够的力量,化解各种进攻(dispatchattackers)。这种放松原理实际上适合于任何高水平运动竞技,事实上也是高水平竞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在太极拳界,对“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一种比较普遍现象:训练中过度放松(over-relaxed),即松懈(flaccid)。松懈的主要表现:习练者在做进攻的角色(给方)太过随意地放松、严重缺乏适宜的对抗性,从而使做防御的角色(受方)可以过于轻松自如化解任何打击。如果长期习惯于诸如此类的练习,一旦不得不面对强力对抗时,注定失败。

 

       一种典型太极拳对抗情景:老师和学生总是慢慢吞吞演绎太极拳以柔克刚、以慢制快的绝技,梦想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武林高手。这看起来荒谬,却的的确确吸引了不少爱好者,他们乐在其中、甚至沉溺其中。这无疑误导不少不明就里的习练者。如果大伙儿习练目的纯粹出于养生之期待,那倒也可以。毕竟适当运动总是好的,毕竟对相当一部分人的健康而言,运动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习练者认为仅仅通过这一类练习就可以产生太极内劲或太极功夫,那实在是虚妄。至于某些太极“大神”级人物,可以身无接触,将人弹出,更是让太极拳界蒙羞。

 

       在以养生目的的太极拳人群中,由于长期生活习惯不良、拳架构架不合理、肌肉力量不均衡、关节排列不理想或关节伸展度不够,却每每追求负荷量,吹嘘每天打多遍或多套太极套路。其结果是:由于运动系统承力不合理,导致颈疼、腰酸、背僵及膝损伤的现象层出不穷,结果也有了“太极伤膝”的种种事实。这类太极练习,整个身体处处都布满不恰当的结构补偿和力学补偿,他们的“松”不过是习惯了动作后的主观感受罢了,距离真正的太极“松”的境界更加遥远,如果参与对抗,结果可知。

 

       另外一处“迷宫”是思想层面上的: 太极拳既然可以以弱胜强、以慢制快、以柔克刚,又会何必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真相是:在对抗性项目中,任何经验和技术都无法替代力量的基础性作用。专业格斗界(包括职业拳击、UFC、MMA、K1等),缺乏较大比重的力量训练内容,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大家都明白:没有良好的力量基础(且不说力量对技术构成的影响),选手们即使进入有规则的格斗场,也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太极拳的力量练习,在传统概念中是功力训练的一部分,训练强调涵养内脏系统,强调姿势肌群(深层肌)及神经控制,强调专项力量的精准性,确实有其独到的“内家”力量训练特色。


       当然,不仅仅只有太极拳面对这一类困境,国际上所有缺少连续的、自由对抗的武术形态都存在相似的风险,都不得不面对类似的疑问。不过,柔道(Judo)、卡利武术、柔术(Jiu-jitsu)和摔跤(Wrestling)等接触性武术,因为安排了相对较多的自由的、动态的对抗性训练,习练者确实能够较好地应对强力对抗或突发性攻击。

 

       因此,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必然包括自由对抗练习,至少应该包括。然而,虽然都知道也懂得,不少太极拳习练者却有意无意间忽略了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文化的本质——对抗性。对抗性练习是指习练者针对持续的、狡猾的、快速的、强力的、随时发生的攻击行为进行相应的训练。这种训练被有意无意的回避了,而一个真正的太极拳高手应该把能够有效消解这类进攻作为训练早期的主要目标。

 

       一位高水平的太极拳习练者的评定标准之一,就看他们是否能够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作进行合理的反制。这类反制的能力源于高敏感的时空感应能力、娴熟的技术能力运用能力和扎实的专项体能水平(包括力量)。培养太极技击能力必须进行正确的、反复的和长久的训练,还有永无休止地自我追问。

 

       那么,如何进行相应的训练安排呢?一种可供参考的训练程式:

    

       第一步,面对攻击时能够保持放松(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

       第二步,利用尽可能小的力量(或小的动作幅度)进行反制。

       第三步,即使对面越来越快、甚至是全速的进攻时,依然能够保持放松。

       第四步,让对手尽全力抵挡你的反制。这一步容易让许多老师和学生望而却步,抱怨对手太用力,而太用力恰恰是必须的。

       第五步,迎着强力对抗又反向化解对抗,形成“相反相成”太极式的自由对抗,并逐步提高速度,直至全速。

 

       如果你能够高质量地系统地通过上述五步训练,那么所谓“遇到强力对抗,太极拳还有用吗”的问题就根本不是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拳的竞赛与训练
太极拳推手训练阐秘
从王宗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太极拳技击理念引发的一些思考
“太极十年不出门”的原因分析
太极拳技击的三个基本点
太极拆招打手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