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592期:体悟无极桩

作者/杨鹏 ⊙编辑/张宏婉


体悟无极桩


太极拳是以《易经》的阴阳哲学为原理,以“太极”命名的一种内家拳术,而无极则是太极之本,所谓“无极而太极”,所以任何武术都无法绕过桩功这一入门必经之路。那太极拳作为当今流传最广的一大武术门派,对桩功有什么特殊要求呢?清朝王宗岳《太极拳论》表述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从传统太极套路来看,除了起和收二势双重,其他动作无一例外都存在阴阳转换、重心转移,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无极生太极、动静生阴阳、太极归无极、生生不息、循环不断的内涵。由此说明阴阳不偏、中规中矩的无极桩(起、收桩)应该就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是太极拳的母桩,是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桩,是修炼太极拳的根基。笔者多次赴陈家沟拜学传统陈式太极拳,后得到小架名家陈春生老师的悉心指教,对站桩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结合本人多年练习体悟,谈点感受,榆枋之见,方家宥之。

   

一、立身中正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立身须中正安舒之说。各家太极都把立身中正作为基本准则。中正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要科学掌握,深刻理解。在站无极桩时,中正与身体正直垂直于地面一致,但行拳过程中有的姿势并非让身体垂直于地面,而是斜中寓正。愚以为,立身中正应做到“两会一点中轴线,前后辅助二直线,全身体重到涌泉,黄金分割定乾坤”。“两会”指人体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前后是指前顶穴与丹田穴成一直线,后顶穴与命门成一直线,二条直线平行于中轴线,目的是让头部虚虚领起,克服低头和后仰的毛病,“全身体重到涌泉”实际是确定了身体整体重心归属,一般强调站桩如坐,重心落于脚跟,这是误导,脚掌不受力,何来爪抓地?全身重心按黄金分割比例,即四六分是最妙的。在操作时,把身法调整好,用踝关节把整个身体平移向前,重心落于脚掌,做到前六后四,重心基本在涌泉穴位置,同时双脚微微内裹,让脚掌内侧受力,即内六外四,这样,双脚像一个稳固的吸盘牢牢植于大地上。

   

二、呼吸自然

   

呼吸是生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规定先呼还是先吸,抬左手是吸,抬右手是呼,完全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只是掷物或瞬间用力时,必然是呼,但

这种呼是无意识动作,也就是忘息状态。太极拳属内家拳,不少人认为呼吸配合动作是内家拳的必然要求,刻意拉长呼吸,并乐此不疲,时间一久,内劲没出来,问题出来了,出现胸闷气促、横气填胸、头皮昏麻、脚底发飘症状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产生了心悸、血压升高的“太极病”。《十三势行功心解》、《十三势歌诀》等古典论著里均无关于呼吸方面只字片语的记载,杨澄甫的《太极说十要》言语不详地说动作要配合呼吸,却没有明确指示,是画蛇添足之语。站桩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心气下降养生。分神思考呼气,则容易导致气滞伤身。当然,逆腹式呼吸法的无极桩中对呼吸的确有要求,但这种方法是桩功的高阶,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如没有师傅指点和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行,容易出现副作用,不宜自行深习。

   

三、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在太极拳习练中非常重要,而要养成肩沉肘坠的习惯非一日之功。初练无极桩身体僵硬,两臂用力,抬肩架肘,不得要领。正确的做法是:双手随身法慢慢下落,意念完全放松,手掌相合,与胯同高,手臂所用力道与支撑手臂的自重相当,与重力“不丢不顶”,手臂与身体距离适当,以腋下能容自身一拳为准,肘关节末端骨节一定要有下坠之意,绝忌外翻上翘,意象肘尖处用细线缚了一个小铁陀随重力自然下坠,坠感最重要;肩是人体的大关节,在无极桩中肩要含、要松,肩做好了,上身就松好,胸的问题也解决了,平时我们说昂首挺胸有精神,但无极桩恰恰相反,肩不能往后仰,要往前收,往内合,以胸骨为中心,左右肩都向胸骨合拢下沉,但这种合拢绝不能用意念加力,是一种自然下沉的松合力,所以沉肩坠肘做好了,含胸自然到位。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含胸不拔背,含胸正确,而拔背不可取,把背一拔,脊柱的努劲就出来了,这是病态。据陈氏太极第十代传人小架太极宗师陈伯祥说,陈家沟历代拳家从来没有拔背之说,拔背估计是后人创造。

     

四、圆裆松胯

   

裆贵虚贵圆,胯贵松贵开。但这是个系统工程,腰裆胯是下盘功夫,胯根松不松,裆劲足不足,下盘稳不稳,直接决定太极的品质,也是站桩长功的关键,是太极之魂,要达到要求必须同时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泛臀”坠腹。“泛臀”不是敛臀也不是撅臀,更不是翘屁股。字面上解释,泛:漂浮,透出。泛臂的内在形态是尾闾上翘外泛。尾闾位于脊柱的最末端,尾闾“外泛”自然使腰椎段的生理弯曲变得更加明显,第二、三腰椎(即命门穴)明显向腹部方向凹进,一旦腰椎向前凹,腹部自然向前向下落,当身心放松时,腹部就会形成一种自然下坠的状态,这就是丹田下沉的初始态。如果意念放松、心气下沉,就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气沉丹田的感觉。

   

二是屈膝内裹。膝盖是最脆弱的地方,也是最需要保护的地方,练拳站桩第一要务是慎用膝盖、用对膝盖。太极拳经讲身备五弓,二腿就是二弓,膝盖弯曲便是弓,但这个弓弯得不对会祸害无穷。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功力,盲信桩子越低越好,膝盖越跪越好,最后造成膝盖半月板损害,使得行走不便,甚至终生与练功无缘,甚为遗憾。科学的方法是:膝盖永远只能前后以折扇型运动,而不能做左右扭转运动,站桩膝盖痛就是扭膝、跪膝造成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屈膝有度,膝盖骨前端绝不可以超过脚板的中线。同时,大腿和小腿始终要保持方向一致,这样才不会扭曲膝盖。大腿小腿由膝盖相连成一整体,内嵌于髋部,髋关节是可360旋转的关节,是人体的重要枢扭,腿部要整体以髓关节的核心,肌肉作内旋状(内裹),也就是逆缠,结果是膝盖微内合,髋关节向外松开,虚裆松胯自然成形。

   

三是双脚平行。小架太极对双脚平行要求甚严,在站无极桩时,双脚平行、与肩同宽确实有利于意形合一、阴阳相调,达到无形无象、平和安详的内在要求。试想,外八字脚会把位于尾椎的长强穴关闭,内八字脚会夹裆,在练习时应仔细揣摩。

   

静是魂、松是宝,无极桩的要求也是太极的基本要求与要领,无论是在站桩还是在行拳走架时,这些基本要求永远不敢丢,正如:行拳就是流动的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光昭老师无极桩精修提高班学员体会(六)
无极桩功精修提高班学员感悟
[转载]太极秘要/练拳要练桩_
练太极拳别练太极操,否则身体会越练越废!
太极拳经要
太极拳快速入门方法—无极桩(首次公开、不看遗憾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