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太极】初学太极拳要注意的?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内涵深远。而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在当今世界的传播中受到众多国内外习武者的喜爱,习太极拳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能通过身体与思想的交流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然而,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通过太极体现出来,如何通过练太极拳体验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练习太极拳强身健体又减少运动损伤,却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说明白的,这也是目前很多人比较困惑的问题。  
    
  太极拳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开始阶段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对动作的记忆上了,所以,初学太极想通过太极了解文化内涵是不太可能的事。太极拳的锻炼讲究意气形的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学形,日积月累,勤练不辍,等到动作熟练,逐步配合呼吸的运用,再熟练就要讲究意识的调整达到心静体松,体会太极锻炼对身心改变产生的影响。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且,领悟程度也因人而异。  
    那么初学者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正确的认识 
    
  很多人对太极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认为练了太极就会百不侵,长命百岁,同时也会对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其实不然,事实的真相是不确定的,有时候甚至与我们的期望相反。练太极的效果因人因时因师而,是各种因素在一起交作用而产生的,只有各种因素互相平衡,才能形成最完美的效果。首先,要遇师,这也是得到很多人认可的观点。但仍然有大一部分人认为不需要老师,现在媒体这么发达,各种书籍视频充斥我们的生活,学太极完全可以自学成才。对于这种认识,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学拳经历,深刻体会到错误的行为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但只要有正确的观念还会达到目的,而错误的观点则是不可救药的行为。民间的老师父总是说:你能看书,可书不能看你,同样,人能看视频,可视频也不能看人。掌握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获得直接经验,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习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周期长,正确率低,而间接经验却可以快捷正确掌握知识,当然,还是需要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学习,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或许有人会问,那就没有“无师自通”了吗?

无师自通是肯定可以的,否则,第一个创始人是从哪学来的呢。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算上中国所有国家承认的武术拳种才131种,加上各个小的派别,几百年来也就200多人吧,而且,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了某些拳种以后自创他派的。所以,我们普通人要无师自通那就是痴人说梦,坚持己见只会误入歧途。  
 
    不过,对武术的痴迷和爱好,使我们总在不断地探寻。武术的现状却又使我们茫然无措,武侠小说里飞檐走壁是不是真的,即使近现代传说的发人于丈外,我们也无缘得见。那武术到底是什么,到底我们练武能得到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天天在进退转换,虚实变化中无谓重复?尤其对于空有一腔热情,在门外驻足观看的武术爱好者来说,更是云山雾罩,不是所以。  
 
   所以,无师自通的道路基本是走不通的,那么该如何学太极呢。多年的实际经验告诉我,在老师学的同时,不断自我学习,借鉴多方信息,综合比较验证才是正确道路。  

二、如何判断老师是不是“明师”
    
  笔者认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是寻明师初学太极遇明师尤其重要,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一旦形成动作定势,要修改很不容易,不管是身体动作还是大脑的动力定型都很难改变,所以,一旦错误动作和错误要领成型,危害更大。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判断老师明不明?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甚至,练了多年太极的老手都不容易判断。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总是以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衡量,所以,我们只能判断比我们水平更低的水平,充其量,我们可以评价和我们水平相当的太极老师,如果对方水平比我们高,我们肯定是认不出来了。 
    所以,对于初学者,判断很重要,但对太极一无所知又怎么办呢,我个人愚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首先,请教一下老师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众所周知,练太极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在练拳过程中,身体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练太极能起到健身作用?练太极和做体操对身体的改造有什么区别?如果,老师给你来一通,对心脏、心血管、器官、组织等等发生改变什么的,我认为这是很糊弄人的,这些都是效果,不是原理,原理要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解释,当然,如果他有比较好的现代科学储备,也可从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方面来解说一下,并且,东西方的解释应该是对应的,而不是矛盾的。另外,您还可以自己学习一下相关理论,然后有不懂的也问问老师,看他能不能把你的问题解答清楚,好的老师应该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让你真正理解,而不是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如果你听不懂,我建议换老师。 
    其次,问一下老师,太极拳技击问题,太极拳不管说到哪里她也是武术拳种,如不能技击不成为拳,但我们每个人未必都要练成高手,那也是不现实的,成为高手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来说,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和技击功能同体同用的,也就是说,练太极如能起到健身作用,那么继续勤练不辍,必会对技击打下良好身体基础,请注意,我说的是技击基础,不等于会成为技击高手。如果不能健身,那说明锻炼的方向不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起到健身效果,但技击能力却得到加强,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说明您已经离太极拳比较远了,我们知道,练散打、练其他拳种也会提高技击功能,单纯的技击训练很多对健身来说,或者对养生来说是有害无利的。所以,出现技击能力增强但没有健身效果的时候,说明练得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效果与技击身体基础应该是同步提高的。再强调一次,技击能力未必会提高,有可能你真的具备了发人于丈外的功力(有没有这种功力
现在也不敢确定)但你未必能在与一个散打中级水平的较量中一定占有优势,还有可能输的很惨。所以,我也在此奉劝想学太极的人,要把太极当成健身修心的有效途径,而不是一味追求技击、放人。 

    再次,请教老师几个常见的练太极容易产生的错误。目前最大的误区是(只在健身层面来说)膝关节损伤。关于膝关节损伤, 目前成为太极拳的天敌 甚至,著名健身专家,推广健步走的赵之心教授在快乐健身一箩筐中大肆抨击练太极会造成膝关节损伤,不适合中老年。在愤慨的同时也很无奈,不正确的练习确实害了很多人,尤其是下苦功的人的膝盖,更有甚者会累及到腰。最最根本的原因是跪膝,致使膝关节周边韧带与肌肉负担加大,进而需要腰部肌肉协同作用来维持身体姿势,久而久之,肌肉的长期慢性超负荷作业,导致了损伤,肌肉损伤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拉伤,比较直观,另一种是慢性损伤,基本等同于肌肉劳损,危害更甚,就像温水煮青蛙。跪膝说起来简单,要纠正起来很复杂,我只简单举一例常见问题,不管你有什么其他问题,都可以问老师。关于膝关节的问题,以后会继续讨论。

三、练太极要持之以恒

   其实,持之以恒还是来自正确的认识,找到一个好老师非常关键,找到了才是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至于能不能走到终点,或者走到你个人的目的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您个人了。
   佛家讲究信、愿、行。我们做事一定要坚定信念,立下誓愿,积极践行。其实,持之以恒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话题,谁都知道,我们很小就有人不断灌输这些思想,但我今天又单独在这里谈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对太极,对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太高的期望,高期望总是很容易带来高失望,所以,很多人接触太极以后对太极更失去信心。所以说,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他会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 
    太极拳本身是非常优秀的传统拳种,按照正确的方法锻炼,必定会健康长寿,同时增加技击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往往很难体会太极拳给身体带来的改变,技击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很多人在学习太极拳以后,长期没有得到提升就放弃了坚持,尤其严重的是,有的人练了多年,却不能用之于技击,甚至对太极彻底失去信心。 
    但是不是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呢,肯定不是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呢?老子说:无为无不为,很多事是无为而至,过分追求反而不容易成功。我觉得我们选择太极应更多的从健身,修性方面来入手,练太极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人讲究健身,有各种健身活动,都特时尚,但都不太长久,这是商业经营,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对太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来说,选择太极作为健身手段当然是非常完美。只要动作正确,达到健身效果还是相对容易的。说
修性,好像不是那么直观,因为这是思想活动,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身体的改造刚刚开始,所以身体行为不能直接影响精神行为,如果到了比较高的阶段,身体与思想的改变都是相应的,但开始肯定不行,初学者需要身心俱练。身体锻炼相对简单,看得见,摸的着,而心理的锻炼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这也是现在很多太极爱好者一个比较大的误区,练太极时的细想活动也是需要老师指导的,自己也需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的。太极讲阴阳,这就是对于人体的阴阳,不讲阴阳,虚实不分,就是双重,太极之最大弊病。 
    持之以恒没有正确方法重要,但必不可少,坚持到底才能在不断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中得到最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享受太极,感受传统文化。

或许会有人说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练习,我也经常遇到朋友和我交流说做运动没有时间,我总是跟大家说不用多,养成习惯就好了,每天都练练,有时间半小时,没时间5分钟,但不可间断。其实没时间只是一个借口,试想一天24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做啥了,我们没时间是因为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 ,再紧张也能从24个小时里挤出5分钟。健身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健身行动是需要下决心实行的。我们的人生有各种追求,但物质基础是我们的身体,为了保证这个物质基础,我们需要吃饭,睡觉,这两点是维持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加大,仅有这两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更充足的精力,精力从哪里来呢,有很多方法,但我推荐练武术,最好是练太极,因为太极拳普及的好,练得人多,可以有很多伙伴互相交流,也容易找到老师。所以呢,为了补足精力,我认为应该把太极运动看成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如果没有这5分钟的太极运动就应该感觉像少吃了一顿饭一样,这样的话,持之以恒就是一句废话了,下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方法了。

四、膝关节损伤问题

这些年也教过不少人,但在教的过程中,我也总是很矛盾,不知道该把基本桩式放在首位还是动作套路放在首位。基本桩式做好了,就打好了坚实的地基,后面的高楼大厦就可以随便盖了,动作无非是移动的桩式,如果连静止的桩式都站不好,移动起来必定会歪歪扭扭,肯定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一开始就偏离了航线。但基本桩式也挺难,很多人学太极学了没几天就想自己能完整打一套,这是一种需要得到外界认可的心理在作怪。太极是给自己练得,是追求内心的平静,是通过动作感受传统文化,从而体悟人生真理,而不是为了向别人展示我打的多漂亮,以获得赞美。所以我奉劝想学太极的人,一定要端正思想,把太极当成艺术来追求,而不是商品。

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基本桩式很重要,基本桩式的要领相信大家在很多资料里也看到很多,我也不重复,只说一点,就是膝关节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太极运动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很多人练太极把膝关节练损伤了,这实在是太极的悲哀,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太极推广的越广泛就能有更多的人学到优秀的传统健身方法,但同时也因为方法掌握不当造成运动误区。我是学体育的,很多人说学体育的素质低,没水平,其实真正接触多了发现,运动也是讲科学的,如果不讲,后果更严重,因为直接作用到你自己的身体上了。我们在做太极运动时膝关节总是微屈有一定角度,很多研究都说身体重心要落在两脚的范围之内,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全对,重心只是一方面,这里面还有个肌肉受力的问题,因为太极拳膝关节损伤大部分是肌肉慢性劳损,所以,即使身体重心不偏离,但膝关节角度过大,也会造成膝关节周边肌肉受力过大,日积月累造成肌肉长期超负荷运动,气血阻滞,也会造成劳损。正确的做法是意力分开,不可同时放在膝关节处,另外可以站高一点,调整到膝关节受力最小的角度,这样动作才会更轻灵,否则会感觉迈不开腿,越练越沉,很多练拳者往那里一站,看着是挺稳,但动起来总是很沉重,膝关节受力过大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太极拳理论里说腰为主宰,千万练太极的人群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以腰带动周身的?

     人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意念和动作的关系,各方面受力的关系都很复杂,单纯通过文字的描述很难完全解释清楚,通过看文字想学会也很难,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听多看多比较,客观冷静看待各种学说,找到正确方法。祝大家学拳愉快,练拳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孙瑜的“武术健身科学化”,再谈太极拳的修炼
功夫探究 | 简谈太极推手技术要领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上)
求真务实学太极
无极桩· 干货(初学请进)
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九)近身训练--为“搭手”正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