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爷刘晚苍》中的武林轶事
编者:老辈人讲轶事,朴朴实实不花哨,读起来可信。再有就是长知识,能知道不少现在人已经不怎么说起的话头。比如“涨四”这个词,编者多少年了,一直以为是“丈四”这个词的误写。这次看马长勋老爷子一说,才算明白了:“杆子号称涨四,不是指长一丈四尺,而是指杆子大头的粗细。一把粗加一指叫涨一,以此类推,加四指即为涨四,可见这根大杆子有多粗了。”开卷有益,听有阅历的话更有益,信夫!
王茂斋轶事
有一天王茂斋走在大街上,身后跟着他的儿子王子英和店伙计,迎面来一位截着王茂斋请安,说,师大爷,我最近怎样怎样,意思仿佛是过不下去了。王茂斋一听,回头叫伙计拿来钱袋,手提一角,哗啦啦倒了大半袋,钞票、银元、铜子都有,光钱串子数了数就四十来串,那时候两块银元能买一袋白面,这钱就是救命钱哪!那人谢过走了,王子英一边走一边问他父亲:“刚才那人是谁?”“不认识。”“怎么您不认识就给他钱呀?”老爷子脸一沉:“他家里不好过么!人家说出话来……没听他喊我师大爷呢!”
马长勋忆“老拳师们的大聚会”
回忆起当年的武术界,相互之间非常团结、关系融洽,气氛很好,这在刘老师教拳的地坛有充分的体现。那个时候去地坛的老拳师很多,我记得起来的,有比较年长的周俊佛(编者:此名或记录有误,当时北京有个八卦掌名家叫“周尊佛”),他是八卦名家;有吴彬芝先生,他练的是杨式太极,是上海武汇川的学生,后来在北京又跟崔毅士先生深造学习了八年,也练八卦掌,属于山东王斗那一派,后来在地坛跟刘老师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还有王荣堂和马汉青、马月青、关秉公,以及张彬涵、鲍全福、张岳谦,等等。另外还有李增富,有时掼跤的双德全先生也来,还有刘国志、万福林,他们都是练杨式拳的。此外,还有在地坛北门外练通臂的一位先生,和吴鉴泉先生的一个亲戚老何,以及一个叫罗宝桢(音)的白胡子老头,也经常到地坛去。罗先生好像和吴鉴泉的儿子吴公仪还是同学。到了礼拜天,这些成了名的武术家济济一堂,简直就是老拳师们的大聚会。刘老师在地坛的凝聚力可见一斑。当年这些老先生在一起切磋技艺,也使我们这些年轻人从旁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刘老师还曾托付老先生们说,都是年轻人,大家多帮助。这么着,我们从听到的很多掌故中,学习了解到很多东西。
孙长青忆看大成拳
70年代,姚宗勋落实政策,回了北京,他家房子都抄了,回京租的小白家的房。那时候,小白子、小刘天天和我一块儿练,但各练各的东西,人家学的别的。姚宗勋租他家房子,他就跟姚宗勋练。那会儿我也去。当时我刚练拳嘛,还有点门派观念,觉着不能让咱师父知道上姚宗勋那儿去看别人练了。每天晚上,姚宗勋和他家老太太吃完晚饭,在四合院里摆上八仙桌,沏上小茶儿,那帮徒弟开始练。小白子让我跟姚宗勋的儿子推手,说你们俩试试。我按上去就不让他动了,他起不来,但弄他也弄不动。姚宗勋看出来了,跟他儿子说:“歇会儿,歇会儿,歇着去。”我回去跟爷爷说,爷爷说:“姚宗勋那拳也是好拳,在北京这儿,大成拳也是出类拔萃的,松到家了。你多见见,多看看,长点儿见识。”他没有门派之争,他跟姚宗勋是一代人,姚宗勋对爷爷也是服气的。
马长勋忆刘晚苍尽心尽力授艺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期间,我们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很晚才下班。这种情况下,刘老师仍对我们说,我晚上还是在地坛等你们吧。这让我们十分感动,他那么大岁数的人了,夜里十一二点还得在地坛等着我们。有一次我下了班已经十一点多了,天下着毛毛雨,我有点犹豫还去不去地坛了,但一想刘老师要是还在地坛等着呢,还是去吧。等我到了地坛,果真看到刘老师正在北墙那儿坐在麻袋上等着我们呢,到那儿后我们一起推了推手,老师给说了说拳,一个多钟头之后,我们才一块儿走着回家了。这事儿让我们很难忘。
马长勋回忆王门轶事
60年代“文化大革命”以前,王茂斋的儿子王子英曾在家里教拳和推手,几乎每天都有人聚集到他家里学拳。我也有幸赶上这个时期,有缘去王家学了几年。记得尤其一到秋冬,每周有几天都有一二十人在他家里。只有夏天天热不太方便,我们才不去了。
在这之前,刘老师平时总跟我们说师大爷王子英功夫怎么好。我们跟刘老师要求去见见师爷,刘老师却始终不肯,说你们现在还没到那个程度,去了也听不懂,以后再说吧。那时刘老师每年过年总是第一个到王先生家拜年。有时早上四五点钟就去,因为当时的形势,不太敢让人知道。我们也曾要求跟刘老师一起去王先生家拜年,刘老师也总不同意。后来我有机会见到过王先生了,就跟刘老师说了,刘老师才带我去了。到了师爷家,刘老师跟王先生说,我在您这儿麻烦这么多年,您看这孩子又来了,又得给您添麻烦了。师爷说,没关系,他爱好这个,愿意练就跟着练吧。刘老师在回来的路上还跟我说,不是我不带你来,因为师爷那么大岁数了,我从年轻时起就来了多少年,现在有了学生了,学生也来,怕不合适。从这以后,每次我从师爷家回来,刘老师都问我,师爷又跟你说了什么手了。我就跟刘老师说,刘老师再掰开了揉碎了地细致讲解这些手法和身法,让我觉得难能可贵。
说到此,顺便讲一件反映刘老师功力的趣闻轶事。有一年我上刘老师家串门,刘老师说,我准备让你们学学抖大杆子。那杆子年头多了,有点弯儿,我想把它烤一烤直一直,就把它搁在门槛上撬起来了。可是由于多年未用了,一弄杆子就折了。我们仔细一端量这大杆子,好嘛,杆子号称涨四,不是指长一丈四尺,而是指杆子大头的粗细。一把粗加一指叫涨一,以此类推,加四指即为涨四,可见这根大杆子有多粗了。当时我暗自想,这杆子幸亏折了,要不像我这个个子可真抖不了,刘老师要是再要求严一点,学练这个可是真够我呛的。后来刘老师用这个大杆子修了一对拦马撅,说也别浪费了。这些东西刘老师后来倒也都没让我们学。他当时说,看我学推手已经能看出点眉目来了,用他们山东话说,叫“睁眼”了。他说,你就专一地练推手吧,其他的就不要练了。练那么多家伙干吗呀,学多了练多了,也是浪费时间。
像刘老师这种涨四的杆子,我后来再也没见到过,这样的杆子买也买不到,更没地儿踅摸去。后来,别的老师又弄来几根杆子,其中有一对儿也就是涨二,一把攥过来涨两个手指,比刘老师的那根细多了。说这杆子也就是想说明刘老师的功力之大。刘老师还有一把好刀,一把八卦刀,是定制的折铁的,外观、颜色、质地都属上乘,可惜“文化大革命”中上缴了,最后也不知落入何人手中了。刘老师对此甚感遗憾和惋惜,因为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刀了。
此外,王子英先生家里有一把兴三爷留下的断臂剑,这两件东西可以相互媲美。它们的钢口极好,柔韧性也好,就说兴三爷留下的那把剑,能在腰上围一圈。以前我到王家拜年时,刘老师说让我们年轻人开开眼,请王先生拿出来展示过,所以我亲眼见过那把断臂剑,前头是剑后头是刀,还有血槽,异常锋利,颜色是天蓝色的,折铁淬火的印儿都还有,非常漂亮。只可惜没有留到现在,要不绝对是珍贵的文物。刘老师的那些刀枪棍棒,“文化大革命”中都上缴了,最后也不知所终,甚为可惜。
王云龙忆刘馨斋讲述与王子英推手
我(王云龙)问黄山馆的刘馨斋师父(杨禹廷的徒弟),我说:“杨禹廷先生是不是八十岁以后才好?”他笑一笑,说:“对。”我说:“王子英好,还是杨禹廷好?”他说:“都好,都不错。”他说吴图南欠些。70年代,他上吴图南那儿,吴图南说:“馨斋啊,你饶了我吧,没劲儿和你推了。”他还说,北京的高手如杨禹廷、吴图南,等等,他都摸过手,唯独王子英简直就是爆炸。
刘馨斋和我说,有次在杨禹廷老师的拳场遇见王子英,想和他推推手,王子英不推。等王子英走了,刘馨斋问杨禹廷:“怎么师叔不和我推手啊?”杨老师说:“在外面怎么和你推?你上他家去啊。”刘馨斋这就上王子英家了,搭上手就被王子英发到了立柜上了。刘馨斋跟我说:“那个立柜高啊,我爬上去都费事,我都不知怎么被发上去了。”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习录‖29(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南湖传习录》| 吴式太极拳的“快手刘”——刘晚苍
传习录‖44.练推手必须“口传身授”
怀念太极大师刘晚苍---刘培一 .
谈耿式形意拳的传统练法
武当赵堡太极拳简介及刘瑞老师套路演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