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通桥!

坐船去桥滩,坐船去我们的过去!


当年,母亲曾经告诉我她参加工作时

是从泸州坐船到的五通桥

父亲是北方人

他第一次从乐山到五通桥也是坐的船

我的家最初就是两个青年男女

从不同的地方坐着船到五通桥来安下的

当然,他们后来成了我的父亲母亲

而我的童年也多出了些风浪的摇晃......

  



这个小城有山有水

汲水捶衣、摸鱼捉虾

生计与闲趣相宜




山有菩提、五龙、金粟

与峨眉遥遥呼应,同享一片风光霁月

峰峦间榕树簇簇,春秋易色,恍若小城衣冠




城里井架高高矗立,层层叠叠,随势起伏

井架由枧管连接,纵横方圆几十里

盐卤如小城之血脉,终日涓涓流淌

到处弥漫着一股咸咸的气息……

  



五通桥位于岷江边上

紧邻蛮荒之地

唐宋以来不少诗人都在这一带留下过诗篇

抒发江上的孤怀与愁绪,颇富文学地缘意义

但在明代以前,这里却是人们眼中的一块飞地

是夹在乐山和犍为之间的一个模糊地带

情况到了清代中后期才有所改变




两江总督陶澍《蜀輶日记》中记载了五通桥:

十里竹根滩,滩下即五通桥,一曰四望关

此处有山高耸,可以四望

又有火油井,以竹筒盛而燃之,可以代烛

十里铁蛇坝,北岸有道士观,独石成山,下多圆孔

紫云宫据其巅,甚陡峻......

竹根滩、四望关、铁蛇坝、道士观

都是现在尚存的地名




光绪二年,吴焘在其《游蜀后记》中也有描绘:

至牛华溪,江面逾阔,烟波无际

岸山秀拔,松竹阴翳,颇饶幽趣……

这些简略的文字

看到的是一个地方的真实存在

从那时开始

五通桥一名渐渐出现在了乡邑志乘的行述之中

  



乐山和犍为都是千年古郡

五通桥能够在两地的夹缝中得以幸存靠的是--盐

那条在丘陵中穿行并纵贯于川南的威西盐矿带

打破了以政治军事为考量的舆图格局

直接在两地的毗连地带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




在重农轻商的国家里

一个快速膨胀起来的地方也让人生畏和担忧

嘉庆年间的举人张瑞对家乡的风物常常留心记录

五通桥的盐自然也是他所关注的

他对五通桥的盐井开发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忧虑




但事实证明,五通桥的盐业发展没有停滞

咸丰三年,正是川盐济楚始兴之年,

也是桥盐最盛之时

而到了清末,五通桥已是“全省产盐丰富之地”

五通桥由一块江湖飞地变成了一个商贸重地




在小城五通桥的历史中

最为重要的是清朝和民国时期

而最为辉煌的是抗战时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

盐业资源的优越以及抗战带来的人文荟萃

我们看到的是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

《桥滩记》中的内容大多所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




在特定的时期内以一个小城作为叙述对象

或者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述大历史中的小历史

五通桥是个独特的标本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五通桥的这段历史并没有被人重视

相比同是盐城的自贡

五通桥在文史方面的研究一直非常稀缺

至今没有一部阐名物于精微的信史

以至于它在川盐历史中的地位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并非所有的人一开始就会对它的历史感兴趣

了解这座城是从一个小城外在的山川秀美

到内在的丰厚历史的认识过程

所以,《桥滩记》也是一次发现之旅

五通桥的清民时期盐史、城市变迁史

抗战科技史等可谓价值非凡

昔日小城的气运之昌是本书想努力呈现的

  



《桥滩记》虽是一本乡土题材的历史随笔集

但在田野调查和考据方面做的工作不少

作者龚静染几乎查遍了相关的档案资料

拍摄了数千张照片

也走访了很多乡老野贤

获得了不少珍贵的口述笔录

以求书中人物故事甚至很多细节都有据可查




在这本书中

《故宫文物车运盐济陕纪事》

《陈蝶仙父子桥滩办厂》

《深井故事》《“永利号”小火轮》等很多文章

都是作者精心挖掘出来的

可以说是首次新鲜面世,读起来也颇具趣味

书中的人物命运也常有惊心之处

发生在这个偏远的川南小城的故事

也是人世间的寻常故事

  



1944年夏,抗战还未结束

复旦大学教授夏炎德先生曾到五通桥一游

后来他在文中写道

在平野中嵌着一个晶明的湖泊

如镜的波光托出蔚蓝的天光

四周景物秀雅绮丽

酷似一个小西湖

在夏炎德先生的眼里

五通桥是个大后方的美丽小城

他的发现是欣喜而难忘的




巧的是,本书在出版之际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先生为《桥滩记》作序

他们都有对一个小城的赞美

而时间整整跨越了70年

光阴的变迁让人寻味

  



五通桥素有“小西湖”之称

本来作为“宛如画中山水”的小城之美

也应该是诗人龚静染所津津乐道的

但现实却很尴尬

让他不得不再去审视覆盖这些历史的土地

笔下的是不是现在的五通桥?

或者说现在的五通桥还是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川南小城?




不知道谁说过,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五通桥也难逃其中

所以作者更加惶惑这一本薄书实无多少用处

但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们的生活同过去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回到曾经的生活、环境与时代才是重构历史的关键

也可能是我们获得救赎的起点

  



记得清人查实颖曾写过一首诗:

“傍井盐切漉,分田蔗渐成。

江天流暮霭,好趁白鸥轻。”

小城虽小,也有寥廓之气

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不能不想去这样的地方走走




又记得民国教育家侯鸿鉴先生的一段桥滩日记:

“闻舟子解缆摇橹呼唤声,迨曙光已透,

觉滩水声盈耳,舟且摇动不定。”

这正是水乡五通桥的韵味

而这样的文字让人怀旧




我想

如果要回到过去的五通桥

就只能坐船回去

像查实颖一样,像侯鸿鉴一样,像我的父母一样

而这船也一定是满载着乡愁

是的

坐船去桥滩

坐船去我们的过去




《桥滩记》由诗人龚静染所著,通过对四川“盐码头”——五通桥的独特描述,将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记忆融为一体,真实地记录了一块江湖飞地的岁月变迁,讲述了民国以来一个工商业小城鲜活的“小历史”,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称之具有“民俗的魅力”。


本文摘编自龚静染新书《桥滩记》自序:坐船去桥滩


编后:


坐船去桥滩,坐船去我们的过去,大概也是回不去的过了吧?

相信很多在五通桥长大的小伙伴能够与作者感同身受。说是一个时代历史也好,抑或童年记忆罢,随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改变,如作者所说,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那个魅力西湖仅在回忆罢了。


时代在进步,而五通桥人却说作者笔下那种惬意生活仅存在于回忆···

今天没有批判,只有遗憾。

很想随作者去桥滩坐一次船···


文/龚静染

综合整理/ZZ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无锡个城俚厢,你还记得多少?
作家场记丨龚静染×周鼎:《花盐》与小城往事
诗情画意五通桥
42组老照片回忆无锡城的变迁,有你知道的历史吗?
【洮河大桥】送你离开,是为了等更好的你回来~~(内附精彩视频)
被遗忘的世外桃源——四川五通桥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