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中国武术谚语解·1

 基 因 库

 

“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 “头为叶,身为枝,足为根”。

 此二谚语,以树喻人。 生动地描绘了全身一体之关系。 练武之时,一枝动,百枝摇。 而不是局部的活动,肢解掉整体。

 

“求动中不动,在不动中动”。

 中国传统武术,讲究动静参合之修为。 要“求”在“动”的时候,有“不动” ─ 静 ─ 的成份。 而在“不动” ─ 静 ─ 的时候,含有“动”的契机。 “动”非全“动”,静勿全静之境,是武术锻练时,要求期及的原则。

 

“一横一竖打天下”。

 说明基本拳理的操作,在于水平,与垂直两大方向而已矣。 然而,必须明辨的是,“横”易而“竖”难。 “竖”才是主操,而“横”为附从。 万不可以听顺吾人身体之愿望,弄成了“横”“竖”倒置之关系,终致误谬,而无所成就。

 

“天下武林是一家”。

 强调凡是“武林”同道,均属“一家”。 要着重同为“武林”这一技术上之事实,而非强调门派/ 师承之差异。


  入 门 法

 

“入了师傅门,处处要留神”。

 是提醒学习者,勿以为入了“师傅门”就完全把自己交付给“师傅”,不再思想评估了。 “留神”就是要清醒,勿沉迷;凡事要作批判性地接受。

 

“拳拳到肉,步步生根”。

 打“拳”必打到目标处,移“步”之所到处,必用沉劲;也就是落地“生根”的要求。

 

“五肢归一”。

 “五肢”者,两条腿脚,加上两支手臂之外,更必须加上身躯或说是体内之脊椎,二加二加一,为“五肢”。 而,“五肢”之运作,又必须“归一”,不是散乱飞舞的妄作。

 

“打拳不溜腿,到老(终归)冒失鬼”。

告诫“打拳”必先“溜腿”,也就是暖身拉筋,为训练预做准备。 倘非如此,则那怕练拳“到老”,也不过是事无先后,行无次第,“冒失”而不踏实之辈。 武术,是不可能练得好的。


套 路 藏

 

“天下太极是一家”。

 这是太极拳的近代言说,旨在求同存异。 不论那一家的“太极”,其实都是“太极”。 “是一家”人,勿过分的强调差异。

 

“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

 “头如波浪”起伏回环,是颜面眼光随式引领之意。 “手似流星”状其出手之快速与难以预料之攻防。 “身如杨柳”强调了最难练习的“身”法,柔顺摇摆。 “脚似醉汉”不是酩酊碎乱,而是灵活难料,着现突变之功力。

 

“象形取义”。

人的强壮,不如野兽。 练武之时,常以猛禽恶兽为喻,要求相符相应之操作。 然而,必须知道“象形”之动作,不是扮演禽兽,而是“取”其“义”象,以为我用的作用。

 

“百练()走为先”。

 可能是健身功法的强调,也可能是八卦掌的提撕。 “练”“走”当然重要,为八卦入门之所必修,在武术的筑基之外,也是强身的重要法门。

  

实 战 诀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当年打死人”。

 颇为流行,而含意偏颇的拳谚。 意谓“太极”拳之成功,缓慢;而“形意”拳则见功快速。 皮相之论,不足为据。

 

“拳怕少壮,棍怕老狼”。

 “拳”指徒手相搏,年长的武家,难抵“少壮”的武师。 “棍”、泛指兵器。 指出兵器相搏,虽在“少壮”,也要惧“怕老”经验,而又出手凶狠的师傅。 “狼”是狠的意思。 南如粤语:“打得好狼”。 北如京戏:“你好狼毒也”! 也有以为“老狼”是有猎杀经验的年“老”之“狼”。

 

“拳打不知”。

 此谚并非鼓励偷袭。 而是指出搏击之时的变化,或是在人察“知”之前,漏击空隙。 或是手臂互搭之际,误导对方“知”觉之黏击。

 

“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犯了招架,就是十下”。

 如能使人“不”及“招”“架”,则即此“一下”,已可制胜。 而如果是有攻有防,你来我往,就需要凡若干“下”,或可胜敌。 “十”不是指其次数为“十”,乃是多的意思。


 内 外 功

 

“有拳无功,江湖走不通。 有功无拳,江湖走十年”。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打“拳”必须要练“功”。 相辅相成,不可斯须离。 此谚所谓“江湖走不通”,“江湖走十年”者,都在描绘无能力行“走”江湖“,练“十年”也出不了门的情状。

 

“拳后满身汗,避风如避箭”。

 练武除了努力用功之外,也要注意卫生,维护健康。 打“拳后”浑“身”是“汗”,毛细孔张开之时,容易感受“风”寒。 是故,必须“避风”有如“避箭”一般。

 

“一天不练”就回了,两天不练就生了,三天不练就没()了。

 强调功夫不可间断,用“一天”、“两天”、“三天”甚短的耽搁,夸大地描绘其不良之后果。

 

“学拳容易练拳难”。

 “学拳”是“学”之于师,比较“容易”。 “练拳”是自己修习,就比较“难”坚持,“难”自省,“难”进步,“难”有成也。


 修 行 路

 

“内实精神,外示安逸”。

 中国传统武术由训练而修养之高目标,绝非嗔目恶颜地示人以厉。 反而是“内”在,则“实”其精神;而“外”在“示人”的,是一片“安逸”的姿颜。

 

“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

 道家语也。 而用于武术,也完全切合。

 

“拳品如人品”。

 李存义语,极具普遍之意义。 习“拳”不只是锻练功法,更在于教育吾“人”之“品”格。

 

“学艺一时,化艺一世”。

 学”是追求,“学”之于师。 既“学”之后,必常练习,努力消“化”始克有得。 此谚描绘“学艺”是“一时”之事,而“化艺”则是“一世”人终身从事之工作。

 

地 雷 区

 

“他骗你,你骗他”。

 今日青年罕能练武,而学武的兴趣驱使之来投师入门。 而后只玩套路,不练功夫。 自欺欺人,不勘成就。 教武的师傅为了招生,为了收入,明知谬误而不能纠正。 也就教教套路,互作敷衍。 似乎真有门生弟子,成班成校。 而实质上互相欺瞒,各取所需。

 

“传功不传诀”。

 “传功”是外貌,程序、套路,尽管“传”授无妨。 而守密“不传”的,是如何使此技此法得以进步成功的密“诀”。

 

“铁嘴武士”。

 练武无成,没有真实功夫之辈,往往说“嘴”吹嘘。 期以口头的说讲,误导学生与社会,使人以为他有真功夫。 能言善道,面不改色之辈,非真“武士”,乃真“铁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习“文”之士有品格,知谦退,不敢自居为“第一”。 练“武”之人教育差,文化低。 尤其是练而无成,没真本事之辈,开口尽是自我夸饰,人人天下无敌,是故,“无”人 “第二”矣。


危 亡 讯

 

“只要教,不要改”。

 武术风气低落,招收学生不易。 学生不能真练,最怕师傅纠正。 倘如再三要求,则必避走而不练矣。 以故,今日授武,“只要教”,就行了,别管他练得好不好。 而如作修“改”,学生就不见了。

 

“嘴把式”。

 “把式”是北地方言,指从事某种技艺的人员。 驱车的,叫车“把式”,溜狗的,叫狗“把式”。 而练习武术的这门技术,就叫“练把式”、学“把式”。 习而有成之人,也叫“把式”匠,大“把式”。 至于“嘴把式”,则是贬词。 讥人没有真“把式”,只知说动“嘴”皮子,胡吹八谤没出息。

 

“白天不怕人()来看,夜里不怕人()来偷”。

 是说武林保密之手法,不是不教,不传,而是保留诀要,不使人知。 外人以及学生,如果不得要领,无论“白天”/“夜里”,再怎么明“看”/暗“偷”,也休想得其真诀。 此风滋长,而武术亡矣。

 

“抛却黄金,随群撮土”。

 武林之不良颓风,不知追求真功真诀─“黄金”,只顾“随”顺“群”众之一般风气来习练,迨如“撮”取沙“土”,永不能得真功夫,而武术之消亡,计日可待。

 本期编辑:狐说

温馨提示:《大武术》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我要练拳!去找大武术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术谚语(十一)
一叶先生笑谈武林人情江湖事理
武术大师张静和2011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张安邦就“功”网友问
形意拳学系列
[转载]话说熊门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