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剑道

       因为苗刀的原因,对日本的剑道一直有一种兴趣。

从马明达先生的《说剑丛稿》中深入了解到苗刀和日本刀法以及《朝鲜势法》的关系与渊源,群炎先生在讲授苗刀的时候也经常会就日本刀法和中国的双手刀法进行比较。而实质上,日本刀法从汉唐以来受到中国刀法的影响而渐渐自成一格,日本民族对刀的崇拜也成了国民品格的重要元素,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中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巧合和偶然。

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双手刀法在明代又“回传”到本土,经过戚继光、程冲斗等一批武艺家的吸收、融会和改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双手刀法,也就是后来的苗刀。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系统地研习剑道,对于提高双手刀法的技术还是很有益处的,至少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而古典武艺典籍中仅有三本是关于双手刀法的,第一本是戚继光的《辛酉刀法》,第二本是程冲斗的《单刀法选》,最后一本则是吴殳的《单刀图说》,还有茅元仪《武备志》收录的《朝鲜势法》虽然是双手剑法,却依然为剑道所重视,也为中国的武艺家所珍视,融会到双手刀法之中,如果能参考日本的剑道进行研究则是十分难得,也是武艺在历史上的一种交流和融汇。

第一次接触剑道是在2006年的时候,当时在上海读书,正在研习苗刀,一天来了一位日本的朋友来和和我交流,他是一位习练剑道的留学生,我们在上海体院图书馆门口的草坪上进行交流,很震撼剑道简洁实用而又凌厉的剑法,当时我用的是鞭杆,日本朋友用的的木刀,他很惊讶在中国的刀法居然有“闷刀”、“抱手连环”、“抱打斜削”和“献把刀”这些技法,让剑道在近身和贴身的技法上显得单薄甚至被动。从那次交流之后,我才深知苗刀在“高低远近”上有着中国武艺“上下周全,多算而胜”的特点,只是由于中国武艺在历来都有“看重花法”的流俗,也就显得实战武艺的珍贵,而日本的剑道却一直自始至终地在实战上保持本色,尤其是“居合道”更是注重“一击必杀”。

2010年前后,开始在群炎先生的指导和传授下,系统地研习苗刀,刀套是由先生的弟子梁凤岐传授,而刀势做作和刀法转换则是老先生亲自讲授、示范,就这样学习了程氏的一路和后来的苗刀二路,后来又和梁师、小董师兄、建军师兄一起进行研究,修改和调整了其中的一些刀势,老先生也是十分认可。对于苗刀,老先生十分注重“劈刀”的训练,也传授了许多训练方法,其中也有融合了剑道的练习,老先生虽然深居简出,但却一直在研究日本剑道,甚至对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也有深入的研读和体悟,信手拈来,精辟独到,对我启悟至深。

学生王巍巍在古城开了一家剑道馆,他从西体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日本剑道的研究,多次去日本研习,后来开了一家专门传授剑道的剑道馆,数年里不改初衷,现在拥有一百多名会员。一直想去他的剑道馆去看看,体验一下剑道的训练,却固守于武艺和双手刀法,没有如愿。终于在前天晚上,趁着《猎杀者》拍摄的机会,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巍巍的剑道馆,巍巍亲自为我穿上了剑道服和甲胄,拿上竹剑,在木地板上挥舞一番,劈刀、削刀、低看刀、外看刀、上弓刀、滑拿刀,虽然不是中规中矩和严格规范剑道刀法,却在这武道气氛浓郁的道馆里感受到一阵阵的剑客神意,不禁感叹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唐代服装,棉麻布料,腰带,里外包裹,缠系,不用持刀,本身就是一种武者的风度,让我一度很迷恋这种剑客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从9点一直拍到凌晨2点,虽然强度很大,不停地劈刀和劈击轮胎靶位,还要和两位武行的兄弟进行实战,但身着剑衣让我从头到尾以一个剑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是“正襟危坐”,1点的时候,看到大家有些疲惫,我在地板上现场秀了一段“江南STYLE”,云龙抓拍了一张,十分有趣。昨天看着剑道馆的照片,还是觉得特别有感觉,遂给巍巍发了微信,说那晚老师穿的服装和甲胄留下,老师要了,做一个纪念。

谢谢巍巍,谢谢广帅兄弟和《猎杀者》剧组所有的兄弟姐妹!

 本期编辑:若耶

温馨提示:《大武术》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我要练拳!去找大武术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明达《说剑丛稿》 较完整版
【文韬武略】再读《五轮书》之“猿猴之身”
对刀法的一点认识
世界十大名刀(七)
日本剑道基本挥剑动作之上下劈击和斜向劈击.docx
追溯日本刀的老祖宗,中华唐刀为何没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