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传太极与行功》精选连载--乐传太极行功释义(赠书活动持续中)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行功,换言之就是练拳。乐传太极行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一套习练太极拳的功法,是一条帮助习练者快速掌握太极拳要领的路径。


行功,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在行动上下功夫。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说到的那些名句,都可以一条一条地练到身上。乐匋先生曾说过:“真正的中国学问是实践的学问,自己会了、练到身上了,才可以去说,也才会去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是练习、修习,就是去实践,不能只当作温习。《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就是实践的学问,就是不脱离实际,学以致用。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人善谓之足,一家善谓之有余,一里善谓之广,兼善天下谓之普,所有这些都要求不脱离实际地做学问。


关于乐传太极拳,乐幻智先生曾说他未敢改动传下来的太极拳,盖因太极拳从理论到实践都近于完美,不用做什么修正。但乐传太极拳有所不同的是,乐老先生把传自先师董英杰的太极拳完整地融合进中国文化的体系中。以禅法为核心,以道家的太极拳为修身方法,以儒学为入世手段。


南怀瑾先生曾说,印度的瑜伽只保留了身瑜伽,而心瑜伽丢失了。心瑜伽始自拈花微笑的禅宗,被达摩祖师带到了中华大地,然而身瑜伽并没有引入,这使得中华禅宗重心法而缺少身之修持。乐老先生把完整的太极拳结合在佛法修习中,补全拈花之奥义。而太极拳作为以身禅定的修习法门是非常贴切和完美的,所谓“要练身识转”,心身禅定才可称之为实修。


保任可以说是禅宗的核心修炼法,不犯他人苗稼叫作“保”,要做便做、要行便行叫作“任”。保任也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是保,随心所欲是任。这个方向的修炼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修法。但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修习这个核心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很难找到验证方法和修习环境。乐老先生把禅宗与太极拳结合起来,比较完美地解决了实验验证环境问题:太极拳架是“保”,在拳架中把“不逾矩”习练纯熟;推手是“任”,以身意协调的“拢手”应对,“轻敷灵敏随其转动,不即不离,敌难进矣”。心动身随,二十四时,时时处处

都合理。所谓修心必当修身,修禅必须修行,否则必然落入空修的“口头禅”。


以太极拳这个门径来修习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紧贴实际的修法,是入中华文化之门的具体方法。


要先对道理有一定的知解,然后才可能通过实践而真正理解,但大部分的道理都不是浅显易懂的,需要在对浅显的道理理解得没什么偏差的基础上才能够领会,所以只能是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经常会听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一幅名画,任何语言描述都是苍白和片面的,只有亲眼看到才能体会到那种微妙的意境。中国的哲学更是如此。绘画是平面的,而哲学是立体的,甚至是多维立体,需要通过对各个侧面的体悟来整体把握。注意,是体悟而不仅仅是理解,因为理解偏重于思维,体悟则是要了解、品尝、实验,直到能够实践。但体悟并不是通常概念中的“悟”或“开悟”,而是坚定地修养身心、转变气质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恍然大悟,明白后通常又会觉得不过如此。如觉高深玄妙,则应该说还未曾体悟到。


这就是行功的寓意,行者之功——做一个中华文化的切实践行者。它甚至不是指文化陶冶,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娑婆世界的不如意来清净八识田。


正如布袋和尚诗云: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后退原来是向前。



乐传太极行功是系统地修炼身心,由肢体动作入手,进而气脉,再进至心意,逐渐深入中华文化的殿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式太极拳道功(二)
太极运动论13 点、旋、坐、拔、弹
评两种太极拳的极端理论
【太极健康大讲堂】第十八期:太极拍手功
孙式太极拳桩功详解
印度_古代瑜伽内功调息功法教程,其呼吸术非常独特值得修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