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文化传统的核心就是这八个字

大卫老师结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阴阳互济,中正平和”这八个字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下面我谈一下我自己对这八个字的理解。

首先看一下“阴阳互济”这四个字。

整个宇宙无处不“阴阳”,整个自然界都离不开“阴阳”,从字面上看也很明显,月为阴,日为阳;夜晚为阴,白昼为阳,可想而知任何只有阴而没有阳或者只有阳而没有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人来讲,女为阴男为阳,阴阳和谐了,人类才得以繁衍,人类如此,任何动、植物亦如此。人体阴阳平衡,人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如果出现偏阴偏阳,体内气血就会不和,就会体弱多病。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太极拳,更是离不开阴阳,且太极拳的核心就是阴阳互济、阴阳平衡,我们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阴阳互生、互换、互济、互化的过程,所以,太极拳也是互换互济人体阴阳平衡的最佳方式之一。

行拳过程中,动为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所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做到阴阳相合,上下相随,屈伸相应;阴阳各半,刚柔各半,虚实各半;阴阳适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阴阳互换,转阴成阳,转阳成阴;阴阳互化,动极得静,静极生动;阴阳互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真正做到阴阳在动静中互生、互换、互济、互化,才是真正的太极拳,才是真正的太极之“道”。以上是我对“阴阳互济“的理解。

再来看一下“中正平和”这四个字。

去年12月份,我在读《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时,就在微信朋友圈记录过一段读书笔记,主要内容是记录了我国经典文献中关于对“中”的解读。

儒家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我们有时候把中庸看作是不讲原则,其实中庸恰恰要求讲原则。中庸可以倒过来讲叫“用中”

据《尚书》记载,尧传位给舜时,交待给他四个字——“允执厥中”,就是要求他掌握中道。舜传位给禹时,把这四个字扩展成为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后来,宋明理学家就把这十六个字看作是中国从古到今道学的心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掌握中道,不偏不倚,看问题一定要看到事物的两面,然后以中道来加以平衡。

儒、释、道都讲“中”,“故儒曰致中,道曰守中,释曰空中”。儒家讲的“致中来源于《中庸》首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天地定位了,万物生长了。

中国古代的三教都讲中,“道曰守中”。张三丰说:“夫道者,中而已矣。”道就是一个“中”字,没有别的了。《道德经》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从以上这些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守“中”是多么的重要,大到治国,小到治家,无不体现出厥中的重要性!

再回到我们的太极拳当中来,太极拳当中更是无处不“中”,用劲过猛出现僵劲不是中,劲泄了也不是中,恰到好处的松才是中;动作过了不是中,做不到位也不是中;步子大了不是中,步子太小也不是中,不大不小适合自己才是中;手高了不是中,手低了也不是中,不高不低才是中。

尤其是我们所习练的扎西先生传授的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中正”更是这套拳的核心,“尾闾走中线”就是守“中”,就是“中正”,尾闾偏了、屁股撅了都不是“中”,只有守住“中”,才能达到“和”的目的。

前面所说的阴阳平衡、阴阳各半、虚实各半等等,其实也都是一个“中”字,所以我认为,“阴阳互济,中正平和”这八个字是太极拳文化传统的核心,那么这个“中”字也是这八个字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最核心的内容
阴阳相济论
阴阳相济论——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十大关系
端详半天,中国文化的确是两个字,但不是鲁迅说的“吃人”
中医的“中”,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学习入门指引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