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的人年轻的时候很相信科学,年老了却渐渐相信命?
userphoto

2020.06.16

关注

 相信科学和相信命运,并不冲突。

这个观点可能乍一听有悖常识,下面我慢慢拆解。

1.什么是相信科学?

所谓相信科学,相信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论。

不是认为科学家的结论,或者按科学研究手段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

而是相信按科学研究手段认识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最不坏的选择。

用刘大可的话讲:

信任科学共同体是无条件地承认这个宇宙可以被观察,可以被认知,并且观察客观现象本身是认知客观事物规律的唯一方法。

依靠科学,我们可以发现规律(认识世界),继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2.什么是相信命运?

我认为包括两方面。

一是相信运气,承认存在以人类的能力无法掌握的事情。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有些事情,我们不愿面对,却发现不了规律,比如飞来横祸。

二是相信天命,承认存在以人类的能力无法改变的事情。

所谓“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有些规律,我们不想服从,却改变不了现实,比如生老病死。

对于命运,我们无法发现规律(变幻莫测),也无法加以改变(天命难违)。

3.为什么年轻时相信科学,年老了相信命运?

年轻时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一生的巅峰状态。

前半段身处校园,面对的大多是易于上手的问题。

(记得上高数课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段子:有同学可能觉得微积分很简单,但要知道,你们解得出来的微积分题目,上学的时候都做完了,以后要面对的问题都是解不出来的。)

后半段作为职场新人,面对的大多是简单繁琐的工作。

由于身体状态好,面对的困难不算太大,而且又处于快速成长期,人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上限做出不切实际的预估(心比天高)。

这个时候自以为凭借科学方法论,就能掌握规律,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产生“人定胜天”的想法。

等年龄慢慢变大,身体素质下滑,工作难度变大,成长遇到瓶颈,人在屋檐(自己的上限)下,不得不低头。

这个时候就只能坦率地说一句:“我尽力了,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命啊。”

4.科学与命运,二者不冲突

曾经有幸请到王渝生老师来学校做活动,他提起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

科学解决了世界上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去请教哲学吧,而哲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去请教宗教吧!

他说,他听到这个话之后感到有些疑惑,就跑去问杨振宁是什么意思,是否认为哲学高于科学,宗教高于哲学。杨振宁解释道,这个话就相当于说,张三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就去找李四吧,李四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去找王五吧。所以其实还可以再转回来,宗教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去问科学吧。(时隔几年,原话记不确切,大意如此。)

因此,什么科学呀,命运呀,无非都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罢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于可以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的问题,依靠科学方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对于不能发现规律和改变规律的问题,依靠命运之说慰藉自己的遗憾。

林觉民年少时就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他从日本回国参与主持广州起义工作。

4月24日晚,在香港的一幢小楼里,他抱着慷慨赴死的决心,给妻子写下了诀别的家书,这便是有名的《与妻书》。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不是迷信,这是人性。

给迷信以批判,给人性以体谅。

欢迎留言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年轻信科学,老了却信命?
你对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的极致是哲学,哲学的极致是宗教”这一论述是怎么理解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深度好文)
jh786: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吴开展:我更愿意把这些称为底层逻辑(四)
之十一 宇宙的本源问题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