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对脉诊的客观评说金...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对脉诊的客观评说

金栋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摘取前人脉学研究之精华,分详27种脉。对同类异脉鉴别,各种脉象主病,既能博考,又能精研,编成歌诀,便于习诵。李时珍的脉学观点,得到了其后中医界的一致赞同,至今尚未有学者公开提出过异议。脉学自《濒湖脉学》之后,学者更加普及,诸说渐趋统一,遂得到普遍而又正确的发展。

脉学发展到魏晋时代,由于王叔和《脉经》的撰成,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脉经》理论精微,内容广博,学习者欲深刻理解、全面掌握,本非易事,加之卷帙较大,传抄习诵殊为困难,因而在推行传播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六朝之后,有高阳生氏托名王叔和撰成《脉诀》1卷,以歌诀形式阐述脉象脉理及其临床意义,内容简明,习诵极便,很快就流行传播开来,甚至出现了“《脉诀》出而《脉经》隐”的现象。但由于《脉诀》系伪撰之作,加之“文词鄙俚”,内容也有错误失实之处,因而引起学界不满和诽议,出现了脉学史上对《脉诀》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批判风潮。李时珍《濒湖脉学》是这次批判风潮的终结之作。他在驳正《脉诀》内容的基础上,沿用《脉诀》的歌诀体表达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叔和之学,既防止了《脉诀》的“谬种流传”,又解决了一般习医者的教材之需,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脉学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脉学专著,即便今天仍是学习脉学的重要参考书。

所以说李时珍《濒湖脉学》是中医脉学一部重要专著,为中医诊断学--脉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对脉学非常有研究,但仍强调四诊合参,反对单以脉诊决病。如李时珍指出:“余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中,按之又按”、“俨若脏腑居两手之间,可扪而得”、“实则自欺之甚也”,故在撰写《濒湖脉学》中有非常客观论说。如下所言:

《濒湖脉学·自序》云: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耳!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诊脉是一种技巧,李时珍道出了脉诊之真谛! 正如《难经·六十一难》所说:“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时珍:脉诊为中医“四诊之末”
​为什么学习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还不会诊脉
濒湖脉学
脉学杂谈
难得的中医道医脉诊古籍《脉诀秘传》,比李时珍的频湖脉学好
中医脉诊古籍,频湖脉学,李时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