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智慧:成语里的中医——病入膏肓

当疾病严重到无法救治的时候,我们会说病入膏肓了,也指事件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发生在春秋时期。《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国君的年号为顺序,记叙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事件。

在鲁成公十年,晋景公病重,到秦国去请医生,秦桓公就派了医缓为晋景公治病。当时秦国国力比较强盛,尤其医学比较先进,处于领先地位,有“秦多名医”的美誉,医缓就是其中的代表。

医缓的名字叫缓,因为担任秦国的医官,所以被称为医缓,后世也把医术高超的医生称为医缓。

在医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一个小孩说:“医缓是名医,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该往哪里逃呢?”另一个小孩说:“我们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奈何?”

医缓到了晋国,为晋景公诊察之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晋景公听见大为震惊,对医缓说:“真是神医啊!”医缓虽然未治愈晋景公的病,但是赢得了晋景公的尊重。之后晋景公给了医缓丰厚的礼物,并送医缓回了秦国。

膏与肓

膏肓是什么位置?

膏就是油脂的意思,古代医学中将心尖的脂肪称为膏。肓在古时是指心下脓上的位置,也就是心脏和横膈膜之间,古人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左传》中的记载,颇有点传说的意味,在《黄帝内经》中也多次提到了膏和肓,其中膏的含义和《左传》的记载基本一致,但是肓有几处不同的地方。

例如将气海穴称为“肓之原”,这里的肓指的是腹腔内的间隙之处。还有有关“肓膜”的记载,指的是脏腑之间的间隙。

按照古人的认知来看,“肓之上,膏之下”是一个不在脏腑,却又深入身体内部的地方,针刺不到,药达不及,如果疾病到了这个位置,是无法治疗的。

膏肓穴

现代“膏肓”这个词常常指的是膏肓穴,是针灸常用穴位之一。中医认为,心脏与隔膜之间的膏脂是心火燃烧的柴薪,膏脂燃烧、气化之后,随着湿热之气经膏肓穴输入膀胱经,化为膀胱经中运行的气血物质。

所以说膏肓穴的位置并不对应“肓之上,膏之下”的位置,而是在背部心脏之上的位置。

膏肓穴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用于多种虚劳损伤性疾病,如咳嗽、气喘、肺痨、健忘、盗汗、遗精等。在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百病无所不疗”的记载。艾灸膏肓穴有着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病入膏肓之病

《左传》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晋景公的症状,所现代人也无从判断他到底所患何病。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够称得上“病入膏肓”的疾病其实也有不少,例如恶性肿瘤晚期、恶性急性白血病、肾衰竭、狂犬病等。

这些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被列为不治之症。拿狂犬病来说,病死率接近百分之百,唯有狂犬病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也正是这样,2018年的假狂犬病疫苗事件才如此受人们的重视。

虽然许多疾病现在还无治愈,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法控制。拿肾衰竭来说,虽然无法逆转,但是通过透析治疗、饮食调节、中药调理等多种手段,可以达到长期维持的效果,而且也能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病入膏肓”之病,并非完全无药可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病入膏肓”释疑
古书今读 | 战疫进行时,遥望史书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膏肓是穴位 一动消百病
医缓【春秋时期秦国医家】
中医知识:二竖为虐
今日明说 38 | 病入膏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