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强调“气”?

题目说不能强调气,并不是否定“气”。强调气,是指在练拳时过于在意“气”的增减及运行,并试图以“气”引导周身。确实,以前我也认为“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真理,因为从小到大都听人这么讲。但是如今经过感悟和反思,发现了这个所谓真理的局限性,正如上篇文章所讲,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真理。

通过“气”来描述练拳的身心状态,好处是可以具体化(比如沿督脉上升,沿任脉下降),便于记载与传播,但坏处是会限制身心的进一步融合。好比现在的菜谱,各样材料的量精确到克数,火候精确到温度。只要不是新手,按照菜谱来做绝对不会难吃,但再往上追求“独特风味”,靠菜谱是不行的。

接下来,我们从里到外,好好研究一下“气”。(实际上是气感,后面会解释)

来源

练拳是身与心磨合的过程,身体提升促使意识变革,意识变革促使身体更高的提升。身体提升,有外形方面,也有内劲方面。“内劲”由“气”和“力”组成(具体可以看《气力论》),提升过程中,力不足表现为肌肉酸痛,气不足则表现为麻胀热,也就是“气感”。

“气”就像血液一样,虽然不停流动,但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气血相对不畅或不足时,才会出现气感。假如练到一定程度,百会穴至会阴穴都相对放松,此时小周天本应该运转起来(正常运转是没有感觉的),但气血这一方面没达到要求,就会出现麻涨等感觉。某一天突然气血跟上了,便会有局部发热或一股热流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会有气感,那就是刻意运行,也就是标题所说的“强调气”。好比打针时用橡皮绳勒住手臂,此时我们感受到了血液的脉动和血管的存在。不妨想一想,这样产生出的感受,究竟是对身体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强调气的重要性?之前我们说,练拳过程是身与心的磨合,身体感觉不断更替。起初感受不到内劲,只能以外形为主,避免原则性错误,继续练习下去,才会出现气感。随着气感出现,注意力从外形被转移到内劲,能够初步的去僵求柔。

然而要练到下一阶段,内劲与外形完全协调,抛去气感,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大多数人停留在这一阶段,对于自己,借助气感来做到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去僵求柔;对于他人,通过描述气感来宣扬其功法的玄妙。

批判

如经络学所说,内气确实是沿着经脉以一定方向运行。但这些是现象的描述,而不是练拳时刻意的目标。刻意引导能使人短时间内出现气感,但仅仅是有气感罢了。

经过刚才的梳理,想必各位都清楚了,当今流行的“以气运身”,实质是“强调气感”。换一种叫法,便很容易看出其根本性的矛盾:

一、“气”无法被直接感受,只有在气血相对不足或不畅时,会表现为“气感”。那么强调“气感”,其实是在阻碍“气”的进一步提升。

二、气感是练拳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虽然许多人用它巩固在此阶段的状态,但会限制我们提升到更高阶段。

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相对放松时,对身心状态客观的表述。拿来当做主观的操作规范,反而会造成更多僵劲。

四、练拳是寻找身与心的融合,如果通过“气感”这样的媒介,看似具体化更易把握,实际上忽视了无法被具体化的部分,阻碍身心进一步融合。

先简单分析这么多吧,总归是告诫各位,抛掉所谓的规则,多体会身与心的交流。何况老师能看得出,学员们身心磨合时哪里需要调整,这种更人性化的练拳方式,比教条主义好得多。好比有大厨教你炒菜,谁还看菜谱呀!

拳路漫漫,共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意领气 以气运身
四时气运,无常气血
行拳时,怎样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你绝对想不到
太极拳文化拳与道合
坐禅中为何会气血不通畅,应如何改善?
内动为主是练好传统内功太极拳的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