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字来源于天文推演,文明来源于天道观测 一

中国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5千年之久了,没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我们说还有5千年,但这是结绳记事的时期,这种记录体系在历史中已经失传了,所以可能还会有更久的历史,但是因为没有记录或是记录失传消失了,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只是我们一种比较谦虚的说法吧,近代我们考古可以确定的时间已经有8千多年的记录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中国的历史至少在1万年以上。

我们知道的燧人氏,筑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基本就是我们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族群。

这些族群在不同的历史时间点上,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都被对应标记了一个时期的鲜明特性。

燧人氏发现了火,让人可以把食物加热使用,保护族群在特殊气候的生存,驱赶动物。

筑巢氏(有巢氏)发现了可以在树上或是洞穴生活,让人可以减少(天气)及被动物的伤害,采集更多的食物存放在树上或是洞穴中,可以保护更多人不会因为食物的短缺被无法继续加大族群的繁衍。

伏羲氏发现了天文对人类的影响,通过立杆测影确定了最早的历法,让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粮食生产,有了历法,人才可以继续根据天地的变化,借助天地之力,扩大族群,开拓土地。

神农氏发现了药草和可以食用的植物谷物,让人可以通过药草和谷物的采集和结余,对冲未来的风险。

所以从每个族群功能迭代上来讲,这种步进是合理而且漫长的,也说明了古人的发现,观察,学习,研究能力都是非常之强。

最早的文字记录时代。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700年的历史。而如果算上五帝时候的话呢,是五千多年没错。 因为夏600年,尧舜165年,三皇并不是传说,所以大约有500年。 这样算就是差不多五千年。这是个大概估算,也有说3000年,4000年的,我们这里取5000年一说。

文字是如何被发明和创造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主要讲伏羲氏通过天文观测,而可能推演产生文字的一种可能性。

伏羲氏是如何观测天文呢?

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就是伏羲氏观察天文的方法。

看太阳怎么看呢?立杆圭表测影

因为天上的太阳无法被标记,伏羲立杆观测太阳在不同时间杆子的影子照在地上的影长和杆子产生的结构图形,通过记录这种影长的记录,来反推天上太阳的运行规律,我们熟知的河图洛书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出来的,通过长期观察确定了四季,确定了可以耕种的季节。

华夏文明的源头,之所以是伏羲氏,是因为伏羲“一画开天,道启鸿蒙”,根据“河出图、洛出书”,进而推演出“伏羲八卦”。

宇宙是时空合一,所以伏羲氏用“一画”开天,具有极其深刻的含义。“一画开天”开的不是自然界中的天地(自然中的天地是盘古开的---神话传说),伏羲氏开的是人文历法的天地。

人类对天地的认识,首先是从天文历法开始的,也就是对时间的掌握。伏羲是怎么掌握时间的呢?这要从头说起。我们的先祖伏羲氏,通过圭表测影,以矩尺作为基本测量工具,利用重差法和勾股定理,算出了周天之数,也就是一年的时间是365.2426天。圭和表是带有刻度的长杆,矩尺是类似于现在学生使用的三角板或者木工用的折尺,重差法和勾股定理都是最基本的算术法则。

古人在周天之数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算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四个极点:也就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根据四个极值点,把周天一分为四,定下了四时,也就是四季。四时定了,还要对四时进行取象,于是就有了四象,也就是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取象就是取类比象,这是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也就是对一类事物进行具象化的过程,这是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看《河图》说话。

在四时中,冬至时,天数一阳生(阳气开始生发),定为一,天数代表阳,用奇数表示,所处季节为冬天,对应四象中的老阴,对应的方位是北方,对应的星象是玄武。同理,用数字表达四时和四象模型,简单总结如下:

天数一:冬季,老阴,北方,水,玄武。

天数三:春天,少阳,东方,木,青龙。

地数二:夏天,老阳,南方,火,朱雀。

地数四:秋天,少阴,西方,金,白虎。

这里的奇数为阳,是天之数,偶数为阴,为地之数,至此,十个数字中,已经有了四个:一三二四。

大家看到这里在,可能有点糊涂,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天生阳气时,也就是天一生水,天三生木的冬春两季时,天气比较寒冷,反而是地生阴气,地二生火,地四生金的夏秋两季,天气反倒是炎热。显然,这里的阴阳演化,出现了滞后和推延。第二个问题:天地运行,是动态的,四象是个静态的模型,静态模型怎么能够解释天地周而复始地运行呢?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古人继续推演和计算,他们把天地相合分成三个过程,即生、交、成。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有生交成这个过程呢?这很好理解,以人类自身为例:“生”就是女性产卵子,男性产精子,“交”就是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成”就是受精卵化育成胎儿长大成人,这样说很好懂了吧,其实,地球上物候的形成也是如此。

这里的一三二四是天地阴阳二气生发的过程,也就是“生”的阶段。天地间有了阴阳二气之后,要相互交午,这是“交”的过程。阴阳为什么要相交呢?我们在以前说过,阴阳只有相推相搏,也就是阴阳相交,才能生成天地万物。这是“交”的过程,交于啥?交于午,也就是五,五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天地相交于午。《说文》中的解释:午,通也。那么天地的阴阳与谁相交呢?也就是通过啥相交?通过太阳,在天上,这个午就是指太阳,人们常说的“人过五十天过午”,就是指太阳开始偏西。

天地交合之后,才能化育万物,这是“成”的过程。天一交五,成地六。同理,天三交五成地八,地二交五成天七,地四交五成天九,天五交五,成地十,十复归于天一,一年结束,再进入下一年阴阳二气的循环。天地循环,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至此,大家可能明白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把天地运动的象数模型,完美地建立起来。大家再看看《河图》的图形,就明白了十进制是怎么产生的了。河图就是古人解释四季运行的图形,也是十进制的来源,这是天文知识,而且非常直观,所以,《河图》并不神秘!就是古人用来描述四季的象数模型。

现在,我们结合常识,看看《河图》表述的对不对。图中,冬至,一阳生,地是六,地六并不是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应该用地八表示,河图把地八放在了春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我们知道,冬天最冷的时候“三九”,“数九天”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每九天为“一个九”。冬至开始,天气才进入最冷的时候。所以,地六(冬至)并不是最冷时,但也不是说,春分时,天气最冷,而是冬至到春分之间这段时间,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所以图形中只能用春分代表地八,最冷。同理,“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从夏至开始“数伏”,到秋分之前这段时间是伏天,天气最热,所以,用秋分的“天九”表示最热时节。

说到河图,大家知道还有《洛书》,洛书是在河图的基础上,对四时进行的更为精准地推演,再算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极点,下面就是洛书。

关于圣人对天地的推演,在《易经》中是这样记载的: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可以理解为宇宙天地,两仪是指阴阳,四象就是代表四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八卦,也就是四象生八卦。

有了河图象数模型,解释了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观象授时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扛起锄头快乐地去种地了吗?还不能。如果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更精准而具体的指导,还需要对河图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推算。算出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就是洛书模型。

现在,我们有了八个极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这八个极值点为根据,把周天分为八等份,这便是八卦模型。八卦是什么?八卦就是历法。八卦的每一卦,分别对应三爻,总计有二十四爻。把周天分成二十四份,二十四节气,便诞生了。

河图洛书中的五,五在这里的涵义并不是简单地指五行。而是指,天数为五,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五,二四六八十,也是指天地交午于五。天地阴阳二气,只生不交则不能化成,不能化成则万物不能生生不息。天上有五,并不是指有五个太阳,也不是指太阳之气的五种形态,而是用五之数,指永恒的太阳。天地阴阳二气,相生相交相成,无不是太阳所推。

在河图中,永恒的太阳,居于中央,为五之数,它是一切生命的推动者和创造者。《管子》说:“道,在天为日,在人为心。”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

太阳,我们寻常人,只知道太阳化育万物,但是太阳是如何化育万物的呢,很多人是不知道的。谁能掌握这个原理,谁就能获天授王权,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化成天下,这是见之者昌的意思。

在上古,掌握农时,指导百姓进行农业生产,百姓就会尊他为天子。我们的文化,讲的是君权天授,为政以道。

伏羲氏一族,开天辟地,用的是什么,就是对天文的理解,用立杆对太阳的测影,记录并形成图法。

立杆测影需要什么工具呢?

首先需要一块大的平地,或是高地。然后按照下图打造一个灵台。

一图

然后在中间立一根杆子,然后如下图

二图

大家自行脑补,在二图的左右上角各有一个太阳,不同的时节还有左右下方太阳。

早上六点,下午六点,中午十二点杆影每天都会不同有变化的,把它记录下来。

我们用下图来呈现出来

三图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如何才能让后人知道,这个立杆测影的行为,怎么让后人理解呢?

那么就是要把图形变成可以识别的文字,而文字就是观测天文现象的图形化文字。

我们第一步把这个观测所需的灵台文字像型化,就得出下面这个图形。

我们可以把一图的侧视面简化为下面这个图。

四图

我们的甲骨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四图文字,或是象形文字,来源就是于此而来的。

下面看看古人是如何造字,并通过天文象形让人理解字的。

脚趾的止在不同时期的字形

步字在不同时期的字形

是字在不同时期的字形

通过这四组字,我们来解释下古人立杆测影后,对文字的象形记录。

第一组,脚趾的止,在今天看和古代造字之初差别不大,就是把脚丫子的图形化,现代人为了区分,给止字加了一个足,来说明是脚趾。脚丫子不动了,就是止了。

第二组,步子,两个止字组合在一起,而且还分了左右形状,到现在的步字,左右脚趾各走一步,就是现在的步字,真的很传神。

第三组,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 字,金文看来是太阳,日,一个十字,一个止字组成。

那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太阳到了立杆测影的位置,这个十字记号的位置,在年复一年的位置,就是是的意思。是的,又到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时候了,这个位置,这个记号的位置,就是了,没错对的就是这里。

第四组,时字,大篆是一个日,一个止,外加一个手,在刻画一个记号。太阳是在天上运行的,而人们在地上的时候,我们用手刻画记录,光影停留在什么位置,说明造字的时候,是通过太阳空间变化的观察,而确定地面上的时间具体光影刻度的。太阳在天上的运行,在地上用更小的尺度就可以确定现在的时间,主要是通过灵台土地上的一寸寸刻影来确定地面上的时间,这个应该就是时的造字本意了。

今天就给大家聊这么多,明天接着继续聊古人立杆测影后,通过天文,通过太阳杆影的变化,而形成独特的象形天文化造字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和大家一起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字来源于天文推测和天道观测
(干货)“中国易”、黄历24节与地球运行轨道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篇文章让你明白它们是什么意思
管子茶馆80:《管子》的猜测
伏羲氏时代就有了勾股定理
易经学习教程——第一章 伏羲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