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08天|《论语》•笔记|一个智慧的人会把仁德当做最有价值的资源
【经典导读读原文·悟原理】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知:音[zhì],同“智”,古指智慧。)者利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人民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火的需要。水火,我看见进入水火中而死的人,却从没见过履行仁德而死的人。”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里的“仁”就是仁爱的仁,取水和生火是老百姓过日子最重要的事情,孔子却将仁提高到了胜于水火的高度,说明了人们对仁德的渴望比水火还要迫切和重要,就像需要水和火一样。

一个家庭里,如果小辈不尊敬长辈,平辈之间不能和谐友爱,家庭关系闹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必然会把家庭这份烦恼带到工作单位,自己的工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你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是政府的公务员,还是企业家,还是职场精英,每个人都需要以修身为本,需要修炼自己的心灵、开发心中的宝藏,才能拥有自己所渴望的美好人生,所以这个仁德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要靠近那些“仁”者,跟他们在一起居住和打交道,从仁者身上学习智慧。著名的孟母三迁,即是为孟子选择了这个一个更好的环境,一个向上向善的环境。

不具备仁德的人,没有修炼过心灵品质的人,过不了穷日子,也过不了富日子。当一个人没有修炼过自己心灵品质的时候,在物质匮乏的压力下,普通人会烦恼丛生、意志消沉,甚至为了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突破做人的底线;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过不了富日子,“小人闲居不为善”,长久安闲的生活会消磨了一个人的意志和斗志,让人们变得无所事事。

一个智慧的人,会把仁德当做最有价值的资源,给自己一份人格的力量。践行仁爱之道,帮助他人开发内心宝藏,也同样反过来帮助自己开发内心宝藏,因此你周围的世界就建立了持久良善的关系。 

【成长故事|砥砺前行】

一名80后儿媳妇分享自己的成长

她和自己的婆婆认识6年,结婚后生活中的压力一下子席卷而来,养孩子、还房贷和工作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看到身边朋友的公婆帮忙买房买车,自己公婆不仅帮不了忙,身体还不好,还得反过来照料他们,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比较,她开始有情绪,觉得公婆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加入自己收入当时比爱人高,在家里就越来越强势,一有争吵,离婚就经常挂在嘴边,和公婆的冲突也不断。

一次因为想换大房子还缺钱,就自作主张卖掉了在住的房子,加上爱人的抱怨,她生气公婆一分钱的忙也帮不上,一气之下就让婆婆走,她爱人连夜借了朋友的车把公婆送回老家。当时还觉得她爱人撇下自己娘俩送公婆回去做的不对,后来近7个月都没有回去看望他们,因为小姑子结婚和公婆的关系才缓和了一些。

第二次冲突发生在二宝出生之后,她公婆来帮她照顾孩子,由于大宝不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感情不好,又赶上青春初期,老人说他,他就闹脾气,一天晚上婆婆和孩子吵起来,还说孩子没教养。她仿佛听到被骂的是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于是这次很平和的让婆婆自己做公交车回老家,心里再次抱怨上婆婆,这次之后即使是过年,她都没带孩子回去看过公婆,直到二宝两岁生日和公婆的关系又缓和了,但还是面和心不和。

后来,通过学习圣贤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她看到了自己深藏在心里不敢面对的一个恶念,遮蔽了自己16年,这个念头源自她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她妈妈很善良,甚至工资都交给奶奶,但是婆媳关系依然不好,结婚之前她就想以后在家里要自己说了算,也就是这个不好的念头,让她婚后看不到一点老人的好。反省中她看着婆婆的照片泣不成声,感到羞愧悔恨,挖掉自己那个不好的念头之后对婆婆的感恩心、恭敬心升起来了,一下子内心也舒展啦。虽然事情比较多对公婆能做的事情比以前少,但是感觉和公婆心与心的距离却比以前好了很多倍 。之前到老家就像客人一样,婆婆把饭菜做好,端到面前才起身吃饭,现在到老家很自然的就到厨房帮婆婆打下手,给婆婆擦汗。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她婆婆感动的分享说,“如果儿媳妇满分是100分,我要给儿媳打120分”,和公公婆婆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互致问候,相互关心。

她分享说,“和公婆的这种关系我期待过,但是从没有想过能达到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我以前把自己活的太小了,原来心可以容纳那么多人和事,越付出越感恩,越付出越舒展。我也体会到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内心宝藏一点也没有枯竭,通过学习圣贤文化,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圆满,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立志终生做中华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让更多的家庭受益于圣贤文化”。 

【明心净心|存天理·去人欲】

上述案例家庭不幸福的根源在哪里?

不该切断隔代人的亲情。不让老人看到孩子对老人是最大的折磨,其实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对他人伤害有多重,对自己的伤害就有多深。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说一位姥姥,当他的女儿和女婿闹了矛盾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外孙,老人家常常吃不下、睡不着,有一次为了能见到外孙一眼,特意跑到幼儿园去看却依然未能如愿,万般无奈之下老人顶着大日头从潍坊老家赶到济南亲家的家可是却敲不开他们的门。老人想见外孙却见不到那种思念,魂牵梦绕,有人说这种感觉真是钻心的疼。

不该切断父子的亲情。在和公婆闹意见期间,先生从来不敢回家,有急事先生单独跑一趟,一旦被她知道了,她就不依不饶,两个人因此而发生争吵闹离婚,这对于一个小家庭无疑是极大的伤害。

不该种下了一个错误的念头。这个念头是婚后要压住丈夫和婆婆,念头一旦种下,条件成熟的时候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这个关键点上,已经注定了婚姻家庭的不幸。

又如何做到了成功反转?

第一点,功夫。明心净心功夫的一种就是反省,只有通过深刻的真诚的反省,才可以修复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第二点,看三代。想到母亲和奶奶之间发生的矛盾,现在自己和婆婆身上也同样在发生;再看看自己身上的问题,在孩子身上也有了。她能看见女儿的童年,有着她童年的影子,从母亲、她和孩子那里突然感受到了相互延续着同样的问题,如果自己不改,将来女儿们岂不是要继续走她现在痛苦的弯路,她感到自己被恐惧包围着,绝不能再让女儿走自己的路。

第三点,这也是重要的一点,只要把婆媳关系搞好,一个家庭就好了。 


深深地祝福大家! 

2020.07.13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谭(四十九)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的学习观与“忧道不忧贫”的人文情怀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⑦
【第384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4章》“民之于仁,甚于水火”是何意?
《论语》智慧:孔子如何看管仲的仁德?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