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腹膜疾病]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userphoto

2023.09.08 湖南

关注

巨淋巴结增生症

【病史摘要】

女性,54岁。发现血糖升高。B超发现腹膜后低回声区,拟异位嗜铬细胞瘤。

1巨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所见】

CT平扫下腔静脉前方见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伴中心点状钙化影1A,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肿块周边见较多增粗血管断面影1B,下方层面显示病灶中心分叉状血管影1C。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

【分析和诊断】

单个软组织块影位于右脊柱旁下腔静脉前方,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定位腹膜后。肿块平扫见点状钙化,强化明显伴周边增粗血管,边缘光整,需要考虑淋巴结病变,包括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结核、肉芽肿性淋巴结等。

【误区防范及鉴别诊断】

定位明确,因肿块边缘光整,可考虑偏良性肿瘤。应鉴别的病变有巨淋巴结增生症、异位嗜铬细胞瘤、血管外皮瘤。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CT首选,对钙化显示敏感。增强双期或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了解肿块强化方式有助于诊断。MRI多序列,尤其T2WI检查更有利明确诊断。

【临床病理及随访】

手术病理:巨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

【评述】

Castleman病又称巨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及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是一种较少见、原因不明的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胸腔纵隔,65%临床分为局灶型和多中心型,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局灶型病理学上以透明血管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多中心型主要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临床除见多发、分散肿大淋巴结外,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及消瘦,5060岁女性高发。影像学以肿块早期明显强化及延迟后仍强化,由边缘向中心强化为特点。有时中央可见低密度区,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而使血管腔闭塞,对比剂不能进入所致有关。部分病变可见周围增粗的供血血管。5%10%病例CT上见典型的分支状或斑点状钙化影,散在分布于病变中央区,仅见于局灶型和透明血管型。此型钙化为病灶内增生的小血管主干及分支的退变、玻璃样变和钙化所致。浆细胞型强化不明显,混合型介于两者间。MRI显示病灶T2WI为显著高信号,中心可为纤维成分、钙化、血管等的星形低信号区。几乎所有病灶均见周边有多数层状分布血管断面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腹膜疾病] “淋巴瘤”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肝脏疾病]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腹膜后占位,等你分析 | 读片专栏872期
【读片时间】第0879期: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
病例挑战 | 腹膜后肿物,囊变 钙化 强化
腹膜后丨腹膜后Castleman病(CD)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