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叶天士及刘渡舟对苓桂剂类方探讨

桃子

丘酱

STUDY

WITH US

有你,

更精彩

先上个表格,一目了然

#1 

        苓桂干姜汤

苓桂干姜汤由茯苓、桂枝、干姜、甘草四味组成

这个配伍是不是很熟悉

《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的组成就是茯苓,桂枝,生姜,甘草

主治胃阳不足,水停中焦,表现为伤寒汗后脉浮, 小便不利, 或厥而心下悸。

那么苓桂干姜汤又有什么不同呢

主治“利止咳发,气逆火升,中脘尚痛,阴亏于下,气阻于中,先和其中,续摄其阴,是其治也。”

此病起于下利,现利止而咳发、中脘疼痛,是饮邪阻于中焦,甚或冲逆于肺所致。《素问·咳论》谓: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言中焦脾胃虚弱,痰饮遂生,上犯于肺则咳。

治用茯苓、桂枝健脾温阳化气行水,且茯苓通胃阳; 以干姜配甘草,乃理中汤之半,以温中散寒化饮。此所谓“先和其中”,待阳复水化后,再续摄其阴。

其病机是基本一致的,只是由干姜替换生姜,解表力减弱,更重在化水饮,温中散寒

#2 

       苓桂术姜汤

苓桂术姜汤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生姜组成,

与苓桂术甘汤不同之处在于甘草与生姜。

苓桂术姜汤主治“胀后成痞,清阳失旷,饮邪内阻”之水痞。

病在中焦,饮邪内阻而不化,水气上泛逆阻中焦脾胃升降之机故见胀后成痞。

本方为苓桂术甘汤与苓桂姜甘汤之合方,二方相伍共化水饮,故以茯苓、桂枝相伍温化饮邪,白术、茯苓相伍健脾利湿,生姜辛而能散,温而能走,流通其郁浊之气,鼓动其运转之机。

#3 

         苓桂姜萸汤 

苓桂姜萸汤由吴茱萸、桂枝、茯苓、生姜、干姜组成

主治“阴寒下着,腹痛形寒”。

此为阴寒为病,浊阴上逆,寒湿阻遏则腹痛。

本方为苓桂术甘汤与吴茱萸汤化裁而成,方以吴茱萸汤之辛热温里散寒,又以苓桂术甘汤化中焦之湿阻,两方合用,共化寒湿。

方以吴茱萸配生姜走下焦而温中焦,甘草、干姜温补中焦,桂枝、甘草温通中阳,茯苓、桂枝化中焦之湿阻。

#4 

     苓桂杏苡汤

苓桂杏苡汤由茯苓、桂枝、杏仁、薏苡仁组成

主治“饮邪作咳,饮阻阳郁,形凛背痛”。

本证病机为水邪上逆,兼挟湿浊,饮邪阻遏,寒水之邪上干于肺则饮邪作咳,外犯营卫则形凛背痛。

本方为苓桂术甘汤去白术、甘草,加杏仁、薏苡仁而成,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茯苓、桂枝散中焦之水饮,茯苓、薏苡仁利湿除痹,引邪由下焦而去,四药共奏宣上、畅中、渗下之功。

#5 

           苓桂薤白瓜蒌汤

原文

苓桂薤白瓜蒌汤是由茯苓、桂枝、薤白、瓜蒌、半夏、姜汁组成

主治“脉右弦,舌黄不渴,当心似阻。昔形壮,今渐瘦。咳久不已,卧着则咳,痰出稍安”。

本证病机为为中阳不振之支饮、痰饮,饮阻中焦,饮邪上泛则咳。

本方为苓桂术甘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而成,方中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行气化饮,又以桂枝、茯苓、姜汁温化痰饮。

叶氏总结

由此可见,叶氏深得仲景心法,善抓病机,善于将经方化裁合用

阳虚停饮的病机之下多用苓桂术甘汤加薏苡仁、生姜、干姜、瓜蒌、薤白、吴茱萸等药,增强降浊化湿的功效

其中饮邪作咳者加杏仁,

咳嗽有痰者用瓜蒌、薤白、半夏,

腹痛形寒者用吴茱萸、生姜、干姜,中焦水痞者用生姜。

叶氏对于苓桂剂的应用拓展了苓桂剂的应用范畴,使得苓桂剂应用在痰饮作咳,寒湿腹痛,中焦水痞等病证中。

#6 

       苓桂芥甘汤

苓桂芥甘汤由茯苓、桂枝、白芥子、甘草组成

主治水气上冲兼肝气作嗳,头昏目障,夜晚为甚,脉沉弦。

张 令 韶《伤 寒 论 直 解》中 云:“……脾虚而肝气乘之,故逆满也。气上冲胸等句,皆言肝病之本脉本证。方中之用桂枝一味以治肝,其余白术、茯苓、甘草,皆补脾之药,最为得法。即《金匮》中所谓知肝之病,当先实脾是也。”

此段为张令韶论对苓桂术甘汤证之解析,刘渡舟教授参考此“脾虚而肝乘之”之理论,在苓桂术甘汤基础上去白术加白芥子,以疏肝去阴浊之邪。

#7 

       苓桂茜红汤

 苓桂茜红汤为苓桂术甘汤去白术、甘草,加红花、茜草而成

用于治疗水气上冲证候兼见心前区疼痛,手指发麻等气血淤阻的证候。

《金匮要略·水气病证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云: “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 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难治。”

此段创立了瘀血与水邪同病的病机特点,并确立了瘀水同治的法则。津血同源,相互滋生,亦可相互为病,故水气为病,气机阻遏,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见气滞血瘀证候。

治法上则温化水饮与活血化瘀并见,方用茯苓、桂枝化上冲之水气,红花、茜草行瘀滞之血气。

#8 

      苓桂龙牡汤

苓桂龙牡汤由茯苓、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组成

本方治疗水气上冲,兼心悸,睡卧不宁,头晕耳噪,夜不成寐等症

本证为心阳虚不能镇守,水气上冲则心悸,心神被扰则睡卧不宁,夜不成寐。

本方为苓桂术甘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用茯苓、桂枝化上冲之水邪,龙骨、牡蛎镇不守之心阳,桂枝、甘草温通,共奏通阳下气,利水宁心之功。

总结

如上所述,刘渡舟教授是当代经方大家,善于古方今用

他总结化用了陈修园等人注释苓桂术甘汤有“脾虚而肝乘之”的说法,在苓桂术甘汤基础上加白芥子治疗水气病见嗳气等肝气不疏证

并将《金匮要略》中血分、水分的论述引入苓桂剂的应用之中,加红花、茜草等药治疗水气病见心前区疼痛、手指发麻等气滞血瘀证

并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水饮合并心阳虚衰证,不仅在遣方用药上拓展了苓桂剂的治疗范围,并深化了水气病的治疗法则

参考文献

[1]王町囡,郑丰杰,孙燕.苓桂剂“方-证要素对应”解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03):689-693.

[2]郑丰杰. 从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谈经方临床应用[J]. 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 10) : 653-657

[3]刘巧梅. 苓桂剂证治规律研究[D].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29-31.

[4]刘渡舟. 伤寒十四讲[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99-102.

好啦,本期分享就到这了

记得分享给有趣的ta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茯苓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1)《医隐》系列之《伤寒易玄》之七
专栏|苓桂四方证之病理机转和方义特点
一味药剂,千年传承,祛痰饮和湿气的神奇力量!
心肾相交,脾为之媒|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9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