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中白术的配伍规律探析

作者 / 叶进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北大核心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白术是仲景调治脾胃的要药,在不少经方中与相应的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仲景运用白术配伍的经验,对后世医家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历代医籍中常可见以白术的配伍药对组成的方剂。探研该药的配伍规律.对于深入理解和用好相关的经方颇有现实意义。

一、白术与茯苓

《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有13方见此配伍。脾不转输所见的口渴而小便不利者多用之。如“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属水气内停而太阳经气不利之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茯苓、白术便是健脾行水以利小便,正如陈修园所说:“助脾之转输,令小便一利,则诸病霍然矣。”其他如猪苓散、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若脾肾阳虚,水寒不化,茯苓、白术也在所必用,以固中土。如真武汤、附子汤等。白术与茯苓可谓是健脾利水的典型配伍。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益脾,一燥一渗,运、利结合,健脾而去水。《得配本草》:茯苓“得白术,逐脾水”。所见13方中,白术常用二两至四两;茯苓常用三两或四两,最多用至半斤。除薯蓣丸、附子汤、侯氏黑散中白术的用量大于茯苓,其余10方中茯苓用量都等于或大于白术,着眼于渗湿以健脾。

后世有不少医家即以这对配伍为方。如仙术茯苓丸(《圣济总录》)有活血驻颜,耐风寒之功;白术茯苓汤(《鸡峰普济方》)治妊娠大小腿肿,及有黄水,小便或涩;和胃白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脾胃素虚,外感伤寒之食少发渴;茯苓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脾虚泄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茯苓汤(《医学正传》)治湿泻及食积;术苓汤(《古今医统大全》)治脾虚盗汗;茯苓白术汤(《医方集解》)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茯苓汤(《不居集》)治欲火甚梦遗。诸方适应症已逾经方,然其用术、苓相合,主要还是取其健脾行水之功,与经方之旨不二。

二、白术与泽泻

白术与泽泻的相配,与白术、茯苓配伍的意义相仿,也是重在健脾行水,但又有所不同。《伤寒论》、《金匮要略》共4方有此配伍。泽泻甘淡而寒,渗湿利水,《本经》谓“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能补能泻,通浊气而和脾。白术健脾运湿升清。二者相伍,升清之中重在涤饮,泄浊之中不忘升清。一升一降,攻补兼施,相辅相成。主治脾虚水湿内停,浊阴上冒的眩冒,呕吐.小便不利之证。

这对配伍,泽泻用量均大于白术,且二者比例相差较大。如茯苓泽泻汤泽泻四两,白术三两;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仅二两;五苓散中泽泻用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当归芍药散泽泻用至半斤,白术为四两。可见,仲景用此配伍多以泽泻去水复脾运为主导,以白术健脾燥湿为辅佐。

《圣济总录》有泽泻散(白术、泽泻、麋衔),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所治与经方有所不同。

三、白术与附子




四、白术与干姜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6方含此配伍。所治皆有脾阳虚弱之病机,其证多见下利,口中多涎唾,肢体疼痛等,如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甘姜苓术汤等。白术其气芳烈,为补脾燥湿的要药。干姜辛热燥烈。长于祛里寒而温中焦脾胃之阳,为温中散寒的主药。二药合而为用,健脾温中,散寒除湿.相得益彰。《本草求原》:“白术加干姜,逐脾寒湿”。

白术用量六铢至三两不等,但多大于干姜,或与其相等,只有甘姜苓术汤中干姜用量大于白术,殆取其辛热之性以温中阳、除寒湿。

《太平圣惠方》载有白术丸(白术、干姜、桂心),用于酒癖,宿食不消;《辨证录》有术桂干姜汤,组成同前方,治阴寒直中人腑,手足身体皆冷寒颤,面目色青,口呕清水,腹中雷鸣,胸胁逆满,腹中觉有冷气冲上,则猝不知人;《温病条辨》用术附姜苓汤(白术、附子、干姜、茯苓)治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也是取其健脾温中,散寒除湿配伍功效。

五、白术与桂枝


六、白术与人参

白术与人参同用的方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见5首。这对配伍是健脾补中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理中丸(汤)、桂枝人参汤、薯蓣丸等皆有此二药。相比较而言,人参重在补元气,白术重在补中气,二药相须配伍,补气健脾之功更强。

白术每用三至四两,人参常用二两、三两。补脾方中二药用量大多相近。

后世单以此二味组方的有《摄生众妙方》的白术膏,功能健脾益气,补虚固真;《嵩崖尊生》的参术汤,治呃逆,胃伤阴虚,相火直冲。《圣济总录》有白术汤(白术、人参、厚朴),治小儿脾胃气虚,乳不消,腹胀;《妇人良方》的白术汤(白术、人参、丁香、甘草),治妊娠胃寒恶阻,甚至十余日吐水,粥浆不入。

七、白术与甘草


八、白术与芍药

二药功用不一,白术使脾气健运,芍药使肝气柔畅,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可以利水,是一对协调肝脾的理想配伍。《伤寒论》、《金匮要略》有8方见之。芍药与白术相配不仅可加强利水作用,还能减少白术的温燥之性。如附子汤、真武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再看当归芍药散、当归散,作为妊娠病调治方,能调理肝脾,养血安胎。方中术、芍的协和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否则不能用于安胎。

二者用量比例随证而定。如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痛,重用芍药一斤以柔肝敛肝,和营止痛为主,佐以白术四两健脾除湿。附子汤治阳虚寒湿体痛,侧重温阳散寒湿,白术苦温燥湿,力担重任。故用量(四两)大于芍药(三两),芍药乃缓燥性而和营止痛。

《丹溪心法》有白术丸,即由此二药组成,治脾虚久泻。近年来,当归芍药散广泛应用于胃溃疡、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妊娠高血压、附件炎、月经期浮肿等疾病,与白术、芍药配伍之柔肝健脾功能密切相关;真武汤应用于心力衰竭,慢性肾炎水肿、慢性泄泻、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一药对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九、白术与枳实

这对配伍仅见《金匮要略》的枳术汤1方,却是十分有用、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药对。白术甘温健脾;枳实,《本经》云:“味苦,寒,无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别录》谓枳实有“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之功。此药辛开苦泄,破气消积,且消中带补。张景岳说:枳实“佐白术,亦可健脾。”二者相配,健脾消痞。对脾弱气滞,失于输转,水气痞结所见的心下坚,如盘如杯者,颇为有效。

枳术汤原方中.枳实七枚,白术二两。枳实有大小,七枚的准确份量难以确定。一般认为,此方枳实用量大于白术,以消为主,以补为辅。后世则根据临床实际,二者的用量比例多有调整,运用更为灵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杂病论》中白术临床运用及证治规律研究
解读当归芍药散及临床运用
调经和颜、美白润肤的当归芍药散
张仲景常把白术和这些药配伍应用
中药「茯苓」不传之秘
方药配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