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类方 之 承气汤类方(四)

肚子里憋着一股气,相信中医一定能给你一剂承气汤,让你酣畅淋漓,六腑通畅。如果按照某乎、某园上的讨论,中医早就完了,没有深入学习过中医、运用过中医、身处中医临床的人如何能讨论出中医的前途,九折其臂而成医兮,为了中医药,继续努力!

本篇将介绍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几张承气汤类方。对于温病与伤寒的鉴别,《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在之前文章重温临床常用方剂200首(181-190)中有提及。再来重温一下:


本篇将从第19-24首介绍。


第19首

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一两,麦门冬、生地黄各八钱,大黄三钱,芒硝(冲)一钱五分。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舌绛苔黄。

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伴网阳明病。热结于阳明胃肠,津液受邪热灼耗,大便燥结不得行。燥屎不下,热愈盛,津液渐竭,致燥屎在肠中,虽下之亦不通,即吴鞠通所说“津液不足,无水舟停”之意。法当甘凉濡润,以滋阴清热,咸苦润降,以软坚泄下,使阴液来复,自屎得下,则热结可除,津液得复,自然邪去正安。方用玄参、生地、麦冬,能滋阴液,润燥滑肠;配合芒硝、大黄软坚润燥,泄热通下,合成攻补兼施之剂,是“增水行舟”之法。

《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大便不通,如属津液枯竭,水不足以行舟而燥线不下者,可间服增液汤以增其津液。若再不下,是燥结太甚,宜予增液承气汤缓缓下之。说明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之证,有虚实夹杂者,使用下法,应加审别。本方主要用于热结阴亏的便秘证。若痔疮日久,大便燥结不通,属于阴虚血少肠中燥热者,亦可应用。

这里并没有治疗温病的药物,加了玄参、麦冬、地黄。吴鞠通说是无水行舟,故而增水行舟。但是在《伤寒论》中有六七日不解的大便,也没有加“增液”之药,而是用大承气汤,比增液承气汤多用枳实和厚朴。这里就可以做一个厚朴、枳实与玄参、地黄等作用的对比。吴鞠通这里是温病合上阳明病,但太阳病也包括了温病,吴鞠通这样处理,我们就当是对《伤寒论》运用的一种变化。难道张仲景就没考虑到承气汤要补津液的吗?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三个“急下”证:

   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便难,身微热者,此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祖师爷张仲景在津液耗散很多的急症下都没有运用补津液之药。一个“急下存阴”便让人惊叹不已。(这里不再深入,日后做专门论述。)

第20首

牛黄承气汤

【组成】安宫牛黄丸二粒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

【用法】先服一半,不效再服。

【功用】通便开窍。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

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二方。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内窍闭阻,证见:舌短神昏,饮不解渴等危象,实有闭脱之危,而阳明大实不通,则有消亡肾液之虞,其势不可少缓须臾。故以牛黄丸开手少阴之闭;以生大黄急泻阳明之实,救足阳明之消。此为两少阴合治之法。

在《伤寒论》中早有三个“少阴病急下证”:

   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1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知,宜大承气汤。

   第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1首

导赤承气汤

【组成】赤芍药、生大黄各三钱,生地黄五钱,黄连、黄柏各二钱,芒硝(冲)一钱。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功用】泻热通便,利尿通淋。

【主治】阳明温病,大便不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

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二方。火腑不通,小肠热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而痛。方用黄连、黄柏之苦通火腑,泻下湿热;大黄、芒硝承胃气而通大肠;芍药、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此方为大、小肠同治之法。

第22首

宣白承气汤

【组成】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瓜蒌皮一钱五分。

【用法】水煎,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功用】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主治】阳明温病,腑气不通,肺气不降,便秘,痰涎壅滞,脉右寸实大者。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宣白”即是宣肺,肺在五行属金,色白,故以白代指肺。诸症之起皆因肺气不降、腑气不通,故治当降肺气、通腑气为要。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而通腑气;石膏、瓜蒌清肺胃之热;杏仁宣肺气之痹,共成脏腑合治之法。

第23首

护胃承气汤

【组成】生大黄、玄参、细生地、麦门冬(连心)各三钱,丹皮、知母各二钱。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结粪,止后服,不便再服。

【功用】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主治】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二方。温病下后,邪气已净,必然脉静身凉。邪气不净或延至数日邪气复聚于胃,则须再通其里,但正气日虚一日,阴津日耗一日,必须注意防护其阴,不可稍有鲁莽。小承气汤之枳、朴有伤气劫阴之嫌,不适于下后阴伤者,是故方以玄参、生地、麦冬增液润肠,大黄泻热通便;知母、丹皮清解邪热。全方甘苦合化而护养阴,通腑泄热。

第24首

犀连地黄汤犀连承气汤

【组成】犀角汁二瓢(冲),黄连八分,枳实一钱半,鲜生地黄汁六瓢(冲),生大黄三钱,金汁一两(冲)。

【功用】泄热通腑,凉血醒神。

【主治】热结在腑,上蒸心包,神昏谵语,甚则不语如尸,大便不通,小便涩。

出自清·俞根初、何廉臣增订,徐荣斋《重订通俗伤寒论》。邪热炽盛,燔灼营血,内陷心包,扰乱神明,故见神昏谵语,甚则不语如尸;津为热耗,而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方用大黄攻下邪热,荡涤热结;枳实破气消滞;黄连、金汁清热解毒;犀角汁凉血解毒;地黄汁养阴凉营。

据于以上方剂,可以看到后世医家如何在《伤寒论》基础上加减运用。即使后世医家发展出千条万枝,亦要追溯根本,一百个人根据《伤寒论》有一百种变化,也算得上是一百种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方识要:增液承气汤、达 原 饮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泻下剂)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增 液 汤
增液承气汤:顾名思义,就是给它一直加水,让这个舟浮起来自己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