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熵与熵增定律

,念shāng,与同音。

“熵”字长得并不友好,甚至有些生僻,因此看着似乎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但恰恰相反,熵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甚至无处不在。

试图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咖啡和牛奶倒在一起,会自发混合在一起,之后却不会自发地再分开?为什么房间只会越用越乱?而不会越用越整齐?

为什么刷今日头条、抖音一类产品时,会让人感觉轻松愉悦,甚至上瘾?

为什么坚持刷今日头条刷抖音很容易,坚持看书、坚持健身却很难?

为什么散漫很容易,专注却很难?

为什么好习惯养成很难,打破很容易,而坏习惯养成很容易,打破却很难?

为什么所谓的人性的弱点真的是人性的弱点?

以上这些问题,说的好听些是符合我们的常识和直觉,说的难听些就像是废话,像是故意找茬的傻问题。但如果我们真正地尝试去深入思考,尝试去寻找背后的理论依据,尝试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非但不傻,还极富乐趣,非但极富乐趣,或许还挺有价值。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背后都和以及熵增定律有关。这么一来,是不是觉得并没那么遥远了,甚至开始有了一点点了解它的兴趣?


 1 

        先感受一下”的重要性

 
为了让“熵”更具吸引力,特意摘取了一些观点,虽然随意摘取的观点并不能简单地用于推论本身,但却可以让我们从侧面再感受一下的重要性及魅力。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某本科学书籍的书名)

熵,宇宙的终极规则。(来自百度搜索关键词“熵”结果页)


熵增定律真的是宇宙最强机制吗?(来自百度搜索关键词“熵增定律”结果页)


熵增理论为什么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 (来自知乎的提问)

人活着就是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著名科学家薛定谔在其名著《生命是什么》中的观点)

 爱丁顿爵士曾说:我认为,熵增原则——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论与麦克斯韦方程不符——那么麦克斯韦方程可能有不对;如果你的宇宙理论与观测相矛盾——嗯,观测的人有时也会把事情搞错;但是如果你的理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就敢说你没有指望了,你的理论只有丢尽脸、垮台。(此前并不知道爱丁顿爵士是谁,但爱丁顿说自己是除爱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懂相对论的科学家,虽然看起来有点能吹,但应该也挺牛)

吴军老师曾在专栏里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大意是:假如地球毁灭,我们只能在一张名片上记录人类的文明,我们应该记录什么?这条件可比《流浪地球》电影里严苛多了,电影里好歹能在空间站上装海量的磁盘,用于详细记录所有重要文明。但如果只能在一张名片大小上记录,显然只能记录最最最重要的。吴军老师给出的选择是三个公式,分别是:1 1=2(代表了数学文明)、E=mc²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义)。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以来,是不是显得特别重要?对于起初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的我们来说,俨然一副认知要被颠覆的架势。虽然上面一些观点,其表达方式或许用了一点点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打个折来看,”肯定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全新的认知。


 2 

「什么是熵?」

那到底什么是熵?先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熵(英文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最初是用来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质状态参数之一,在热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但那时熵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过热量改变来测定的物理量,其本质仍没有很好的解释,直到统计物理、信息论等一系列科学理论发展,熵的本质才逐渐被解释清楚,即,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的度量。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按照数理思维从本质上说,这些具体的引申定义都是相互统一的,熵在这些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参量。

倘若是第一次接触,面对上面这样的表述,很大概率还是不太明白,至少我当初是如此。为了加深理解,接着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重新做一次梳理,也算是记录一下自己的认知过程。

首先讲讲度量。当我们希望描述一个物体时,有一系列度量方式,例如用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物体在不同维度空间上的大小,此外还有密度、质量等等。长度、面积、体积、密度、质量等等就是参量,用来量化的度量物体对应的特征。那我们该描述一个系统(物体)内部的混乱程度时,我们该如何度量?例如如何评价一个房间到底有多乱?一杯水的内部到底有乱?科学家为此定义了。因此,熵的本质,就是对于一个系统内部混乱程度的度量。从度量这个角度来说,“熵”就好比是长度、面积、体积等等一样,都是用来度量系统或物体的某种特征的参量。例如一个房间,我们可以用100平方米来表示它的面积大小,还可以用“熵来表示它内部的混乱程度,当它很乱时,可以说它熵值高,当它很整齐时,可以说它的熵值比较低。

上面所说的系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个空玻璃杯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可以是另一个系统,一个房间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地球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太阳系可以是一个系统。

 因此,让我们先抛开其它所有可能让人犯晕的表述,仅仅记住以下3点结论:

  1. 是对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越有序!

  2. 是对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越有序!

  3. 是对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越有序!

重要的事情说3遍,记住上面的结论,就算是对有了一个大致且基本准确的理解,如果没兴趣深究,这个理解程度基本就足够了。

但如果希望深究,显然这样的定义还是不透彻的。因为既然是度量,就一定会涉及到定量的问题,而不能只是定性而已。定量就一定会涉及到数学公式,以及标准度量单位的定义等。

「有序和无序,宏观态和微观态」

那到底什么算有序?什么算无序?如果是一副扑克牌,有序还是无序,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出来,但该如何定量的描述它呢?这里就会引出一个“宏观态”和“微观态”的概念。

关于宏观态和微观态,用文字展开讲篇幅或许会很长。特意贴了一个李永乐老师的视频,8分钟深入浅出,讲得还是很清晰,有兴趣的的可以仔细看看。当然也可以暂时跳过,不影响理解。

视频开头的一句话表述不太严谨,“熵”不是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熵只是一种度量,“熵增”才代表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物质熵、能量熵、信息熵」

熵的应用极为广泛,除了其发源学科热力学以外,在信息论、统计物理、统计学和概率论、控制论等等学科中都有广泛应用,不同学科对于还会有略微不同的更具体的定义。如何理解这些之间的不同与联系?例如一个房间内物体的混乱度?或者某个物体所蕴含的能量的混乱度?或一段文字所蕴含的信息的混乱度?三者是一回事么?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物质是直观理解的实物,万物由原子构成,能量和信息附着于物质之上。例如一把椅子是物质,椅子中蕴含了化学能、势能等能量,椅子的长宽高、品牌等数据是信息。由于爱因斯坦通过质能方程E=MC²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本质是一回事,所以还可以进一步的抽象为“能量”和“信息”。但个人感觉还是太抽象了一些,“物质和“质量”表述上也有所区别,加上把物质抽离之后似乎脱离了直观感受,所以还是倾向于将物质、能量、信息并列,某些时候还可以加上时间。

“物质、能量、信息”这一理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令人兴奋。以物质、能量、信息为线索,可以清晰地解释人类科技文明的变革路径,吴军老师的新专栏正在讲这主题。关于这个令人兴奋的主题,改天一定单独写一篇学习笔记。

回到熵,也可以以“物质、能量、信息”为线索进行分类和理解。

熵的定义主要来自两大学科:热力学的熵,以及信息论中信息熵。其中,热力学的熵描述的是物质熵、能量熵,而信息熵顾名思义度量的是信息的熵。但其实热力学中,并没有把熵分为物质熵和能量熵,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未必准确,但至少让我自己多了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

物质熵,用于衡量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值越高,系统越混乱无序;熵值越低,系统越规范有序。例如当我们形容一个房间、一杯水、一副扑克牌的混乱程度时,直观理解对应的应该就是物质熵。

能量熵,用于度量能量的混乱度。熵值越低,能量越有序和聚集(能量品质越高),熵值越高,意味着能量越无序和发散(能量品质越低)。能量熵的单位是J/(mol·K)。

信息熵(由信息论开创者香农定义),用于度量一个信息源的不确定性。熵值越高,信息的不确定越大;熵值越低,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小(也即确定性越大)。信息熵的单位是比特于信息熵,由于还涉及到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不确定性?等诸多前置概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且庞大的主题,改天另行单独梳理。

热力学的熵和信息熵,虽然数学表达式以及标准单位都略有不同,但本质仍是统一的,其数学表达式也可以相互转换。

「熵的意义」

在初步了解了的概念之后,随即而来的疑问是: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确实,光看的概念,似乎很难想到具体有什么用。

熵作为一种度量方式,起到根本作用是对特定特征的量化度量。有了量化度量,许多的实际应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例如我们能精确的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在制造、建筑等等实际应用时,就能更精确。

熵的意义在于把系统的混乱程度,信息的不确定度进行度量,然后就可以基于这个度量开展应用,例如信息论就是建立在信息熵的基础之上,而信息论则是现代通信工程的基础。


 3 

「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谈到,就不得不谈熵增定律,也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熵增定律也能回答文章开头所提的大部分“为什么”。

光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几个字,我们似乎无法直观感受到它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知道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能量守恒定律,那么我们瞬间就能大概感受到熵增定律的江湖地位了。就好像一个之前没听说过的牌子,突然告诉我们,它和爱马仕一样,都是欧洲皇室追捧的,瞬间就能感知到它的定位和地位。

在百度百科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解释如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不会减小。  

上面这段表述,非但没有帮忙加深理解,反而有些被它绕晕了,一会儿是温度,一会儿是功,一会儿是混乱度,对于我们这样没有系统学习过热力学和物理的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很费劲。

同样抛开上面这些复杂的表述,关于熵增定律的概念,我们只要记住以下3点结论就好:


1)在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孤立的系统只会越来越混乱,直到不能再混乱。也就是说系统的熵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事物都会自然地朝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2)在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孤立的系统只会越来越混乱,直到不能再混乱。也就是说系统的熵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事物都会自然地朝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3)在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孤立的系统只会越来越混乱,直到不能再混乱。也就是说系统的熵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事物都会自然地朝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重要的事情再次说三遍。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深究为什么能得出熵增定律。我们只需要牢牢记住它,并且像尊重能量守恒定律一样尊重它就可以了。

 熵增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
   

除了以上的理解,还有必要补充一点从能量角度的理解。从能量角度来说,熵增定律意味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能量总是从聚集有序的高能级状态,自发的变为无序发散的低能级状态。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总量总是守恒。而熵增定律告诉我们,能量的品质是有高低的,且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总是从高品质转向低品质状态,损失的品质就是那些我们无法利用的能量,例如机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等。能量熵增定律也表明了,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等价表述。

「日常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1:密封的气罐

一个密封罐,初始状态时,左侧全是氧气,右侧是二氧化碳(极为有序),必然会发生的情况是,氧气和二氧化碳逐步混合在一起(自发的变无序),直至氧气和二氧化碳极其均匀的分布(熵值达到最大,也即达到最无序的状态,是一种平衡态)。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氧气分子又全部跑回左边,二氧化碳全部跑回右边(不可能从无序自发变回有序,即熵值不可能自发的减小)。

2:往清水里滴一滴墨水

一杯清水(一个有序的孤立系统),在滴入一滴墨水后(两者构成了一个新的孤立系统,但起初水归水,墨归墨,算是有序),必然会发生的情况是,墨水和清水逐步地完全均匀地融合在一起(新的孤立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熵值增加,直到最大),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墨水和清水在融合在一起之后又重新分离(不可能从无序自发的再到有序,即熵值不可能自发的减少)。

其他一些例子:
房间只会越来越乱,而不会越来越干净,除非你去打扫它。而打扫就意味着有外力的作用。


系好的鞋带会散开,但散开的鞋带绝对不会自己系好。
    

玻璃杯可能自己裂开,但是已经碎了的玻璃杯绝不可能自己愈合。
    

如果没有任何管理,社会只会趋于混乱,而不会自发的趋于有序,而管理就意味着外力的作用。
    

我们的意识如果不进行自我控制,只会趋于混乱无序,而不会自发的趋于有序。大脑的控制对于意识来说也是外力作用。

早在1947年薛定谔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这也就是文章开头部分提到的:我们活着就是在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麦克斯韦曾说,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孤立系统,那么宇宙的熵也是只增不减,而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就将毁灭,这就是传说中的“热寂”。

 「熵增定律和概率论」    

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理解,熵增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孤立系统总会往对应的微观态数量最多的宏观态,也即概率最大的那个宏观态发展。

其实我们所说的必然会发生绝不可能出现等措辞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从纯理论角度来说,是有可能会出现无序到有序的状态(例如上面例子中,罐子里的氧气全跑到了左侧,二氧化碳全跑到了右侧,重新变回有序),只不过这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用概率公式计算下来,其值极小极小极小极小,小到可能从宇宙诞生到宇宙热寂(毁灭)都不出现一次。在概率论中我们学过,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极小极小,小到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时,就可以忽略它。所以用必然表达也可以算是准确。


来自波莱尔一本1909年出版谈概率的书籍,当中介绍了打字的猴子的概念。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等,猴子也有几率打出《哈姆雷特》。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摔碎的玻璃杯会有几率重新回到完好的状态。当然,这个时间或许比宇宙的寿命还要久!

 「熵增和熵减」

有熵增,自然就有熵减。不同的是,熵增是自然的发展方向,无序人为干预。而一个系统需要实现熵减,则需要额外施加外力,克服熵增之余,再实现系统熵值的降低。

熵增的这股自然力量就好比地球引力一样,当我们往下跳或走下坡时,总是很省力,因为地球引力在做正功。而往上跳或走上坡时,总是很费力,因为地球引力此时在做负功。我们不仅需要先抵消它,还需要有一部分多余的功才行。


  4 

试着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些为什么

在回答为什么之前,先定义一个意识熵的概念。

「意识熵」

既然是用于度量一个系统的混乱度,那么我们自然也可以用它来度量我们大脑意识的混乱度,可以称之为意识熵。我们可以把意识想象成能量,也可以理解为物质,甚至可以理解为信息,都不影响。

意识熵值越大,代表大脑意识越混乱无序;意识熵值越小,代表大脑意识越有序。例如当我们迷茫或散漫时,大脑意识应该偏向无序,即熵值比较高。当我们高度专注和投入时,大脑意识应该是高度有序的状态,也即熵值比较小。

当熵值小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极其专注的状态下,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心流状态。心流状态不仅会让我们工作学习效率其高,也会给我们带来由内而外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为什么散漫容易,专注很难?」


有了“意识熵”的概念,再根据熵增定律 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专注总是很难很费力?而散漫放空总是很容易也很省力?   

 这是因为散漫放空对应的是无序的状态,意味着我们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大脑毫不费力的就会自然而然会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而专注聚焦代表着有序的状态,意味着熵减,要达到熵减的目的,我们除了要克服熵增的这股反向的作用力,还得有一部分余力才行。这个作用力可能是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或者课堂纪律、父母压力、考试任务等等外力。

「为什么好习惯很难培养?坏习惯很容易养成?为什么人性的弱点是人性的弱点?」    


关于好习惯和坏习惯,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很直观的感受:
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养成的坏习惯很难改。
好习惯很难养成,但养成的好习惯却很容易打破。

常见好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坚持学习、坚持锻炼、专注、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

常见坏习惯比如:睡懒觉、拖延、常常走神无法专注、迷茫散漫、不讲卫生、粗鲁无礼等。坏习惯的背后,通常就对应了一些人性的弱点,例如懒惰等。

这些坏习惯带来的改变,似乎都可以视为熵增现象,因为普遍让我们的身体或意识或环境变的更混乱无序。


这些好习惯带来的改变,似乎都可以视为熵减现象,它总是让我们的身体、或意识或环境变的规范有序。
    
由于 “熵增不费力,因为自然熵增的同向作用力,所以坏习惯总是很容易养成且难改变。而熵减费力,因为有自然熵增的反向作用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做功才能达成,所以好习惯难养成却容易打破。

人性的弱点之所以是人性的弱点,例如惰性、好逸恶劳、自私等,除了有历代的文化教育累加、环境等因素作用外,通常也都符合熵增的自然趋势,我们无需用力,或者当我们用不上力时,自然而然就会朝这个无序的方向发展,因此它是天然的、自然的。而要克服这些弱点,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寻找外力或者自我施力。

「为什么坚持刷抖音很轻松?坚持读书却很难?什么样的产品让我们熵增?又是什么产品帮助我们熵减?」

    
站在商业的角度看,日常生活中,哪些商业产品在推动着我们熵增?又有哪些商业产品在推动着我们熵减?

首先从大类角度看,比较容易区分。

1)那些引导我们纯消遣娱乐、放纵自我的产品在帮助我们熵增。这类产品的使用特点是,大部分都可以轻松地、无需任何思考地使用,吃时间且容易成瘾。而成瘾原理则是用大量正反馈,刺激多巴胺分泌,时间旧了就能够劫持身体分泌多巴胺的机制,相当于绑架了幸福感,原理和毒品等药物其实近似。


2)那些帮助我们学习进步、提升效率、提高生产力的产品在帮助我们熵减。这类产品的使用特点是,我们需要大量主动的思考,不仅不易成瘾,坚持使用还需要很大的自我驱动力。

按照这样的划分逻辑,其中部分产品可以快速清晰的分类:


 
1)熵增类产品:抖音内涵段子快手等短视频、大部分直播平台、无脑娱乐综艺(综艺里也会包含小部分积极向上的)等。


2)熵减类产品:得到、达目标、网易公开课慕课等在线教育、知乎、时间管理工具等。
    
但有一些产品会一下子难以归类,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类似游戏和赌博,这类产品在使用的期间,它显然是需要我们思考并且高度专注的,所以使用期间的物理表现应该是熵减。但是这类产品也有成瘾的特性。在讲幸福感的模型时讲到,这类产品虽然短期有幸福感增量(熵减效应),但对于长期幸福感是伤害的(长期却是推动熵增),所以,也把这一类归为熵增类产品。

2)取决于用户自身使用习惯的产品,多为工具类产品。例如手机,有的人会用它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有的人用它纯粹的消遣娱乐,对于前者而言是熵减类产品,对于后者是熵增类产品。例如微信,有的人只是用它提升沟通效率,或者利用它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时相当于熵减。有的人会每天花七八个小时刷朋友圈和各种无意义八卦,这时无疑又是熵增。再比如今日头条,如果你是一个微积分的狂热爱好者,一直狂刷微积分,那么它给你推荐的或许都是数学或学习相关的内容。另外也确实可以通过它获取一些有用的资讯,此时可以视为熵减。但是大部分的人用今日头条时,刷的还是娱乐八卦(我自己用的时候也是如此),那么此时从今日头条得到的,就变成了熵增。如果要评估这类产品,那么只能是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它更偏向于哪一边,例如今日头条就可以明显地归为熵增类产品。

熵增和熵减,看似是相反方向,但某些时候,又感觉他们只是一线之隔。再拿手机来说,我们通过它,确实是能够比以往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的获取有用的资讯(视为熵减)。但正是由于它的便利和高效,也让我们主动或被动的吸收了太多太多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让我们的脑子变得冗余而无序(视为熵增)。所以,使用的很重要,但这个确实就是难以拿捏。

站在个人进步的角度来看,以上内容带来的启示是:

  1. 我们应该能识别熵增类产品,很好地控制使用时间,仅作为偶尔消遣放松。

  2. 我们可以借助熵减类产品,来帮助自己达到熵减的目标。

  3. 对于中性的工具类产品,使用方法和很重要。。  

「熵增定律的巨大商业价值」    


以上启示,是站在个体自我要求进步的角度来看。那么站在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又如何呢?
    
从上面列举的产品,可以发现一个很直观很明显的现象,就是:


那些代表性的熵增类产品背后的公司,总是用户规模巨大,商业价值也巨大。而那些即便已经成长为熵减类产品领域代表性的公司,相比起来前者来,其用户规模和商业价值跟前者往往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得到和知乎算是发展很好的熵减类产品代表,而且也都有上市的可能性,但其市值比起今日头条还是小了至少一个数量级。而且熵减代表团也就冒出了这么极少数的几个公司而已,而熵增代表团的高估值项目却层出不穷。

那又是什么内在原因造成熵增类产品商业价值远远大于熵减类产品商业价值

  1. 熵增类产品的用户使用阻力小,因为有熵增这个自然力量推动,相当于顺势而为,且持续使用有成瘾性。这是产品本身的“基因”优势。

  2. 熵减类产品的用户使用阻力大,因为要先克服熵增这个自然阻力,同时用户的持续使用还需要建立在很强的不断的自我驱使之下。

  3. 熵增类产品的潜在目标客户基数,远远大于熵减类产品的潜在目标客户基数。站在整体角度看社会群体,自我要求较高且有足够自我驱动力的人占比总是较小,应该基本符合二八原则的分布规律。而只有那些有强烈的主观熵减意愿的人,才可能持续的坚持使用熵减类的产品。而熵增类产品的目标对象几乎是所有人,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



      面的示意图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

      结合上面的示意图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

  • 让人熵增,就好比要把一个物体推下坡,只需用少许的力,因为有自然向下的自然熵增在同向作用。

  • 让人熵减,就好比要把一个物体推上坡,需要费很大的力,因为有自然向下的自然熵增在反向作用。 

总结来说,从个人进步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引导自己选择熵减类产品,而和熵增类产品保持距离。但是站在商业投资角度来说,那些熵增类产品往往更有商业价值,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往往切中了人性的弱点,市场推广会容易的多,潜在客户群体也会大的多。

由此,熵增定律也为今后商业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5 

小结

     
1)熵,是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值高代表系统越混乱无序,熵值低代表系统越有序。我们同样可以用来衡量我们大脑的混乱程度,可以称之为意识熵,意识熵值越高,代表大脑意识越混乱无序,意识熵值越低,代表大脑意识越有序。

2)我们可以进一步用来定义心流,即当意识熵值小于一定的阈值,就代表我们的大脑意识已处于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这个状态也可以称为心流的状态。

3)熵增定律,也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它跟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一样,都揭示着自然界的基本运行规律,熵增定律表明了自然界的发展方向。熵增定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一个孤立的系统只会越来越混乱,直到不能再混乱。也就是说系统的熵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事物都会自然地朝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4)根据熵增定律,在没有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我们的意识只会自发的走向无序。而不可能自发的由无序走向有序,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比如自己大脑的控制。让人熵增相当于顺势而为,不费力。让人熵减相当于逆势而为,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还由此论证了为什么专注(无序到有序)很难,散漫(有序到无序)很容易。为什么好习惯养成很难打破很容易,坏习惯养成容易改掉很难。熵增常常可以对应上人性的弱点,或者我们常说的人性的弱点的背后,都或多或少体现了熵增定律。

5)我们作为个体生命,我们除了需要认识并尊重熵增定律的存在,更需要对抗熵增定律,包括生理和意识两个方面。生理上的熵增体现为生理紊乱、衰老等,我们对抗它的方法是通过摄入低熵值的食物并将其转换为高熵值的排泄物排出体外,从而整体熵值减小,或通过运动健身等来维持熵减保持健康。意识上的熵增体现为意识的无序化、迷茫、思考能力下降等,我们对抗它的方法是不断学习知识,以及进行意识上自我管理,保持专注、保持思考等。

 
6)从个体要求进步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选择使用那些能辅助我们熵减的产品,而与让我们熵增的产品保持距离。在面对中立的工具型产品时,要掌握好使用方法及使用的

 
7)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熵增类产品比熵减类产品更容易获取更大的用户规模,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因为熵增类产品的潜在用户规模更大,推广阻力更小更容易获取用户。熵减类的产品的潜在用户规模较小,推广阻力更大获取用户更难。因为熵增的方向有自然熵增的同向作用力,而熵减的方向需要克服自然熵增的反向作用力。熵增定律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商业分析的视角,而且很有可能是更接近事物本质的视角。

8)以往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总是自发地变的进步和有序,因为我们观察到的表象就是如此。但是根据熵增定律的自然规律,再次深入思考,才意识到,如果没有任何的管理,世界终将趋于无序。而我们的世界之所以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进步,是因为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例如法律、军事、科技、货币等等多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才克服了世界熵增的自然阻力,进而推动世界的有序和进步。假如我们把政府、法律、军事、科技等各种形式的外力通通拿掉,很容易想象到世界将会很快变得无序且混乱不堪。 

9)我们的体内大概会有两种产生快感的方式,一种是熵减到一定程度,心流状态下产生的幸福感,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充实感。另一种则是顺从熵增时,所产生省力感和放松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当我们在刷着海量的无须思考的、也基本无意义的无脑八卦内容时,我们享受着短暂的放松感和省力感,这种放松感对于我们来说固然也是一种刚需,但是如果长期过度,它就会令我们的意识熵的基础值逐步增高,令我们的脑子变得更加冗余且无序。当这种无序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会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变化,哪怕到时我们尝试着去用力改变,却会发现力度总是不够大。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很难专注,很难再去深入思考某样事情。     

当我们陷入迷茫或无法聚焦时,或当我们面对手机上爆炸的又多半无意义的内容却无法自拔时,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更明确的心理暗示和指引:对抗熵增,努力熵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人胆寒,让人顿悟的“熵增理论”
4600字,说明白什么是 「熵增定律」:它被华为、亚马逊引用,让无数人一朝顿悟!
人为什么活着?------对抗熵增定律
进化论错在哪里?(五)进化论与物理学
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会计准则变迁
无序的生命千篇一律,有序的灵魂万里挑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