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DA舞蹈论坛(2021)视点③

为庆祝建党百年,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舞蹈人和舞蹈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建设中国舞蹈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北京舞蹈学院于2021年11月1日-3日,以“为人民而舞——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之路”为主题,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第三届BDA舞蹈高峰论坛,250多位舞蹈学、艺术学、民俗学、影视传媒界的专家学者,在一个主论坛、十五个平行分论坛上发言。以下摘录部分学者的发言观点,以促进学术交流,共享学术成果。

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

李小芬(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创新型国际标准舞的人才培养应架构能力先行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目标是“高定位,准目标”,培养的是融竞赛、表演、教学、训练、创编与传播能力于一体的国际标准舞与运动文化传播的卓越人才。

龚为民(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国标舞的艺术创作要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之路,必须努力提高舞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国标舞的创作中,编创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国标舞艺术作品。

齐志峰(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国际标准舞是一门极具包容性、观赏性与参与性的世界语言;创作者要坚守创作本心的感召,在创作、教学与比赛中坚守纯粹与真诚;舞蹈创作应寻根铸魂,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并注重编导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个性;国标舞是世界的民族民间舞,每一位国标舞人应怀揣“为人民而舞”的初心,在全球化语境下以国际化语言彰显中国风范、传递中国文化。

陈淑民(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洋为中用”是用西方的舞蹈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国标舞竞技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点。国标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通过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创出属于中国的国标舞发展之路,强调“多元化、融合性、特色型”的教育理念。

张平(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国际标准舞最有价值的,是人与人之间、男人和女人、熟悉人和陌生人以及不同族群之间的“黏合剂”,是一种人类交往的关系学,融合人与人关系的文化产物。未来,让囯标舞“规限下”“自由”的“教育身体,关爱生命”,舞出中国气派的国标舞,赋予国标舞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新的美育价值。

主旋律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

杨硕(中国音乐剧协会副秘书长)

主旋律音乐剧创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作者是否具备发现与思考的能力,是决定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能够通过一度创作帮助导演和其他工种解决问题,才是一名合格的音乐剧编剧。

边文彤(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这些年一直在探索中实践,舞台美术设计在解读剧作精神的轨迹上不断前行。

肖杰(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剧目实践教研室主任)

在教学剧目选择上,主旋律音乐剧非常适合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扎根小人物的主旋律作品去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在细节上去展开、去生发,寻找到人物内在的动力和逻辑。

张永庆(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教授)

红色音乐剧作为一种西方舶来艺术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产物,是中国语境下一个重要的音乐剧类型。以少数民族题材为特色的红色音乐剧一支独秀,具有“悦耳”“悦目”“赏心”的艺术创作特征。

百年百部舞蹈中的红色记忆

孙龙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作品的时空广度要呈现舞蹈美,建构舞蹈艺术观;人文深度要呈现人文美,建构舞蹈美学观;历史厚度要呈现境界美,建构舞蹈世界观。我们要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出发,把握作品的生命力与创作力。创意要与时俱进,结构要与世俱化,境界要与美俱荣。舞蹈中的创意不仅要安抚灵魂,更应当涵养灵魂。

万素(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编导应以“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为创作理念,在自我的反思和人性的内省中赓续红色基因,熔铸红色情思。而红色意识的孕育需要基于历史的真实,立足当代的视野,并由艺术的想象转化为演绎的真实。

闫晶(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重温经典作品背后的鲜活故事,是为了在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陶染中重拾“为人民而舞”的创作初心,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以舞蹈点燃希望之火,照亮时代新征程,在全球化语境中彰显舞蹈艺术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王欣(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

老一辈舞蹈人对舞蹈事业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赤城,为党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共同的指向了所有中国舞蹈人最伟大的使命——为人民而舞。他们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用中国人熟悉的形式与极大的热情来关注现实人生,在最艰苦的土地上开放出最鲜活的花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

当代舞蹈建构

钱林林(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清明奇妙游》《重阳奇妙游》总导演)

河南卫视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发,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传统节日潜在内涵,用科技赋能传统古典舞,打破年龄、区域的隔阂,在经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中找到一种平衡点、契合点,让不同观众能从中赏析中国舞蹈,读懂中国故事,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李永明(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2021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总监)

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我们在编创过程中,认真做到了对观众群体及其观赏习惯观赏方式、电视文艺类舞蹈作品表现方式、现代影视拍摄技术和先进拍摄仪器、审美趋向和审美诉求、传统文化和古典舞蹈风味这五个方面的准确把握。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舞蹈与节日均是系统性的文化符号。电视创作要特别注重身体文化与传统文化节日的结合,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在节日基调的基础上建构舞蹈符号进行文化表达。技术因素永远不能消解其背后的艺术情感与文化内核。舞蹈只有呈现出对情感、生活、社会的理解,才是这个时代的好舞蹈。

张建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巨有超强的叙事功力。节目几乎打破了传统电视叙事的约束,超越了传统舞台表演、电视晚会表演的时空限制,在某种程度实现了“电视语言的革命”。

刘辉(故宫文化创意研究所副所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

近年来舞蹈“出圈”的深层根源与“文博热”相似,均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引发大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面对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造成的冲击,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成为知名文化IP后应积极赋能各个行业与产业,通过不断地“破圈”与融合形成更大的势能,共同活化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推动国潮文化发展,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马明(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表演艺术的传播媒介已从传统剧场媒介进入数字领域,新型的数字媒介为舞蹈艺术的创新与活化开辟了新的路径。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媒介时代,舞蹈艺术文本已不是简单地“电视 舞蹈”“网络 舞蹈”的形态,跨界和融合势必是一种无法低估的内生动力。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王卫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运河故事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运河记忆的民间故事”与“呈现运河文化的舞蹈艺术”之间有着相互融通的文化因素。把舞蹈与运河故事结合起来,把口头语言转化为舞蹈叙事,对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都具有独有价值,也有助于中国舞蹈在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中实现“为人民而舞”的至高追求。

崔巍(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国家的发展非常需要复合型人才,学校也一直在将教育与社会创新结合。希望舞蹈艺术能够更好地结合其他广阔的领域,通过传承好历史、书写好历史,为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贡献文化的力量。

马盛德(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一级巡视员)

不能把“非遗”视为读“原著”,原著是不能动也不能改的。非遗是源头但又是活水,在活态传承中会发生变化,也会不断地进行再创造。高校的民族舞蹈教育要注重民俗性为主要元素,要尽可能多地保持民间舞蹈的“奶香味”,从而区分各自的独特性与民族性。

张迁(北京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传处处长、研究馆员)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中轴线上的传统舞蹈世代相传,讲述着中轴线的故事和文化,体现着鲜明的北京特色。保护这些传统舞蹈可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从提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的角度,开展综合性的舞蹈保护工作、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播与创新等途径展开。

张巍(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要想群众之所想,以欢乐为纽带、规范为手段、繁荣为目标、人民为中心,推进群众舞蹈的普及与传播,表达群众之所表达。通过广场舞文化这个载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舞蹈文化品牌,让更多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和谐进步的文化、共同分享美好幸福的生活,让群众舞蹈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李北达(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非遗传统舞蹈传承人是活态传承,需要有“人”来传承,传承的方式是自然传衍,传承的核心是保护传承的“人”,传承人在承传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其生成、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舞蹈传承人的保护应该遵循“原生态”的三“自然”标准:即自然形态、自然生态、自然传衍。

张朝霞(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近年来,舞蹈不再局限于“黑匣子”“白盒子”等专业艺术空间,在非常规环境中跳舞,已成为舞蹈介入的新常态。而随着人类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数字人”和虚实相生的“元宇宙”表演空间也成为可能。要在新场景、新空间中有效嵌入舞蹈,并发挥其“时空力”效能,就需要建构“新艺管”思维。

岳昌涛(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北馆)馆长)

公共文化中的舞蹈活动可以打破专业舞蹈和群众性舞蹈之间的壁垒,“还舞于民”,具有提升修养、平衡身心、增进交流、团结友爱、传承文化、建立自信的功能,应当更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与方法将舞蹈应有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文稿整理:邓佑玲  武玮 苏心 李楚婷 

图片:牟可

排版:白子涵

责编:满红阳

总第952期

2022年第2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下篇】开始跳舞时的那颗初心~ The vintage dance
这些火出圈的舞蹈“教科书”可以现场看了
舞蹈王子王煜明携手邦升
跳舞会影响文化成绩?看完这些学霸再回答!
北舞60年| 【返校日报道】附中国标舞、歌舞专业:年轻的校友来相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