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人物 | 丁荭:如何以当代水墨接近生命的核心

  艺术家丁荭,每天的创作从阅读开始。她的创作与清华美术学院的教学相互交织,日常可获得的种种信息,皆可融入创作的内容,逐渐进入激发思考,进入“忘我”的创作状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说:“丁荭生长于江南水乡,性格中既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又饱含豪迈大气的一面,这些特点使她的艺术创作呈现多样的面向。她既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训练,又深谙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的造型特点。”

丁荭《燃》100cmx80cm纸本 2021

  今天的艺术家在面对传统水墨的当代性转换时,不仅面对的是技巧和材料使用的问题,更是面对这个当代的景观社会时,如何处理图像,如何面对日常所见?无论是荧屏,还是身边所见。

传统水墨向当代图像转化的三个阶段

  “图像是我绘画的重要来源之一,图像自身具有力量,对图像的审视是创作的开始。”丁荭自2004年至今,在当代景观社会的创作环境中,面对图像之海,有三个阶段的艺术探索和演进:大人体系列;绢本工笔系列;2021年开始的新近创作“没骨系列”水墨作品。

丁荭《大人体系列》130cmx60cm纸本 2007

  “我的绘画始终以水墨和中国画颜料完成。第一阶段是2004年开始的大人体系列,其中的形象有些'赤裸生命’的意思,社会身份感较弱,更多的是人与身体之间的张力。”在丁荭创作的第一阶段“大人体系列”作品中,去除社会身份属性的现代人,扭动的身体,局部红黑墨韵、线条形成如同痉挛中的肌肉结构,呈现人类在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的部分精神状态。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在谈及何谓赤裸生命时曾讲,赤裸生命或许还应包括经济上的无产者,对他们而言,财产权才是人的保护性外套。一旦没有财产权,就相当于脱掉了保护性外套,就是动物性生命。他们并没有被可见的暴力所镇压,而是被一无所有的贫困所湮没。

  当人去除掉一切社会属性和规范,回归到最本质的生命的状态时,就是一个生命体,一种最基本的不受束缚的生命形态。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人带着残破病体和被文明秩序抛弃的身份,在边缘地带不断地挣扎、撕扯。现代文明社会塑造出种种既定的秩序,资本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全球化让人在看似规范合理的秩序中逐渐迷失,人变成了自主服从社会规范的驯服的肉体,即福柯所说的被规训的身体。

丁荭 喜鹊头 纸本 水墨 110x60cm 2018

  第二阶段的绢本系列,丁荭偏向营造悠远的诗情意境,以象征手法表达理想化的情境。

  观丁荭作品中的一禽、一兽仿若能够体察到它们呼吸的节奏,“远望其势,近观其质”宁静肃穆,毫无躁气,有宋画“格物致知”理学的精神,犹如在秘境中探寻另一个世界,令观者舒意畅神。

丁荭 笨鸟 纸本 水墨 180x90cm 2018

  “我尝试着在绘画中去呈现一种具有生命感、天真意趣和古典诗意的氛围,并且能于画面中关注对诗意的营造。”丁荭努力找寻着属于自己心底的工笔世界,并在营造的虚静空灵诗境中注视着内心中的自己,以此传达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以及对人类归宿的追问。

  2021年开始丁荭进入第三阶段的创作“没骨系列”。“没骨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形成流变的阐述:“没骨”一词最初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徐熙之子徐崇嗣发展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从而创“没骨”花卉一格。所谓“没骨”法,即是不同于勾线染色的工笔“勾染法”,不用墨勾线而以色彩点、染而成,这种技法丰富了工笔花卉画法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

丁荭《保洁大姐》180cmx90cm纸本 2021

  中国画以书法入画,以表现形色结构,来抒发画家的情感。“没骨”通过细笔叠加,以色、粉为主,不勾边线,隐含用笔的骨法,强调含蓄表现,没骨作品整体呈现恬淡平和的气质。

  在自然物象中见风骨心性,离不开这一绘画方式内在的文脉和思想史。在没骨画法约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历经积色渲染的工细阶段、率写简淡的写意阶段、中和点染并用发展的阶段。而没骨画法的传承演变一直与“格物致知”为基础的宋明理学思想关系密切。作为花鸟画家对自然中花鸟兽虫精微观察和表现,在通过物象精细严谨的描写和高度概括中,转化为每个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抒发。

  这一历史不仅是语言技巧发展阶段,也是宋人细致入微的格物态度,“阳明心学”由“格物”转向“格心”的率写心性的体现,进入近现代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思想,在视觉和尺度的呈现上又有新的发展。可以看到这一古老的绘画方式在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轨迹,也是绘画语言和思想史双重并举的流变历史。

丁荭《师傅》70cmx50cm纸本 2021

  在丁荭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常常出现以红黑墨色晕染或线条突出强调人物身体的结构,产生强烈的表现性语言。与传统水墨追求的超脱、雅逸的传统文人趣味产生巨大的差异。并且色彩、线条的节奏都产生了对观者心理的作用,以及笔墨形态产生的精神性表现。“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身都不容易,他们值得被表达,我希望通过这些人像,透过表层展示人性本身的丰富性和立体感。例如《婆婆》描绘的是我的婆婆,我对她非常熟悉,通过这种形态造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挺拔的生命力和昂扬坚韧的精神状态。”

丁荭《蓝衣大妈》180cmx90cm纸本 2021

  “我对红色比较敏感,当然绿色同样让我兴奋,色彩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人的视觉认知离不开色彩。”丁荭看来,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客观的,因人而异,这方面的论著很多,这与个体生命的经历相关,与社会、地域和时代同样相关。

  中国水墨人物的造型在笔、墨,以及用色的方法上既有工笔细腻的层层罩染,又有大写意的酣畅淋漓。在丁荭的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工写兼具的特点,又增加了厚重的质感和表现性的观念。比如作品《老花》的面部、手部的墨色淋漓酣畅,又有结构和线条的表现性,有大写意的洒脱奔放,不刻意勾勒线条,但形体又结实有力。

丁荭《老花》180cmx90cm纸本 2021

  “《老花》的面部、手部以墨色积染而成,结构形体与偶发肌理融为一体,整个绘画过程是感知与表现的统一,材料的物质属性与绘画的精神属性相融合的过程。”丁荭在对近期没骨作品的创作经验分析中谈到,近期的没骨人物系列,偏重表现性语言和粗粝的质感,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如果以唐代为例,多是勾线晕染填色,在方法上有所不同。

丁荭《好鸟二号》180cmx90cm纸本 2021

丁荭《酴釄为枕睡为乡》180cmx45cm 纸本 2019

  在人物之外您还有《酴釄为枕睡为乡》、《好鸟二号》等以动物为对象的作品,也在表达一种动物与当代人文、自然生态的之间的关系。例如《好鸟二号》的树枝也似是山水情景意象,而不简单是一根树枝。

  “《酴釄为枕睡为乡》是借物喻意的手法,《好鸟二号》同样如此,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人、人造物与动物、植物、山、水等多种多样的存在体共存在一起,地球不只属于人,我想人应该有这样的自知。”丁荭认为《好鸟二号》的树枝取自山水情景意象,而不简单是一根树枝,这就是绘画之于她的意义所在。

  丁荭以没骨法创作的那些人物形象更接近生命的核心,形成一种由人的道德和尊严构建的神圣感。

丁荭《婆婆》180cmx90cm纸本 2021

“形象化”从感性向视觉转化的过程

  “德勒兹所说的第三条道路,'形象化’的绘画路径,有些类似中国画语境中的'意象’概念,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感觉的出口。”这也是丁荭在当下创作中秉持的态度,删减图像原有的叙述性和记录性,寻找感觉的视觉化过程。

  对二十世纪世界思想史影响巨大的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讨论“形象化”绘画的道路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培根的艺术中,感觉是如何呈现为形式语言的?吉尔-德勒兹认为,培根的艺术探索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抽象的道路,也不同于具象化的道路,而是一条“形象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

丁荭《火箭》 180cmx90cm纸本 2021

结语

  近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见性——丁荭个展”,展出丁荭自2004年以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70余件作品。她的艺术探索与教学紧密相连,许多作品来自课堂的示范,课程《白描人物(1)》被评为2021年度清华大学校级本科生精品课程,《经典工笔花鸟》课程深受全院学生喜爱,出版的教材《中国古代经典名画解读——五马图与搜山图》荣登2021年3月浙江省委宣传部评定的好书推荐榜。参与完成了中央党史馆壁画创作任务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重彩画创作人才培养”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强调技法实践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无法走远,比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机会和思维训练方式。

#当代水墨 #德勒兹 的海量数据就在Artbase

汇聚全球艺术数据,权威地行业研究与分析,随手可得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品交易参考工具。

丁荭 没骨水墨长卷

​【丁荭简介】

艺术家 丁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教育联盟专家委员,北京水墨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工笔画院、成都现代美术馆、温州美术馆、香港ANNA NING FINE ART、丹麦M-D GALLERY、年代美术馆以及英国、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等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曾荣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银奖;“首届中国青年国画家大展”银奖;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展铜奖;“2015学院本色”展荣获赞助人特别奖;图像n次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优秀作品奖。

  曾于香港ANNA NING FINE ART、798K-艺术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北京“復言社”、南京“逸”空间、“不同艺见”举办个展。

  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全国第四届壁画展、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第三届南京国际画展、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新人特展、2015—2019艺术北京、第十届国际画廊展、“设色记—首届新工笔提名展”、“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中韩当代艺术交流展、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肖像画展、“书写北京榜样大型书画、摄影作品展”、美国纽约bcs画廊“国际当代绘画展”、“中国.瑞士艺术家联展”、全国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师作品展、她艺术—当代女性艺术家大展等展览。

  出版作品集《学院水墨——丁荭》,出版专著《搜山图造型语言解读》,出版教材《中国古代经典名画解读——五马图与搜山图》,作品应邀刊登于《当代艺术年鉴——2008》《中国当代艺术-2006》《美术》《美术观察》《新美术》《美术大观》《国美艺术》《清华美术》《美术市场》《水墨中国》《青年国画界》等专业书刊。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作者:裴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道图真 笔补造化——著名画家韩敬伟的艺术精神与形式特征(中)
浓墨重彩,不懈探索——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徐惠泉
仙兔下凡扬福气丨王伟
祝铮鸣当代绘画
尚辉:在文化自信中凸显中国画艺术变革
韩璐 | 关于中国写意绘画的再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