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融合科技: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转型

艺教视界
艺术融合科技: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转型

文 / 王赟姝  赖缨

内容摘要:在教育部新文科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各高校专家学者召开相关研讨会议,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转型方向,以“艺术科技”为主题,就现有高校艺术教育情况进行汇总反馈。基于此,文章结合新文科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拓展思考。

关键词:新文科;艺术科技;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上,提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特别强调“新文科的发展应主动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需求,尊重文科教育特点和文科人才成长规律”,将新文科的建设提升到教育整体层面[1]。随后,年21203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通知,同时公布《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正式将新文科建设带入高校实践体系中[2]。同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共计1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标志着新文科建设项目实践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正式启动。

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是当今艺术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议题,尤其在智能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早已成为推动时代发展、满足新兴需求的重要命题。新文科是国家对高校的背景要求,社会科学建设则是时代所指的未来方向,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应是高校必不可少的使命内容,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以及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面向现实实践前沿的转型,是中国高校需要迎头面对、接续往上的发展任务。

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年212011月召开的专题研讨会议中,从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宏观转型,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中观视野,最后到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微观实践,从全国重点文科类实验室具体实践案例出发,多维度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文科类实验室建设提供了示范模板。

一、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宏观转型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尤为需要高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全面、细致地研究培养内容、构建实践体系。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十四五”规划[3]中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建设中处于支柱地位。新文科建设也包含在文化强国的整体国家战略之中,引导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要求艺术教育回报于社会。

高校积极应对新文科建设中艺术教育的宏观转型。第一,面对智能时代的新要求,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闫贤良教授,从新文科实验室的新平台以及新文科实验室的新观念两个方面讨论了新文科实验室的新探索。在智能时代,新文科实验室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普遍都是用服务器做支撑,没有将云平台的智能系统植入进去。新平台体现在信息时代实验室平台的理念和概念上,目前中国正在实验量子通讯网,未来传输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数据。新观念体现在文化计算上,文化计算主要依据力度计算、方案分析两种算法,未来的任何一个程序都是一个作品,在文化计算未来专网的传输过程和创作生产过程中会有全新的变化。

第二,在新文科背景下,智能技术将结合艺术教育的需求导向,以国内外各项大型文艺活动为实践平台,用专业实践配合人才培养,切实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践练兵上,完成艺术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肖向荣教授,联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媒体与仿真研究所实验室在应对国家大型服务展演中,研制的一体化控制和平行仿真技术成为群众游行活动的关键一环,完成了智能媒体与创意、智能表演与仿真、虚拟表演与工程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丁刚毅指出,该实验的建设和投用或将是艺术学跨学科发展的创新一步,目前已成为智能科技与当代艺术融合的开端。艺术与科技融合服务于国家大型活动,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推手。

第三,文化强国建设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思政建设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市互动媒体艺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虚拟仿真思政课示范工程正是回应了思政教育的重要要求,在思政课程中引入多人协同VR体验,使艺术思政入脑、入耳、入心,完成了红色史料从纸面到画面再到虚拟空间的多级跨越。同时,数字化艺术教育的资源需求也带动了红色文化资源库的建立。红色党史、扶贫攻坚等思政课程材料在资源库中变成了可视化、可永久留存的影像教材,新形态的思政课程资源在艺术教育数据库中焕发出别样光彩。

二、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的中观视野

从中观层面而言,艺术学科和艺术人才的培养构建可溯源到我国学科发展的初始阶段。从1982年到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门类由10门增至13门[4],艺术学于2011年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标志着其独立体系的诞生。在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理念提出的当下,新的要求也促使学科体系与学科本身开拓发展、不断创新。年2020末,中国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增至14门[5],新增门类交叉学科从学术划分到专业细化无不展现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碰撞与新融合。以往而言,在单一学科发展过程中,长时间的独立发展会使学科本身面临瓶颈,瓶颈期的出现则会迫使学科完成必要的转型。在传统艺术学科拥抱现代科技的当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认为,现有艺术学门类的转型就是学科瓶颈期的突破和飞跃,它将促使艺术学迎来量变积累后的质变。从另一角度出发,新文科建设本应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碰撞、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延伸到艺术学和美学领域,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新学科样态。且美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过去的美学是哲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的大量交集,未来则可能会是生理学、遗传学甚至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无限延展。现在部分学者所提出的计算机美学,正是倒逼艺术学科重新认识基础问题的一大契机,艺术思想、艺术理论、美学等基础理论研究会在全新的学科样态中获得启发,艺术学门类也应保持对基础研究的不懈投入,在智能科技时代和交叉学科的环境中完成学科的自我转型和蓬勃发展。

此外,在学科门类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机制的规划建立不同于以往。以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交叉专业为例,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依托媒体与仿真研究所实验室实现了艺术与计算机技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可能。从学位授予来看,该院在年2120将智能表演硕士学位授予点升格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对研究生层次的交叉学科人才完成了全过程、宽领域的培养设计,以艺术与科学两大学科门类为基础,辐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艺术表演、艺术创意等多项专业课程。通过人才培养架起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桥梁,借由实践教育实现多学科交叉碰撞的可能。

同样,艺术学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转型应侧重产学研整体发展。以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未来实验室建设方向为例,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应体现出系统化一体模式和服务型实验室两大特点。传统实验室都是应用在实践教学之后,是一种服务支撑型的产业。但就新文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而言,实验室是否应有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是否需要在实践教学之前引领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的创新?艺术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文科实验室的建立是落地学科转型、落实交叉发展的重要因素。系统化一体模式和服务型实验室的建设既要务实,又需要高瞻远瞩。

三、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微观实践

就微观层面而言,在教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齐头并进的当下,“互联网 ”“智能 ”技术的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全国高校不断建设的融媒体教学已成为影视传媒类专业共享教学平台,专业课程矩阵、媒体化教学模式和智慧管理系统等成果也成为教学模式系统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重要表征。由此来看,构建云端一体化、多场景融合的影视传媒专业教学体系是艺术学门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可能。

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率先采用“视频 测试 实训 实践考试”云端闭环的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教师在云端全程配合指导,基于云端平台完成教学实践。这种以媒介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已然成为浙江传媒学院艺术教育中栏目化、核心化的全新教育模式。据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胡一梁介绍,学校这种云端闭环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六个方面助力传媒教学,智能媒体技术、高校师生互动、大数据精确管理、精准化教学、媒介融合深化和传媒教学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等重点优势突出,并对艺术实践教学发起全面挑战。百余门多形态、全业务的融媒体课程实现了物理空间、云空间和媒体等教学场景的重构,探索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置。

同样,新文科实验室还应积极融合新工科、新理科等交叉实验室搭建,参与高校智慧校园等信息一体化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平台“中传云”为例,依托技术架构,融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筹考虑学校发展,构建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协同的资源平台,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利用新工科和新文科有机融合的实验室设备以及实践师资等资源建设运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全新实验生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石民勇认为,现阶段艺术教育与科技的融合还可继续探索深耕,科学技术赋能艺术教育、艺术资源素材库建设等诸多尝试已然为艺术创作打开了未来之门。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的同时,一些全新的创作方式值得引起广大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者的注意,如使用计算机代码进行绘画(码绘)及NFT技术下的艺术作品收藏模式等。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正在向学生传达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借助数字技术和艺术教育,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灵感或许可能颠覆以往艺术创作的固有思维,拓展更为宽广的艺术创作领域。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葛勇在介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时指出,环境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跨专业技术的支持与补充,更需要相关姊妹学科的背书与铺垫。所以,建设如配载虚拟仿真技术的艺术实验室是当下数字艺术发展乃至全艺术门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敦煌非遗工艺传承为例,数字敦煌的设想与搭建可以将莫高窟等真实遗迹采集下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出一比一模拟景象甚至超现实的虚拟景象,从而建立莫高窟艺术资料库,在保护文物、不进行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实现莫高窟艺术的全新呈现,解决现有文物保护领域、绘画雕塑领域等诸多疑难问题。同时,以大型演艺项目为例,灯光设计、舞台照明、高空作业、用电作业等都是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的艺术实践,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的数字化教育资产可助力众多高校完成搭建难度高、实践难度大的实验性工作和实践性培养。

四、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未来发展模式

基于宏观理念、中观思维、微观实践,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融合科技的艺术教育转型需要构建从前期结构性部署到中期合理性规划,再到后期科学系统化保障的全方位实验教学体系,以担当艺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任。

前期结构性部署,主要体现在对新文科实验室进行全局部署和整体战略上的结构支撑。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周星教授认为,智能时代的新文科实验室旨在基于现有科研平台引入大量交互系统、智能技术完成平台的综合转型,且目前主要涉及社会计算和文化计算两大计算技术,可尝试结合云平台建设未来的数字教育传播模式,完成艺术学科数字化发展的目标。

在中期合理性规划阶段,相较于数字化的资料内容,实验室始终是一个教学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承载实体,新文科实验室始终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资源和根本保障。在明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后,高校需要思考科研成果怎样走出去和社会资源怎么引进来两大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刘杰锋结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发展现状指出,长期以来,文科实验室面临使用率和开放率低、共享率更低等众多问题。甚至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在部分高校中存在一定滞后现象,这源于以往教学观念对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的忽视。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科将对整体实践教学体系完成针对性设计,就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性安排,打破以往人们对人文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观念。以年2020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引领高校完成新文科实验室的规划建设。

在后期科学系统化保障部分,新文科背景下的实验生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理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安全非常重要,这一点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在新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与实验室生态问题似乎并未引起较多注意。事实上,文科的实验室拥有与理工科实验室相当的实验仪器配备,同样存在大量实验安全问题与现实隐患。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新文科实验室设备应聚焦于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综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实验教学、设备运行等多项实践工作,完成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综合管理,以此释放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科的科研力量与实验探索。

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转型才能着眼于时代环境,着力于学科发展的重要转向。从宏观层面而言,回应政策、服务国家应是艺术学科开拓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艺术教育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根本保障;从中观层面来看,新文科的提出和交叉门类的设立都指引着艺术门类立足融合、谋求突破,以跨学科思维寻找未来发展途径;从微观层面上说,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无疑是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的全新样态,也迫切期待着艺术人才培养顺应实践教学转型,拥抱更为多元、广阔的数字艺术与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23_379238.html,2019-4-18.

[2]教育部.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1/202103/t20210317_520232.html,2021-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报日人民,2021-3-13(1).

[4]张健.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xwgl_xwsy/202101/t20210113_509633.html,2020-12-30.

作者简介:王赟姝(1991-),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师,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亚洲电影研究、艺术教育。

赖缨(1996-),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4月刊
微信编辑:Mo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视觉传达系(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安徽:普通高中教室将“五花八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改).doc
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探析
科学任课教师工作计划2
走进实验室,爱上科学课——谈学生素养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