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戏改三十年戏的启示:如何贯彻“双百”方针?

上海戏改三十年

流泽  汪培  郁仁民

几   点   体   会

   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一方针呢?我们认为∶

   第一,要造成艺术民主的风气。我们党的文艺领导部门要切实发扬艺术民主,走群众路线,努力学习文艺业务和丰富文艺知识,力求更多地懂得文艺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坚决纠正过去左倾路线那种调子太高、控制太严、棍子太多,长官说了算,高高在上,主观主义瞎指挥的状况。因为那样是不能体现党对文艺事业的正确领导,真正贯彻双百方针的。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是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创作,培养人材和做好后勤工作等等来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党的领导对作家、艺术家来说,是方向盘,是良师,是知心朋友。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解放思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出戏,一个节目,一部书的好坏,不能凭个人意见、兴趣、爱好去决定“开红灯”或“开绿灯”,而要看社会实践,艺术效果和群众的反映,让群众去鉴别。那种忽视文艺特点的任意指责,那种断章取义的索隐式的无限上纲,那种不懂装懂的指手划脚等等,是千万要不得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保护“出新”的问题。出新就是改革和发展,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敢于探索、敢于突破、敢于实践。这是戏曲改革工作中很关键的问题,也是检验我们戏曲工作对于双百方针执行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出新,就有“出格”的危险。对于文艺领导部门来说,就有一个扶植保护的问题了。要大胆鼓励、支持出新,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剧目进行实验,允许犯错误。要严格地谨慎地区分艺术问题、思想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不能把艺术思想领域的问题,硬扯到政治斗争的范围,不能运用政治斗争的方式来解决文艺上的是非问题,不能用行政手段处理艺术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多来,戏曲战线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极左思潮的流毒还在继续毒害着人们。还有人站在“左”的立场上,对粉碎“四人帮”后出现的一些大胆触及生活实际的戏曲,说成是坏作品,还有人抱怨剧目开放得太多,文艺政策太'宽',甚至叫嚷现在是“放”,将来还是要“收”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双百方针就难以贯彻,艺术民主就不能真正发扬,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的真正繁荣。

   第二,在题材和剧目上,要进一步打破“四人帮”在戏曲创作上设立的“禁区”,扩大创作题材的范围。现实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古代、近代、现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事件都大有可写,戏剧创作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要作正确的理解。不能以为写工农兵题材才是为工农兵服务,写现代题材才是为政治服务,写历史或别的什么题材就不是为工农兵,为政治服务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是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曲解。

   诚然,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要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写他们,歌颂他们,把现代题材列为我们创作的第一主题。但是,“第一”绝不是“唯一”,即使我们去写历史题材,写其他题材,也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同样能够提高我们人民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智慧,同样是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文艺从属于政治,但不等于政治,它是通过艺术手段,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从各个方面来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对生活充满热爱和信心,陶冶人们的性情,给人们以健康的娱乐,同时给人们以教育的,也即是周总理所指出的∶“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在这个前提下,只要是能达到上述作用的创作和演出,都是为“四化”服务,都应该受到欢迎。因此,积极组织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戏曲,塑造新长征中的新人物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创作以反映民主革命为题材的历史剧。在这些方面,我们认为应向浙江省学习,向搞《十五贯》《于谦》和《胭脂》的同志们学习。

   第三,还有一个继承和发扬民族戏曲文化遗产的问题。过去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对各剧种的许多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理加工,但是,这项工作远没有完成,还有大量的民族戏曲遗产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整理。要整理,就要先有记录,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推陈出新的整理加工和再创造。可惜的是,过去记录了的一批老艺人口授剧目,在文化大革命中失散殆尽或被当作“毒草”给烧掉了。但是,现在要抓紧还来得及。上海各戏曲剧种中,可挖掘整理的剧目还有的是,如京剧中还有许多本戏至今没有很好整理过。就以连台本戏《封神榜》和《水泊梁山》来说,其中也有可以整理出进行单独演出的好剧目。又如淮剧传统戏中的《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等本戏中,也有不少值得整理的剧目。其他剧种剧目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直被认为历史比较短,传统剧目比较少的沪剧、滑稽剧等剧种,也还有一些过去曾受到群众欢迎的剧目,需要进行整理加工,推陈出新,使之更能适应当前的需要。至于评弹,需要整理加工推陈出新的传统书目,那就更多了。这是要化大气力,化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好的。即使已经经过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如沪剧《借黄糠》《碧落黄泉》、越剧《沉香扇》等等,也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推陈出新的问题。

   第四,在表演艺术上,要学习和发扬各个剧种各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和唱腔的特长。如京剧,对周信芳同志的麒派艺术和盖叫天先生的盖派艺术都应该认真地组织学习、继承和发扬。因为这不仅是对这两位老艺术家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京剧艺术的发展问题。前不久,上海成立了麒派、盖派艺术研究小组,而且举行了麒派、盖派艺术观摩演出,是值得提倡和赞扬的。

周信芳  俞振飞  盖叫天

   我们觉得,上海京剧团在学习、继承和发扬各种京剧艺术流派方面(包括连台本戏)能不能各个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使每个团在演出艺术上都各有特色,每个演员都各具特长。这样更有利于京剧推陈出新,有利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再以沪剧、越剧、淮剧等地方戏剧种来说,各种流派的唱腔,艺术上各有特色,在群众中是很有影响的。如沪剧丁是娥、石筱英、邵滨荪、解洪元、王盘声、杨飞飞等同志,他们在唱腔方面都是自成一派的,还有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筱爱琴和袁滨忠同志,他们在唱腔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新艺华沪剧团最近在《第二次握手》一剧中,让演员按照剧中人物和剧情的需要来唱各种流派的唱腔,尽管是初次尝试,尽管有的演员学唱的水平还不高,但观众对能够在一出戏中听到沪剧各种流派的唱腔,反映还是比较强烈的。

   又如越剧的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张桂凤、戚雅仙以及金采风、吕瑞英等同志,她们的唱腔各具特点,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可惜现在的越剧舞台上,徐派、尹派、戚派唱腔,竟少得可怜。淮剧的彼文艳、何叫天、徐桂芳、马秀英等同志的唱腔,也是各有特色的。今天的淮剧观众为什么对徐桂芳、马秀英等人的唱腔尤为欢迎,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写到这里,使我们不由得想起,淮剧名演员马麟童同志死得太可惜了,他在表演上学习了很多麒派艺术,在唱腔上创造了“马调”,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周小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调的唱法,也很受观众的赞赏。可惜这个在淮剧中少有的小生,饱受“四人帮”的迫害致病而死。马麟童和周小芳同志的死,对淮剧是个很大的损失。我们殷切盼望,淮剧的青年演员中,能有人继承和发展他们的唱腔,这对淮剧艺术的革新和创造是大有好处的。

张学津演唱《三家店》选段

   要继承、发扬各种戏曲流派,必须杜绝门户之见。各种艺术流派,都是百花园里的鲜花。我们要百花盛开,不能一花独放。各种流派之间,要相互尊重,吸收他家之所长,补自家之所短,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开出更加灿烂夺目的艺术之花。那种在艺术上持门户之见,强调以我为中心,歧视甚至压制不同流派的做法是有害于团结,有害于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的。(未完待续)【来源:《戏剧艺术》1979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专家评议会 | 兼收并蓄守正创新打造戏曲精品 沪剧《陈毅在上海》专家评议会在汉举行
李加虎:崇尚传统 领异标新——感悟淮剧陈派艺术
呼唤新的戏曲流派
致敬经典!是什么让她红遍大江南北?
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
豫剧的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