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靳之林|学者型画家的质朴“艺”生(下)

靳之林(1928—2018),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曾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颁奖委员会金十字勋章、中国文联“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荣誉证书”。油画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南泥湾》《公社女书记》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概论》《生命之树》等。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1809期,内容有删改。

靳之林生长在北方农村,在长白山雪域山林中曾度过一段艰难岁月,加上长期迷恋着陕北黄土高原,这一切使他形成了热情、质朴、憨厚的性格,以及沉着的气质。

面对茫茫飞雪,面对壮阔的黄土高原,面对茫茫林海,面对高粱玉米的茁壮成长,伴随着北风的呼啸声,伴随着沟坎里传来的回声,伴随着黄土地里玉米拔节发出的“嘎巴嘎巴”的声响,他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激情,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概,一种无穷的生命力,似乎自己也融入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建设延安

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在枣园、宝塔山等地,看到老乡们还在吃糠,周总理流泪了:“解放这么多年,乡亲们还吃糠,作为总理我有责任。”周总理与延安的书记约定,要让延安3年改变面貌,5年粮食要翻一番,不然他就再不来延安了。

为了完成周总理的心愿,很多青年学生到延安参加建设,靳之林也激情澎湃地离开了青沟五七干校,来到了延安。

1975年,靳之林(左)与靳尚谊(右)在延安河边上合影

自从看到古元版画中的延安,靳之林就爱上了延安。1967年11月,他就曾提出落户延安的志愿,枣园公社同意他和其他八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集体户”名义落户。但因种种原因未果,他反而因此事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可是他不改初衷,历尽艰辛,终于在1973年11月25日落户延安,得偿所愿。自此,他在延安一住就是13年。

1967年,靳之林在枣园后沟秋收劳动之后留影

来到延安后,靳之林给自己安排的第一课就是了解陕北的历史。他绘制了一张“转战陕北地图”,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到达地点的时间,并将线路分成东线和西线两段。为了体验当年转战陕北的艰难险阻,他亲历了这两段,发现了很多毛主席用过的珍贵物件。转战陕北全程走完后,靳之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统一: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群众,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的支持,革命无法成功。

因工作调动和“文革”等原因,靳之林在吉林只有少量油画作品问世。落户延安后,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群众文化工作上,组织各种美术训练班,搞剪纸普查,组织对陕北石窟的普查摸底,考察秦直道。

1978年,靳之林(右一)在文化馆发动了全区各县的民间美术与民间剪纸大普查

在延安的13年间,靳之林摸索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将古老的民间艺术与民俗、现存的剪纸“活文物”以及从地下出土的文物与古史传说互相印证,发现完全吻合,由此破解了一批出土文物中的中国原始文化符号。他总结出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把民间美术的文化传统带进大学课堂,直接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成立。

1973年冬,靳之林在宝塔山下延河畔写生作画

靳之林还创作了一系列知青题材的作品,他既是知青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知青生活的观察者。因此,他的创作真实地记录了知青在延安的生活,反映了一代青年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成为承载知青精神的真实写照。

靳之林创作的油画《公社女书记》是表现知青题材的代表作。《公社女书记》的生活原型是在延安河庄坪公社井家湾插队的北京知青程治馨。1969年,程治馨由北京到延安农村插队的时候才14岁,出于对老区农民的感情,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建设延安。她在靳之林等人的眼里一直是个孩子,但思想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忘我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是一个形象质朴、不事张扬、为人随和,但却坚持原则、很有个性的基层公社干部。

靳之林  《公社女书记》  布面油画  1975年

程治馨与群众亲密交谈瞬间

孙立哲是当时知青中的典范人物,他的医术高明,解除了很多延安人民的病痛。靳之林曾跟随孙立哲的医疗队巡回诊治,一度成为医疗队的一员。在农村动手术,没有无影灯,靳之林就是无影灯,他双手举着手电,一举就是几个小时。孙立哲因为曾经在“文革”时期受到过表扬,所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靳之林写了无数的说明材料,为孙立哲鸣冤,最终促成了孙立哲问题的解决。

情系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靳之林永远牵挂动情的地方。

靳之林  《雪后黄河大写意》  布面油画  2008年

1978年,靳之林从老乡那里听说人们在壶口瀑布发现了化石,便立刻决定亲自到壶口看看。在壶口,靳之林看到一块奇异的化石,骨架清晰可辨,头部和胸骨比较完整。随后,他给西安博物馆馆长张茂远写信,请他们派专家来考察。专家看后建议再请专门搞古生物研究的人鉴定。靳之林又联系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苏德造。苏德造告诉靳之林,这是从水里到陆地上过渡的二趾兽,目前发现很少。

从此开始,考古成为靳之林除了画画之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之后,靳之林开始了对延安石窟和秦直道的考察研究。

1984年,靳之林在陕北横山考察秦直道,途中向牧羊人问话

从民族本原文化到人类本原文化的考察,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四大文明古国到美国西部印第安大峡谷,纵观天下,在靳之林的心里,没有哪一条河流像黄河那样气势磅礴、博大雄浑和汹涌澎湃。他认为黄河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

考察完黄河全程后,靳之林认为从黄河中游转向由北向南的秦晋大峡谷这一段最有气势。在这里,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呼啸,辗转前进于千山万壑之中,周围的气场体现出万物生生不息的大象、大美,这就是乾坤湾。

靳之林在日出前登上古城畔,画晨曦云海中的乾坤湾

1997年初冬,靳之林背着画箱再回陕北,发现了乾坤湾。他把4米的油画布长卷搬到山上,东望吕梁,山舞银蛇;俯瞰黄河黄土群峦,原驰蜡象。从日出画到日落,纵情于山水之间,完成了巨幅油画《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从乾坤湾能看到一个叫“河怀”的地方,靳之林把“河怀”定为他永生的茔地。

靳之林在古城畔俯瞰黄河画《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

发现乾坤湾后,靳之林每年都回乾坤湾旁边的小程村,一画就是3个月。2007年,靳之林借住的小程村举办了国际民间艺术节,成立了“碾畔黄河原生态民俗文化博物馆”。从此,小程村成为黄河文化的一个示范点。

靳之林画小程村剪纸能手贺彩莲

本原文化

自1978年组织延安剪纸普查开始,靳之林进入到中国本原文化和本原哲学的领域。他没有埋头书斋“以经解经”,而是不畏艰辛深入到民间美术的实践者中间,置身于远古文明遗址,与历史文献印证,摸索出了以民间文化、考古文化与历史文献古史传说三者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

靳之林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本原文化的研究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远古智慧。他执着地求索,一度把热爱的油画创作忍痛割舍。在延安工作期间,他已经开始了对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考察。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工作后,他的考察范围扩展到长江流域、苗族聚居生活地带,以及东北辽河流域,考察足迹遍布全国。

1995年,靳之林在台湾台东大武山区考察排湾族“丰年祭”民俗文化

靳之林发现,中国的民间美术的纹样和符号,虽然存在着地域特征,分属不同的文化图腾带,但是仍然可以找到演变路线与内在关联。他认为中国本原文化的主题始终未曾改变过,就是对于生命、繁衍的崇拜,和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交合,化生万物的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靳之林把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人类文化的共通点,他开始把考察的重点延伸到世界人类文明遗址。他去了埃及、印度、中东等地,发现人类对一些符号的使用暗含着同样的意义。

靳之林在国外讲学时着力推介中国的本原文化研究成果,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本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有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将对中国现代文明提供永续不断的润泽滋养。

2006年春节,靳之林在陕北窑洞作考察笔记

香港回归之前,靳之林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身体力行的田野考察和整理资料中,完成了《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原始观念》《生命之树》《绵绵瓜瓞与中国本原哲学的诞生》等书稿的写作,基本没有进行绘画创作。因为他明白,自己一旦拿起画笔,就不能回到案头工作。

香港回归,靳之林胸中的热情迸发,再也不能抑制对绘画的渴望,又重新接续起他的绘画人生。2005年的《玉米地》达到了靳之林艺术创作成果的新高度。他说:“当我钻进那浓重墨绿、深沉有力、茁壮成长的玉米地里,支起画架,摆开画布,与玉米地融为一体之际,瞬间激发起我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进入画笔飞舞的狂草符号状态,棵棵玉米拔地而起,节节通天如巨大的生命之树,旋转飞舞的条条长叶,如旋转火焰喷薄铿锵有力的生命符号。”

靳之林  《帮小爱家剥玉米》  布面油画  2006年

靳之林  《大风玉米地》  布面油画  2008年

2008年8月,靳之林在河北滦南的夏日酷暑中画油画《玉米地》

2018年12月9日,靳之林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学者型画家靳之林,以自己一生的艺术求索,一面深入领悟西方油画艺术的奥秘,一面以狂热的延安情结,追寻、探索中华文化艺术的源头,体悟中华艺术的基因,获得了艺术创造的丰富原料、矿藏,获得了艺术创造的灵感,进一步滋养、丰富了质朴真诚的艺术素养与品格,最终融汇中西,创造出自己艺术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人小传
中国油画大家 靳之林
【写生啦】一生与写生相伴—— 靳之林先生千古
油画家靳之林的延安鲁艺岁月:为艺术而艺术
靳之林老师
靳之林贺中秋 解读中秋节文化本原面貌-中国文物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