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世名:容我漫索

容我漫索

曾宓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风格标举、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是浙江省美术界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卓越校友。在此,我代表中国美院全体师生和校友对曾宓先生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

对于他的离世,我们感到万分悲痛,看到今天这么多的艺术同道共同追思他的生平事迹,真诚地探讨他的艺术成就,我们又由衷地感到一种欣慰。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和幸运,就是能够在身后留下许多的作品、无尽的话题,成为后人途中的风景、前行的砥砺。
我看过曾宓先生学生时代的一件作品,是他早年追摩黄宾虹先生的山水仿作。三十年后他自己又补了一段题跋,大致意思是“理法不失,笔力未逮”。我感兴趣的是他所谓的“理法”是什么?这一理法在其后来作品中又有怎样的体现和发展?
曾宓先生是一位极具实验精神的大画家,他继承黄宾虹、林风眠这一辈先师所开辟的道路,那是一个渊深、丰厚而又开放的艺术体系。正是在这条道路上,他成就为一位与传统“不即不离”的“真画家”。他的画有一种大胆的构思,他的造型充满童真与天趣,他的笔墨功夫熟极而流、自由放逸,最关键的,他的生活充满情趣,并且有本事把生活的情趣转化为绘画的情致……,这一切使他的创作像年轻人一样鲜活生动,跟曾先生比起来,当今画界的许多年青一代反而显得老气横秋。
曾先生对宾翁极为仰慕,但他有着与宾翁全然不同的性情。宾翁朴厚,曾老率真。正是秉着这份真性情,他才可以从容跳脱大师的影子。宾翁的绘画状态非常像塞尚,是去文学性的,常常表达山川造化的无人之境;对他而言,“画者,画也”,他以之为筏探索中华民族浑厚华滋之大道。而曾先生的画里却有一种幽谧隽永的文学性,他仿佛是一位意象主义的东方诗人,从生活的经验与诗情中,转化出表意造境的动人风致。他的画里是旧时月色、人间烟火,透着十足的人情味,正如许江老师刚才讲的——那是一个饱含人间温情的自然。《古道西风》《北国风情》《庭院深深》《童年》皆是如此。可贵的是,这种文学性并没有削弱其绘画性,反而与松、灵、透、活的笔墨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充满诗性的情怀和意蕴,如深夜雨巷里浸着桂魄的一缕月光,令人心神摇曳。曾先生以其一生的创作证明了,在东西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文人画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着宽广的道路。
曾宓 童年 2010年
2020年,曾宓先生画了一幅《造化因缘图》,我认为其中蕴藏着他的艺术密码。时间有限我不能多谈,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揣摩一下他散淡拙朴的笔墨,粗服乱头却毫无草气,反而透着一份蕴籍、一份贵气、一种古味、一种浑茫。大家还可以品读一下画中的多处题跋,我们可以发现曾先生对石涛有着深度的共鸣。事实上,他晚年曾多次在题跋中引用石涛,比如“丘壑自然之理,笔墨遇景逢源。以意藏锋转折,收来解趣无边”;再比如“天地浑熔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无法之法,不似之似,这是曾先生的毕生追求,正所谓“法无定相,气概成章”。当然,这也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对此,曾先生说——“容我漫索”。

曾宓 造化因缘图 2020年

曾先生的艺术,容我们漫索。先生千古,艺术长青!

 编 辑 |莫绮莹

 责 编 |胡心云

 审 核 |丁红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爲兿 |李可染艺术的师承与创新
行走丨笑把山川绣锦屏
想哪儿说哪儿---不孤独不成大师
由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所感(2)
清·石涛《搜尽奇峰图》
戴熙:数点寒香本无迹,天闲万马是吾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