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次炤 | 郭雅志的民族音乐抱负——唢呐专辑《大漠长河》前言

管乐演奏家郭雅志

前不久,郭雅志从大洋彼岸写信给我,希望为他新出版的唢呐专辑《大漠长河》写序。他告诉我,这张专辑有特殊的意义,是他数十年来唢呐演奏生涯的一个总结。我欣然接受,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了解郭雅志,第二他很值得写。郭雅志198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那时我在音乐学系教书。为了帮助民乐系和声乐系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欧洲音乐史,我为他们开设了一门《欧洲音乐名作赏析》的选修课,在这门课上我认识了郭雅志。后来我又为全院本科生开设《音乐美学》的选修课,又见到了他。雅志是一名很特殊的学生,他虽然学的是民乐,但很关注西方音乐,而且喜欢拿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比较。课堂上,他会提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他认为音乐的民族性是任何种类音乐的灵魂。作为一名民乐演奏的学生,能思考这些音乐美学问题,的确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后来我才知道,郭雅志出生于山西平遥古城的音乐世家,从小受从事戏曲教育工作父母的熏陶,对山西地方戏曲和音乐有很多感性认识。考上晋中艺术学校后,郭雅志学习梆子戏的主奏乐器板胡,并接受地方戏曲课程的系统教育。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晋中晋剧团,随剧团送戏下乡,经历了两年的演出实践。这些早期的艺术经历,使郭雅志深深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群众基础,而这个基础也正是音乐艺术之魂。了解到郭雅志早年的音乐经历后,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对音乐的民族性问题情有独钟。

郭雅志是一位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者,从晋中戏校到中央音乐学院,从中央音乐学院到香港中乐团,又从香港中乐团到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从早年学习圆号和板胡到后来学习唢呐,从唢呐演奏又到学习萨克斯风;从音乐表演到乐器改革,从乐器改革到创建乐团,从创建乐团又到创办学校,这一切看起来很复杂,但都紧紧围绕一个始终不渝的追求——要让中国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成为和西方音乐并驾齐驱的音乐种类。20世纪90年代,郭雅志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唢呐教学和演奏。他立志要让唢呐走向世界,力图通过唱片、影视和媒体的传播,向国内外介绍唢呐这件乐器。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唢呐》《百鸟朝凤》等专辑,为近百部影视剧录制唢呐配乐,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和各种演出向全世界传播唢呐艺术。为了更好地普及唢呐,郭雅志一方面把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改编成唢呐曲,另一方面还积极推广唢呐新作,首演了作曲家秦文琛的唢呐协奏曲《唤凤》等作品。在校期间,郭雅志除了从事唢呐教学和演奏之外,还热心于乐器改革。1993年,由他研发的唢呐活芯获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还于1995年获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唢呐二等奖;于1998年获美国Pro Musicis国际大奖。同年,被文化部指定在欢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音乐会上表演。

为了找到一个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郭雅志在1999年9月与中央音乐学院协议停薪留职,签约新加坡唱片公司发展海外新民乐。之后,于1999年12月受聘香港中乐团任乐团唢呐首席,并作为教师兼任香港演艺学院和中文大学的唢呐教学。记得当时郭雅志决定离开学校去香港中乐团任职时找过我,生怕学校不放他。我作为院长完全理解他的做法,郭雅志离开学校,固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损失,但去香港任职,对他个人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何况,他的决定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在香港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学校都应该支持他。事实也是如此,香港中乐团是郭雅志实现唢呐走向世界的一个转折点。  

2000至2011年间,他与香港中乐团成功上演了几十套全新的唢呐作品,并举办了《郭雅志的吹管世界——唢呐传奇》等专场音乐会,实现了自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用唢呐这件民族乐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并通过香港这座国际化城市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理想。为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唢呐音乐,郭雅志策划了多场唢呐时尚音乐会,与李克勤和“达明一派”等多名香港歌星合作,使唢呐成为香港市民最喜爱的民乐乐器之一。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为他做了“郭雅志:唢呐也时尚”的专访,香港各大媒体和报刊争相报道。郭雅志也因此成为2012年香港年度最佳艺术家。

香港中乐团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民族乐团,在这里,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交互融合,唢呐作为一个极有特色的中国乐器,更能展示它的魅力。郭雅志尝试用唢呐演奏现代作品,和国外的华人作曲家合作,在欧洲成功首演了多部现代派唢呐协奏曲,其中有作曲家温德青于2005年创作的《痕迹之四》、张豪夫于2009年创作的《大漠长河》等。

郭雅志《百鸟朝凤》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民族音乐国际舞台,2011年9月,郭雅志毅然辞去了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的职位,前往美国,并以45岁的“高龄”于2012年考入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研习爵士乐演奏。当时,有许多朋友都不理解郭雅志的这个举动,但日后他的所作所为证实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一直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永无止境。2015年,郭雅志取得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艺术家文凭,这是美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文凭。到美国后,郭雅志先后应邀参加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节、芝加哥夏季音乐节等演出活动,并在纽约、波士顿、洛杉矶、费城和辛辛那提等地举办音乐会。同时,也参加了美国各地多所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新年音乐会,获得孔子学院授予的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奖及感谢状。由于在中美文化交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郭雅志于2016年,获得波士顿市长和麻省州长颁发的感谢状,表彰他在波士顿为传播中国音乐文化所做的贡献。在伯克利学习期间,郭雅志一方面作为学生代表学校,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中国音乐使者经常出席学院的各种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唢呐和中国民族音乐。在这期间,郭雅志还率伯克利音乐学院乐队参加新加坡艺术节和广州爵士音乐节,并领衔参加一年一度的“伯克利中国新年音乐会”。在这些演出活动中,郭雅志首演了多名美国华裔作曲家创作的唢呐作品,包括周龙的《金石丝竹》、黄琼的《听鸟》和Alan Chan的《骆驼行》等。毫无疑问,郭雅志当年离开香港来到美国的决定也是正确的。之所以说它正确,是因为美国之行使他离自己努力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一个音乐多元化的国度,郭雅志实践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每一个步骤,他不仅建立了文化自信,也似乎看到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

在波士顿2022国际音乐节上表演

与波士顿市长Michelle Wu合影

2015年,郭雅志与伯克利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共同组建了一个融合东西多种乐器的世界性混合乐队。从此,他开启了中国民乐与世界音乐融合的艺术尝试。他一方面率领乐队到中国和新加坡等地演出,另一方面和世界级音乐家和制作人合作录制了四张CD唱片,这可以说是建立在新思维之下的音像制品。第一张《听鸟》,是作曲家用西方管弦乐和打击乐和唢呐融合的专辑;第二张《八千里路》,是一张世界音乐与唢呐结合的专辑,其中包括中东、拉美地区以及中国和美国各种风格的世界音乐。这张CD和第三张CD《龙在吟》,都是郭雅志将世界音乐融入中国音乐的尝试。这些尝试使他看到了一个更远的前景,要把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融为一体,创建一种中国风的世界音乐。由于《龙在吟》的创新实践,该唱片荣获了美国独立世界音乐奖提名。之后,郭雅志又录制了第四张CD《大地》,同样是一张世界音乐的专辑。这四张专辑的录制,可以说是郭雅志民族音乐道路的又一个转折点;他朝着世界音乐的目标,抱着一个更为宽泛的民族音乐理念,走上了一条更为开阔的民族音乐道路。

在美国中小学普及中国葫芦丝

2021年年底的某一天,我接到郭雅志从大洋彼岸打来的电话。他说正在筹备创办一所音乐学院,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他要把世界音乐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以“美国世界音乐学院”命名这所学校。他希望我为这所学校的成立庆典录一段祝贺视频。郭雅志再次令我大吃一惊。天哪,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设想和实践!但无论如何我是支持他的。也就在他和我通话的那一刹那,我似乎感悟到:这不就是郭雅志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吗?这又何止是一种追求,那是他的抱负!郭雅志深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那里汇集着世界各民族的音乐艺术瑰宝,也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艺术人才。这些年,郭雅志在把中国音乐融入世界音乐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个更为开阔的民族音乐理念,并由此萌发一个创举:要使包括中国民族音乐在内的世界民族音乐走进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殿堂。他清楚地看到,目前美国的音乐学院,包括注重流行大众音乐的伯克利音乐学院都没有设置世界民族音乐的演奏专业,没有中国、印度、韩国、日本以及中东和非洲各国的民族乐器课程,当然也没有教授这些专业的老师。在各方面友人的帮助和推动下,郭雅志怀着将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提升到国际化高度的宏大目标,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发起并创办了美国世界音乐学院。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在历史悠久的汉德森古堡,美国世界音乐学院正式揭幕。

与美国世界音乐学院的合伙人合影

当我们粗略地回顾了郭雅志的民族音乐历程后,再来看这张音乐专辑,就不难理解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郭雅志的民族音乐理想。这张专辑以张豪夫创作的唢呐与民族管弦乐《大漠长河》命名,包括六首作品。前两首作品均为作曲家陈广扬为郭雅志量身定做的。这是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爵士乐团合作的首次尝试。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把两种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跨界融合,但从文化内涵上去理解的话,它体现的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等多重文化的艺术融合。《骆驼行》表现的是横跨五大洲、七大洋的音乐丝路旅程。作曲家把中国民乐、西方爵士、骚灵音乐等融合在慢板蓝调之中。这正是郭雅志梦寐以求的音乐表达,他用中国唢呐把西方人最深层的心灵召唤,通过东西方音乐之途的连接表现出来,感人至深。《十一月》是作曲家为郭雅志的改良葫芦丝而写的,这应该是中国葫芦丝和西方爵士乐协奏的开创之作。该曲取材于美国作家劳伦·玛克斯(Lauren Marks)从失语症中复原后的回忆录《一针时间》(A Stitch of Time),乐曲套用了爵士名城新奥尔良的音乐。郭雅志用中国傣族民间乐器葫芦丝,把这段失语的回忆带到云端,再飘落到有情人的心中。第三首作品的思路正好与前两首相反,它是一首西方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团的协奏曲。主奏乐器是萨克斯管,也是郭雅志在伯克利的主修乐器。这部作品是作曲家黄安伦受香港中乐团委约,将自己的原作萨克斯管与管弦乐《中国畅想曲第三号》,改编成萨克斯管与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协奏曲。全曲共有五段,该专辑选用了其中最后两段。把这部作品列入专辑的出发点很明确,郭雅志希望中国民族管弦乐也同样能和西方乐器合作,共同展现中国风格。乐曲最后,在锣鼓声中汇集了西北吹打乐与河北吹歌的音乐,萨克斯管的音色也自然融化在中国音乐的风格之中。郭雅志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中西合璧的艺术魅力。

《大漠长河》专辑封面

第四首作品是作曲家赵季平为管子和民族管弦乐而作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这部作品从音乐思维上看是典型的洋为中用。作曲家把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用于中国乐器和乐队的创作,并赋予它丝绸之路沿途的地域元素。全曲共有五个乐章,该专辑选用了其中最有特色的第二乐章《古道吟》和第五乐章《龟兹舞》。郭雅志把这部作品列入此专辑,应该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体现自己演奏多种乐器的才能;第二,把中国民乐长期沿用的创作手法纳入其中,也是对以往民族器乐发展的肯定。作曲家赵季平是中国民乐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奠定了当代中国民乐的国际地位。郭雅志作为一名杰出的民乐演奏家,深知自己有责任推广优秀的民乐作品。第五首作品是美国作曲家韦斯·沃斯于2021年创作的葫芦丝与世界音乐组合《回忆》。这是一首富有声音创意的乐曲,它把多彩的人声和乐器组合灌注在葫芦丝悠远深沉的回忆中。回忆,是一段时光的记载,印刻着我们不断变化的情感景观,正如郭雅志所说:“当你用心演奏音乐时,会有无言的力量在帮助你,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就这样产生了。”想做,就放手去做吧!世界总会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也总会记得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

最后一首作品唢呐与乐队《大漠长河》,是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张豪夫为郭雅志而作,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作品有两个版本,协奏乐队分别是西方管弦乐和中国民族管弦乐,两个版本均由郭雅志首演。作曲家对作品作了这样的说明:“当一个人面对广漠无垠的大沙漠,以及日夜川流不息的滚滚黄河时,除了对大自然的感叹和礼赞外,可能更多的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叩问吧。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书写过无数次相同的感慨,但它始终却是一个永无终结的答案。”显然,这是一部怀古的作品,它深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怀和对祖国大地的赞叹。毫无疑问,这也正是郭雅志民族音乐抱负的源头。

祝贺郭雅志的音乐专辑《大漠长河》早日出版发行!祝愿郭雅志的民族音乐抱负永远绽放光彩!

郭雅志谈专辑《大漠长河》

 *原文载《人民音乐》2022年第8期

王次炤   浙江音乐学院高级研究员、名誉院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原院长

责任编辑  张萌

排版 单奕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近乐器(四十六) 管子
父子唢呐手工坊
雨果唱片:刘英《一枝花—中国吹管乐曲精选》
民族乐器(唢呐精选)
民族乐器 唢呐精选58首
民族乐器 唢呐58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