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骁:培养优秀舞蹈专业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


胡骁:培养优秀舞蹈专业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

谢兰凤

自2011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以来,艺术学科培养的高端艺术人才主要是学术型博士,即以高层次理论研究为主的艺术人才。在此次新版目录艺术学科专业设置中,此前的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1302)”不复存在,除其理论方面归属于现在的一级学术学科“艺术学(1301)”之外,还分别设置了“音乐(1352)”“舞蹈(1353)”两个专业学位类别。众多业界人士表示,这给很多艺术院校尤其是专业艺术院校申请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提供了机遇。针对此问题,本刊采访了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胡骁。

顺应国家发展形势调整学科设置

2011年艺术学科目录调整之时,由于一级学科数量限制等原因,将音乐与舞蹈合为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这些年来其所培养的高端艺术人才主要是从事音乐学、舞蹈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型博士,而没有表演、创作、教学等领域的专业型博士。这对于高端艺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影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高端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胡骁认为:“从顶层设计层面,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情况对我们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掣肘。”

从舞蹈专业的角度,胡骁也经常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舞蹈表演、舞蹈创作、编导方向的人才来说,需不需要一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来证明自己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自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第一批舞蹈编导人员都是本科生,像张继刚、陈维亚等,目前都已成为我国舞蹈编导领域比较知名的创作型人物。胡骁表示:“他们组织和参与过很多国家级的大型文艺晚会,这些活动从整体策划到具体实施的难度是不亚于一篇学术博士论文的。所以,相对于那些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这些在艺术创作、表演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或者才能的人,也应该给他们提供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况且那些从事创作的人,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出色的创作思维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我们能不能把技术型或者职业型的行为理论化?怎么把文本性的理论和实践性的经验进行很好的嫁接和沟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内一直以来都是只有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学术型博士,主要研究舞蹈文化、舞蹈史等这些历史性的内容,而轻视对于舞蹈本体的研究,对于舞蹈未来如何发展也多是从史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此,胡晓表示,要结合现实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是不是需要培养艺术型的、实操型的博士——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创作和实践水平的高端艺术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呢?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如VR、AR以及元宇宙与艺术创作的结合,是否需要培养高智商、宽基础又冒尖的艺术人才以满足需求?我觉得不管是音乐方向还是舞蹈方向,他们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要培养既懂得理论研究方法,又懂得艺术创作规律、表演规律的复合型的高精尖人才。这是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的。”

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端艺术人才

2018年底,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但是胡骁认为,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在招聘老师时都要求拥有博士学位,而由于目前我国艺术学科培养的高端艺术人才只有理论方向的学术型博士,所以都只能招聘学术型博士来开展教学工作。但并不是所有艺术专业都需要学术型人才,像舞蹈创作和表演等实操性专业,需要的是高端的专业型人才,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是不是需要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来满足学校的需求?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胡骁说。

新版目录的调整,对于那些之前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来说,现在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设置专业博士授予点,怎么培养专业型博士,同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胡骁的观点是:“我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都擅长的高端艺术人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所谓的'一条腿走路’,就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不会跳舞,跳舞的不擅长理论研究,我觉得这对高端舞蹈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目前在我国很多艺术院校里,有很多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理论研究水平很高,创作能力也非常强,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更容易出成果,这就是因为其所掌握的知识量为创作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胡骁认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学科内的人才不能划成三六九等,不能从学术的角度,认为从事理论研究的高人一截,而从事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就低人一等。同时他还指出,理论与实践分开是好的,但是分开以后怎么落地、怎么更好地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对各自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教材编订等都要有更好、更全面的考量。

现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在提“讲好中国故事”,而就舞蹈领域,胡骁有两个疑问:“一是舞蹈表演和创作方面有没有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二是有没有能够融会贯通,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归根结底,怎么根据国家重大文化需求把人才培养出来,才是最关键的。”

以发展成果验证专业设置合理性

新版学科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以后,针对音乐与舞蹈分开设置,业界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者认为,音乐与舞蹈不应该分开,因为他们认为乐、舞是一体的,所以乐和舞应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于这一观点,胡骁认为其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就是“两条腿走路”,即学音乐的就是学音乐,学舞蹈的就是学舞蹈,这两个方向的人才从小就是这么培养的,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去学舞蹈,学舞蹈的孩子也极少去学音乐。原因是它们现在并没有一体,按照学科的门类早就分开了,只是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时不允许设立那么多一级学科,把音乐与舞蹈并在一起而促成了“音乐与舞蹈学”这个一级学科。二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从事理论研究的人需要了解大量的乐、舞知识才能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呈现,但是这样是培养不出高端的舞蹈表演、创作人才的,因为舞蹈表演型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技能性训练,创作型人才需要的是大量的创作机会和实践,需要训练和平台的积累。

胡骁还进一步指出其中涉及的两个概念:观察者和参考者。作为理论研究者,他们希望什么都懂、都通,但是他们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进行相关研究;而作为创作和表演主体,我们是主动参与者,参与具体的实践,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才培养要对应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人掌握一种方法去观察艺术实践,用文本去描述;另一方面是培养主动参与艺术实践的人才。所以,胡骁表示:“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音乐和舞蹈分开是好还是不好,可以让时间来证明,从2011年音乐与舞蹈合在一起到现在,这11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果,分开之后会取得什么成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作为星海音乐学院的二级学院,舞蹈学院自2012年招收第一批舞蹈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至今已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和完善的舞蹈人才培养机制。新版学科目录将于2023年启动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工作,胡骁认为,这对舞蹈学院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据他介绍,今年舞蹈学院将会申报舞蹈理论专业硕士授予点,获得批准以后,学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将可以取得舞蹈硕士学位,学舞蹈理论的学生取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只是两者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会有所不同:舞蹈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需要以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成果;舞蹈编导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创作多部舞蹈作品;而舞蹈表演方向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个专题的表演。虽然它们所呈现的内容不一样,但都是对于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考量。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1月刊
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汇总
传媒有哪些专业 学传媒需要什么条件
喜欢书法的同学有福了,教育部发公告,书法学专业将迎来大发展
当代书法的“尚技”风尚 与高校书法教育关系研究 (段成贵)
各级书协组织应当如何应对这一次重要挑战?
设计艺术学和艺术设计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