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沈华清:工艺美术创新应体现为用心之独特和审美之新处

《中国美术报》第296期 美术新闻


很多工艺品只是显示工艺高超之着眼点,这可能有助于在行内同等技艺者之间凸显技艺之高超,但是于行外人而言,这就只是一种技艺的重复。于消费者而言,工艺美术若要不止于技艺之表现,必须在工艺技巧表现之上有抒情达意的精神价值,体现用心之独特和审美意象之新处。既让人有审美和主题“情理之中”之共鸣,亦具技艺表现上“意料之外”之亮点。打破社会对于工艺品的既定印象或刻板印象,就应当成为工艺美术工作者关注的方向。

从感受点和信息圈寻找时代脉搏

时代不同,大家关注的内容也不同。正因为这是一个讯息传播快速的世界,对于工艺品的水平和审美也就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工艺创作者,可以看见纷呈的艺术世界,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过去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流程。
走出专业的同温层,才能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去理解工艺品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主题。主题的突破和表达方式的突破是打破工艺美术刻板印象,进而走向现代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工艺师常常技艺不外传,因此,就使得工艺逐渐消失了,因为不只是手艺人少了,同时传播者少了,一旦失去市场化的可能性,那么,工艺的消失也就不远了。保住工艺秘籍,也就失去了竞争和挑战,也失去群体壮大的可能性。扩展圈层,才能振兴工艺美术的未来。无论是工艺美术还是其他艺术文化,都是传播产生的结果。与时代同频,才能与消费者共鸣。

跟上数字技术潮流 拓宽视觉眼界

大部分美术工作者,不论是视觉领域还是工艺领域,往往都着眼于自身所谓的专业圈层中的比较和学习,这种学习尽管有必要,但实在意义不大。这种长期的专业性反而造成眼界的狭窄,要想真正了解专业的状态认知,别把自己框死在自身专业的藩篱中,深刻理解何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打破工艺美术作品的刻板印象,必须先从眼界拓展出发,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数字化不只是技术性的变化,更是艺术风格表现多样性的奇点。当下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一年之间就成了数字技术发展的热点,相信不久之后,人工智能美术将会成为大众美术创作创意的重要工具。人工智能已经打破了专业限定,把所有图像熔铸一体,因此,也具有了创新创作的巨大可能性和包容性。
无论工艺美术的技艺多么不同,它们都是以视觉或功能两方面来呈现。无论何种工艺美术品,视觉肌理基本上都可以分为木、石、玉、陶、瓷、纸、金属、棉麻丝质等材质。因此,于人工智能而言,那些工艺美术品都是视觉图像,任何一种视觉内容都是视觉海洋的“沧海一粟”,这也是AI艺术设计的强大之处,也为设计的融合和借鉴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因此,系列性创作和选择就成为一种现代艺术风格表现的基本方法。传统工艺美术往往具有不可修改的特性,因受制于材质的尺度和形态,很难有太多的选择性,而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形状范围的不同风格和不同元素的组合性创作作出可能性的探索,这就大大拓展了创意加工创作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因应视觉场域变化 探索新工艺新流程

传统工艺品大多属于农耕时代的手工产品和技术工艺,如今生活场景已然不同,工艺美术也必须跟上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形式变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空间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交流的场所也在不断更替,与传统存放或展示工艺品的空间和场域已然不同。工艺设计师必须从现实需求出发去寻找工艺品的新场合和新方式,必然对于工艺品的大小尺度、功能表现有所取舍,而视觉的距离也必然影响欣赏的表现方式处理,这种现实挑战就自然而然推动着工艺的创新。因此,必须思考与当下的声光电等技术相结合来创新设计。
师古人之心而非古人之迹,我们的工艺美术作品,继承古人不是简单地复制古人,而是明白古人的心意,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要拓展原有的工艺流程和工艺美术品的功能附加值,因此,也就要求工艺美术设计师们善于从场所中增加美术品的娱乐功能和实用功能。这就势必要求工艺美术设计师去与声光电或机械工程师合作,来拓展工艺品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功能。从技术的数字化角度来看,材料加工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为工艺美术品的功用赋能提供了创新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新的工艺人才提供了交叉结合的切口,让不同背景的技术人才注入到工艺美术行业中。
真正的工艺大师往往有着自身独特的工艺设计和技术流程,只有继承而没有探索,就很难有新工艺的产生。现在谈创新往往很流行,但是又急切,创新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成本,意味你必须舍弃一些固有的习性,放下自己的名利去探索了解其他技术领域。时代的技术在进步,技艺的学习不再是难事,融合两项技能,必然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你的创作世界里,探索新工艺也往往是面对现实的一种现代化转变。
心转,专业的天地自然转。拓展你的好奇心,走出专业圈层的视觉,了解技术的进步和审美的丰富性,才能真正让工艺美术的创作不再成为遗产的宿命。真正的继承在于继承古人工艺的智慧和心意,而不是视觉上的固化和守旧,也不在功能性上的简单复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工艺美术创作真正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系浙江大学副教授)


编辑  | 李振伟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化产业论文】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共6479字)
表现性空间艺术的美学特征
传承千年·大美至朴——东阳竹编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思考
工艺美术产业必须走创新之路
生活中的工艺美术之 “茶具”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