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新觉罗·溥任

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9月—2015年4月10日),又名金友之,满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异母弟,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

溥任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母亲是载沣的侧福晋邓佳氏。1947年他创办北京竞业小学,至1968年退休。曾任政协北京市第七、八、九届委员。退休后致力于清史研究,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2015年4月10日下午三点五十六分去世,享年96岁。

中文名

爱新觉罗·溥任

别名

金友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

出生日期

1918年9月21日

逝世日期

2015年4月10日

职业

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成就

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创办北京竞业小学

代表作品

《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醇亲王府回忆》

性别

人物关系

爱新觉罗·溥仪

哥哥

热点关注

解读 近代关系最硬的中国人:奶奶慈禧大伯光绪哥哥宣统,一生甘守清贫

2015年4月10日下午,一位名叫金友之的老人因肺炎、心力衰竭和肾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因为他的特殊身世,老人的去世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出生于满清爱新觉罗家族的醇亲王府,背景显赫的醇亲王府曾“两度潜...

2017-11-11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爱新觉罗·溥仪的四弟,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今宋庆龄北京故居),生前居住在北京后海南锣鼓巷胡同边的蓑衣胡同2号院,一处平房院落内。有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张茂滢(1975年续娶,已去世)。与前妻共有三子二女,分别为长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儿金毓琨、二女儿金毓珵、幼子金毓岚。

  共2张

爱新觉罗·溥任

自幼学习旧学(旧时的历史文学)、书画。未随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支持下,利用醇亲王府旧宅开办北京竞业小学,并自任校长,父亲载沣任董事长,妹妹当老师。过后将学校赠于政府,自己仅以一名教书匠的身份继续为学校服务,直到1988年方才退职。其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在清末几十年里,醇王府显赫非常,先后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是溥任的二伯父光绪帝载湉,一个是溥任的大哥宣统帝溥仪。在宣统王朝溥任的父亲载沣是监国摄政王。溥任是醇亲王府的第三代传人。

1911年12月6日溥任的父亲辞去监国摄政王位,退归王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率宣统皇帝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绵延268年的大清帝国结束了。

“9·18”以后,溥任曾陪同父亲以私人身份去过一次东北,看溥仪和溥杰。亲眼看见他们处处受制于日本人和任凭关东军飞扬跋扈的样子,载沣很痛心。他对溥任说,当人家的儿皇帝有什么好处?连石敬瑭都不如。后来他装病不吃东西,溥仪怕出事,只得让他们回北京。

历史是沉重的。绝非如影视中“戏说”的那样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第一代醇亲王奕譞五十大寿时,曾做了一面桦木镜。镜面上他手书“有镜之名无其用,吾人鉴之宜自重”。这是他一生涉险政治漩涡的真实感受,他堂名“九思”,自号“退潜”,时时自警,如履薄冰。这一点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领悟较深。他每日读书,不涉政局。

1947年溥任先生利用后海府里的空房子,办了个竞业小学,是私立的,靠变卖家里的东西维持。载沣是董事长,溥任是校长,老师不来他就代课,学校办得很有起色,最多时有200多个学生。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进驻王府正宅,特务机关也看中了这座幽深的王府,里面秘设了监狱。全家住在花园里,载沣病重只能坐轮椅活动,里里外外全靠20多岁的溥任。大哥二哥自伪满洲国覆灭后生死不知,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围困北京势态不详,而每日艰难不安的生活又受到府内军、特务的骚扰,困苦可知。“那真是度日如年的日子!”溥老回忆说。

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盘踞府里的军队特务一扫而光。王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卧病在床的载沣心里总不轻松。全家赖以生存的王府产业会不会被人民政府没收,一家老小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答案出人意外,又令全家皆大欢喜。当时的市领导请示了中央,醇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产,政府可以出钱收购,以解当时办公用房短缺之急。

1949年10月,载沣让溥任出面将王府出售给高级工业学校,年底全家迁到东城魏家胡同一个挺大的宅院。

1951年3月,遵父命,溥任把王府的金印、银册等珍贵文物40多件和《廿四史》等七千多册图书献给文化部文物局。还陆续把府藏的一大批图书献给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等单位。载沣还率先废除了王府沿袭多年的繁文缛礼,欣然同意七女韫欢(金志坚)与一个平民的自由恋爱,并派溥任作代表出席了韫欢和她爱人乔宏志的集体婚礼。[1]

主要著作

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人物轶事

在北京鼓楼大街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有一座老式的四合院,前后两个小院的房子看上去都显得破败而陈旧,置身其中,很容易使人想起一个王朝渐渐远去的背影。在经历了数次搬迁之后,爱新觉罗·溥任先生最终把家安顿在了这里,他已经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院内草木丛茂,他并未刻意修剪,而是任其由着天性生长,倒也别有一番情趣。他和老伴住在里院的正屋里,屋内显得有些拥挤,几个硕大的书柜最为醒目,里面插满了各种版本的史书。书房的墙壁上端端正正挂着其祖父的治家名言,写字台旁挂着他早年用传统笔法所画的一幅山水画,笔清墨润,不染俗尘。 由于溥任先生的特殊身份,他的行踪和生活情况格外引人关注。他曾3次东渡日本,并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参加书画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外,溥任的书法和山水画颇受观众好评。他曾同妻子一起赴香港游览,香港的多家新闻媒介报道了他们的行踪,一家电视台还专门邀请他们去做直播节目,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人求他写字作画,尽管他执意不收报酬,但还是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回报,回来后不久,他就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同时,溥任向国家捐献出大量文物,更体现了赤诚的爱国之心。1951年,他先后3次分别向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和北京图书馆等单位捐献了“醇亲王宝”金印和镀金册、铜镜、八音盒等珍贵文物共28件及《二十四史》等古籍7121册、清朱批谕旨14包和孙中山照片、载沣照片等大量文物,文化部向他颁发了奖状予以嘉奖。1982年,他和溥杰向承德市博物馆捐献了清帝康熙、咸丰的御笔书法、慈禧太后书法等文物。1983年他们又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献了乾隆御题澄泥砚、清宫皇帝画像和末代皇帝溥仪的书法等文物。1997年他向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捐献了《清史稿》、《十一朝东华录》等古今版本图书211册。1998年再一次向西城区档案馆捐献了图书。

在资助公益事业方面,溥任更是不遗余力,曾分别向希望工程、灾区人民和民族中小学捐款捐物,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1年他和溥杰一道将书画款10000元捐献给北京郊区檀营满蒙小学。同年,安徽、江苏等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溥任又向灾区人民捐赠5000元。1994年,他和二哥溥杰合作的书画在日本售出得60万日元,回国后全部捐献给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建立我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首开先河。1996年,他作为市政协委员赴密云县视察民族教育,当即向古北口满回民族小学捐款。该校特聘溥任为名誉校长,并将此款设立“友之奖学金”,奖给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1998年再次向古北口满回民族小学捐赠10万元。1996年6月,他应邀赴韩国举办书画展,行前置装仅用300元人民币买了一套廉价西服,回国后却把在国外出售书画的钱全部捐献,溥任热心祖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高风亮节实为罕见。

溥任年逾八秩,淡泊名利,甘守清寒。他所居住的几间旧平房,年久失修,夏天漏雨,本来可以将书画所得用来修缮,他却将大量款项捐献给公益事业,宁愿同老伴靠本来不丰的退休金节俭度日。

他参加文史馆的活动,本来可以报销出租车费,可他总是尽量骑自行车,以便节省开支。平日所用是花5元钱买来的旧式书包,穿的是花30元钱买来的处理夹克衫。他的这种俭以律己、厚心以济众的好品德使周围的人深为感动。

人物评价

溥任先生的晚年生活原本是十分平静而淡泊的,但也时常被一些麻烦事所困扰。经常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作者写歪曲历史的作品以及冒充清室后裔的行骗者,为了维护家族和亲人的名誉,他都进行了坚决的驳斥和纠正,还历史本来面目。像1991年台湾冒出了3个溥任,国内外一些新闻媒介纷纷误导,4个溥任真假难辨。当时在北京的溥杰、溥任兄弟几人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通过台湾《中国时报》揭穿了假冒者的嘴脸。曾经浙江还出了一个叫溥儇的人,冒充是清室后裔,他说他是清末摄政王的庶出之子。一时海内外十几家报刊对溥儇“王子”身世进行了报道。经溥杰、溥任二人联名向中央反映并公开发表讲话和文章,终于使政治骗子曝了光。有人大肆炒作他的大哥溥仪先生晚年的婚姻生活,书中充满了对溥仪先生的人格尊严的践踏,溥任先生愤慨地说:“我的大哥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其功过是非可以任人评说,当然也可以严谨的态度批评,但个人隐私不应当大肆宣扬。这样做既有违公序良俗,也是对溥仪作为一个公民名誉权的侵害。我们近亲属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溥任先生是一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一向为人正直、纯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第四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近代关系最硬的中国人:奶奶慈禧大伯光绪哥哥宣统,一生甘守清贫 

原创|2017-11-11 09:55:42

2015年4月10日下午,一位名叫金友之的老人因肺炎、心力衰竭和肾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因为他的特殊身世,老人的去世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出生于满清爱新觉罗家族的醇亲王府,背景显赫的醇亲王府曾“两度潜龙,一朝摄政”,走出了光绪、宣统两代皇帝和一位摄政王载沣。

醇亲王府​

金友之本名爱新觉罗·溥任,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四弟。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条款,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在辛亥革命后全都改了姓氏,“金”便是其中的一个。

爱新觉罗·溥任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朋友圈最强大”的人之一——奶奶是慈禧,大伯是光绪,哥哥是宣统!与父亲和两个哥哥相比,他的人生历程少了许多磨难,虽然家世显赫,但他的一生却甘守清贫,为人师表,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安安静静地度过了一个世纪的人生风雨……

爱新觉罗·溥任

风雨中的醇王府

在清末的几十年里,醇亲王府显赫非常,先后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溥任的二伯父光绪帝载湉,溥任的大哥宣统帝溥仪,溥任的父亲载沣是宣统王朝的监国摄政王。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也给爱新觉罗家族带来沧桑巨变:1911年12月6日,溥任的父亲辞去监国摄政王位,退归王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率宣统皇帝退位,溥仪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爱新觉罗·溥仪​

1918年9月21日(旧历八月十七日),时年35岁的醇亲王载沣又喜添一子,那就是爱新觉罗·溥任。此时,他同父异母的大哥溥仪,早已从紫禁城宣统皇帝的金銮宝座上,“逊位”6年之久。溥任出生时,曾经显赫一时的醇亲王府,早已是风雨飘摇,风光不再。

幼年的溥任一直生活在王府的深宅大院里,他仅有的几次走出醇亲王府,都是跟随父亲到紫禁城去看望虽已“逊位”,却仍然“暂居宫禁”的大哥溥仪。1924年11月5日,他亲眼目睹溥仪被冯玉祥从宫中被赶出,躲进醇亲王府暂住。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绵延268年的大清帝国结束了。

​醇亲王府

不久,大哥溥仪又悄悄潜往天津。4年后,溥任也随父亲和家人迁住天津。而此时的溥仪,在日本人的挟持下就任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期间,溥任曾陪同父亲赴长春看望过溥仪。见到作为傀儡皇帝的儿子处处受制于日本人,溥任的父亲很痛心。溥仪希望他们能留在长春,溥任的父亲很难接受这样的安排,但又不好明确反对,他就装病不吃东西……溥仪怕父亲因此出事,只得让他们返回关内。

抗战时期,他们一家远离北京的王府,暂住天津。1938年,天津突然闹起洪灾,他们的暂住地也受到水患冲击,无奈之下,父亲又领着他们全家人迁返京城的王府旧居。

​爱新觉罗·溥任

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这本来是个全国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可是,对于溥任一家来说,却是个祸福难料的特殊时刻:一是溥任远在东北的大哥和二哥生死不明、前途未卜;二是国民党的军队进驻北京后,便有传言说,所有旧王府都要收归“国有”,尤其醇亲王府这样的满洲国傀儡皇帝的旧居,更会作为“逆产”被没收。

为了保住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家业,他们四处打探良策。当他们得知国民政府有条规定,凡开办教育事业的前清王府旧宅,不会被没收。溥任和父亲一商议,决定在醇亲王府义务办学。经过短暂而紧张的筹备,一所名为“竞业”的小学在醇亲王府的净业寺旧址挂牌成立了。私立竞业小学如期招生开课。父亲载沣出任学校董事长,溥任任校长,除外请几位教师外,七妹金志坚也担任了授课教员。

​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原私立竞业小学)

为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他们要靠变卖家里的东西来维持。在学校里,溥任不仅操劳各种琐碎杂务,还亲自给孩子们授课。一时,醇亲王府附近的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纷纷走入这所兴办的小学。学校办得很有起色,最多时有200多个学生。

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条款,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此后全都改了姓氏,“金”即其中之一。此后,爱新觉罗·溥任又有了个新名字——金友之。

​金友之

虽然如此,醇亲王府还是难逃被袭扰之劫。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进驻王府正宅,特务机关也看中了这座幽深的王府,还在王府里面秘设了监狱。溥任一家被赶到花园一隅。遭此变故,父亲一病不起,溥任只有独自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

金老师的校园情怀

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盘踞在王府里的国民党军队及特务作鸟兽散,王府又恢复了暂时的宁静。

​爱新觉罗·载沣

1951年,溥任的父亲突然感冒发烧,随即诱发尿毒症,于2月3日去世。父亲去世后,溥任继续以校长的身份,主持竞业小学的教务活动。1957年公私合营时,溥任将竞业小学连同所有房地产上交给国家。随后,溥任被调入北京西板桥小学任教。从此,曾经的末代“皇弟”爱新觉罗·溥任蜕变为人民教师金友之。在此后的30年间,金友之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相继在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教书,又曾一度兼任学校的财务人员。

重获新生的金老师

1959年冬天,大哥溥仪得到特赦之后,经常会来他家里坐坐,聊聊天,像普通家人一样聊聊天”。得知溥仪爱吃炸酱面,他就让老伴给大哥做炸酱面吃。溥仪在写《我的前半生》的时候,好多资料都是他提供他的,包括书里的那些照片。

沧桑迎巨变,亲友半凋零。三哥溥倛,幼年早殇。1967年,大哥溥仪病故。1994年,二哥溥杰去世。亲历社会的巨变后,他对于皇族的演化看得很透。他常说,人不能落伍,要跟上社会的变化。平日,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买菜,过着跟普通街坊毫无两样的普通生活,才有着说不出的踏实与安宁。

​重获新生的金老师

甭看他们是皇族,可是他们从来不靠吃“祖宗饭”。他曾以每月58元的微薄的工资,养育着5个子女,在节俭生活中培养下一代人的独立品格。在他的教育培养下,5个子女都成为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直到1988年,年近70的金友之老师才恋恋不舍在厂桥小学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偶尔,他在京城的大街上行走,时不时会遇到他教过的学生亲热地叫他“金老师”。对这个尊敬的称呼,他不仅爱听,而且将此视作一生的骄傲。

金四爷的晚年担当

退休后的金友之,在街坊邻居间又有了个新称谓——金四爷。

退休时的金四爷,已是年愈70的古稀老人。退而不休的金四爷很快又投入到新的挑战中。

​金四爷“回家”

其实,但凡有思想有追求的智者,多多少少会有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怪癖”,金四爷也不例外。邻居们就发现,金四爷有两大“怪癖”:一是,出门骑车一趟,必到书店浏览一遍,买书之后才肯归家,不然不算出门。二是,大凡走出街门遛弯儿,他总会低头留意脚下,每见路上有石头,无论什么样必弯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没完。见此,街坊有人开玩笑地说:“四爷,您是在练腰功吧?”他只是不置可否的一笑,算是对邻居的回应。他所居住小院的墙边,总有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那些沉默的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懂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温度。

退休后,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清史研究中,并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发表过的作品有《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醇亲王府回忆》等,还整理了其父亲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金四爷

由于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淘,他对古玩、字画颇有研究,他的山水绘画,落笔大有古风,书法尤工楷书。但他确非常谦虚,常自称他的作品算不上绘画,只是临摹而已。所以,他从没参加过什么“拍卖”活动。

​金四爷的山水画

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他的行踪和生活情况格外引人关注。退休后,他曾先后3次东渡日本,并赴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参加书画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外,他的书法和山水画颇受观众好评。

​金四爷的书法

有一年,他随家人一起赴香港游览,香港的多家新闻媒介报道了他们的行踪,一家电视台还专门邀请他们去做直播节目,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人求他写字作画,尽管他执意不收报酬,但还是得到了一笔不菲的回报,回来后不久,他就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金四爷的书法

金四爷在资助公益事业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曾分别向希望工程、灾区人民和民族中小学捐款捐物。1991年将书画款10000元捐献给北京郊区檀营满蒙小学。同年,安徽、江苏等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他又向灾区人民捐赠5000元。

​金四爷的画

1994年,他和二哥溥杰合作的书画在日本售出得60万日元,回国后全部捐献给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建立我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首开先河。1996年,他作为市政协委员赴密云县视察民族教育,当即向古北口满回民族小学捐款。该校特聘溥任为名誉校长,并将此款设立“友之奖学金”,奖给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1998年再次向古北口满回民族小学捐赠10万元。

​金四爷的书法

1996年6月,他应邀赴韩国举办书画展,行前置装仅用300元人民币买了一套廉价西服,回国后却把在国外出售书画的钱全部捐献,溥任热心祖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高风亮节实为罕见。

淡泊名利,甘守清寒。他所居住的几间旧平房,年久失修,夏天漏雨,本来可以将书画所得用来修缮,他却将大量款项捐献给公益事业,宁愿同老伴靠本来不丰的退休金节俭度日。

​爱新觉罗·溥任

​这就是一个退休老人的担当。

2015年4月10日下午,金四爷(爱新觉罗·溥任)在走过了97年的人生长路后,与世长辞。16日上午,金四爷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办,各界人士及亲友近两百人前往送别,为一个好人的离世献上哀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史上最低调“皇弟”:平淡教书一辈子,活到2015年,寿长97岁
清朝灭亡后,溥仪的3个亲弟弟都去哪了?下场如何?
奶奶是慈禧,哥哥是溥仪,大伯是光绪,他却低调教书,活到2015年
晚清最显赫的王府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甘当教书匠,活到201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