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什么失去了爱的表达能力?|嚼白句

(1990年代中期的晚春,与太座在房山风景区)

 “我们家朱学东吝啬的很,要从他嘴里吐出赞美来,太难了,他老怕我们骄傲”。

结婚这么多年来,我家太座总是向朋友控诉我的“罪过”,而我总是反击说,那叫含蓄,说白了,多没意思。

中国人含蓄,不习惯直白地表达爱与赞美,讲究意不直叙情不表露,情意常隐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引而不发里,言说者有意,倾听者心领神会。所以,相知意会多于言说。

常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夸奖之意溢于言表。

后来我学识渐长,渐渐明白,其实在这种所谓含蓄的文化传统浸淫下,知己所托,不过寥寥而已。含蓄治下,周围他人,皆与己无涉,于是美好的生活开始失色,明珠暗投有眼无珠的怨恨情绪开始生长弥漫,并反噬人们的心灵。

于是,脸色阴郁苦大仇深者日众,并逐渐从社会影响到家庭生活。而欢愉明快,则似乎永远只有少不更事的孩提时代才配享有。

其实,所谓含蓄的文化传统,是很晚才完全统治了中国人的心灵。历史上的中国人,不仅有含蓄的表达,看到美好的东西也会毫不羞涩地高声赞美,表达爱慕之意。

读《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即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自内心赤裸裸地赞美与表白,毫无今人所言之规矩礼数,哪里有一点含蓄!

诗经十五国风里,这种坦诚甚至在今人看来有些鲁莽的表白,比比皆是。

所以,孔夫子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爱无过。赞美并热烈追求所有美好的东西,水、草、藤蔓、美人、君子。。。。。。这合乎人之天性的宣泄,也是我们古老的传统。

然而,这种高声赞美美好的天性和传统,却被后世俗儒和皇权政治一步步扼杀掉了。

渐渐地,礼教开始规制人们的生活,从政治到家庭生活的细节,无一处不在礼教和权力的教化干涉之下。几经反复之后,人们被迫开始规整自己的天性,掩饰自己的内心,直白的高歌赞美被含蓄内敛的曲笔取代,激情渐渐被芟夷,冲动渐渐被阉割,只有在勾栏酒肆里,才有敢爱敢恨的古风,只有在对山水的歌吟中,我们才能听闻到古老赞美传统的遗音。

也正因此,那些勾栏酒肆中敢爱敢恨的故事,在这个文明教化悠久的国度,才更令人倾慕,也才更独特。

西风东渐之后,礼教的控制逐渐被年轻的知识青年冲破,新生的爱的胆气,却又很快消失于党派政治残酷斗争的严密纪律中。政治讲究的是路线正确,讲究的是服从,只有政治正确才是值得赞美和爱的,一切都要以此为纲,于是赞美和爱成了特权,也成了政治的奴仆。

政治残酷的无所不在严丝合缝登峰造极,让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东西甚至山河都失去了亮色,人们的内心要么被政治占领,要么隐藏得更深。人们的脸上,不是狂热,便是恐惧,或冷漠。

文革之后,经济社会复苏,许多地方开始去政治化,人性开始回归,人们的脸色渐渐开朗明快起来,开始有人高声歌唱,赞美美好的尘世生活。

但是,政治斗争的余绪依然袭扰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生活的歌唱。很快,功利主义和即期的机会主义在政治有意无意半遮半掩地推波助澜中,迅速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利益和货币成了衡量价值的尺度,也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

生活再次失去了原本就不多的光泽。人们脸色凝重一脸疲惫地匆忙往返于不同的角落,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数学公式般计算好的,同事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赞美与爱的表白,总是让人生疑,似是别有用心。甚至,连亲朋之间,也因为工作的压力,而让爱的表白成了稀缺品,相互怨恨相互挤兑甚至成了相爱的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自然也造成了许多误解,错失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像我家的那些小故事。

我们走的太快了,太累了,对世界上美好的风景都熟视无睹。

可没有了公开的赞美,激情就不能宣泄,被压抑于心田,郁积之后,憋屈的不仅是自己,影响的还有他人。在这种相互的压抑表达中,我们越来越不会表达爱意和赞美了,而生活也会让人感到越来越压抑难耐了。

我们又怎会欣赏到尘世间美好的风景?

在重新抄读《诗经》的过程中,在重新观赏欧美的那些经典影视作品中,我突然间明白,我们的生活不仅需要含蓄,更需要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直接明了的赞美,才能拂去人们心上的灰尘,渐渐释放开猜疑和敌意,脸色渐渐明朗起来,相互间才有更多温暖的关怀和赞美。

就让我们像《金色池塘》里讲述的故事,从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亲人开始,逐渐扩展至朋友同事,赞美与爱的表达就会成为扔进平静湖水的一粒石子,涟漪波动,影响更多的人。

“陌生人哟,

假使你偶然走过我的身边,并愿意和我说话,

你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呢?

我又为什么不和你说话呢?”

即便在与人擦肩而过时,我们放慢脚步,微微一笑,或者点一下头致意,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能暖人心。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我们紧张冷酷生活的一种反抗。

或许,生活的改变就在这坦诚的赞美与微微一笑中。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原文写于2014年1月)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关雎》恋爱启示录
诗经 关雎 先秦
诗经《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第一篇  关睢
【夏季常见水生植物】诗经中的荇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