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太阳膀胱经
目录
[]1 拼音
zú tài yáng bǎng guāng jīng
[]2 英文参考
bladder meridian
bl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共六十九穴,原穴京骨穴,络穴足少阴肾经大钟穴。太阳阳气大盛在身体之最外的意义,所以本经对外界赤刺激反应也较频繁,与各脏腑大都腧穴关系与肾经表里
[]3 经中穴道
起自眶孔目内眦外一分之睛明穴,上经眉头陷中攒竹穴,行至前额发际之眉冲穴,沿头中线稍外约一寸五分处,经曲差五处穴,往头后行至承光通天络却,至后脑之玉枕穴。从玉枕穴挟项后大筋外廉,下行至项后发际陷中之天柱穴。由此穴而下,沿中间督脉二寸外缘下行,至第一、二椎间即大杼穴(骨会穴),至此一分为二,别脉走附分穴,本脉由风门穴而下。第二椎下凹处为风门穴(疗穴),下行至第三椎下凹处为肺俞穴,第五椎中线二寸为心俞,以下第七、九、十椎,分别为膈俞血会穴)、肝俞胆俞,第十一、十二、十三椎,分别为脾俞胃俞三焦俞,第十四、十六、十七椎,分别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第十八、十九椎分别为小肠俞膀胱俞,以上全为疗穴,第廿椎为中膂俞穴。本经行至臀部有四孔分别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等穴。从下穴行阴尾尻骨两旁五分许为会阳穴。
自大杼穴另一别脉,自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半为附分穴,第三椎为魄户穴,第四椎为膏肓穴(疗穴),下经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等穴,至第十四椎去中线三寸半为志室穴(疗穴),经胞肓穴至第廿椎为秩边穴(疗穴),在此本经与别脉交会于会阳穴。
从秩边穴、会阳穴下行尻臀下,阴股上约纹中为承扶穴(疗穴),至腿后正中为殷门穴,至腿后部腘窝外侧有浮郄委阳穴,至腘窝正中为委中穴(合穴),再下二寸为合阳穴,小腿中段为承山穴(疗穴),从承山斜行足外踝后上七寸陷中为飞阳穴(疗穴),下行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间为附阳穴,下行经外踝后五分跟骨上凹陷之昆仑穴(疗穴),经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处为仆参穴,足外踝下五分陷中为申脉穴(疗穴),从申脉穴下一寸为金门穴,前行至第五跖骨中间之京骨穴(原穴),再前行经束骨输穴)、通谷穴,止至跖骨末端之至阴穴(井穴)。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
[]4 循行路径
足太阳膀胱经
(1)足太阳膀胱经部分:起自目内眦睛明穴,循行攒竹穴、曲差、五处穴,上额交颠,入承光穴,循行通天穴,至此有别支交足少阳胆经
(2)足少阳胆经部分: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交于足少阳胆经。
(3)足太阳膀胱经部分:其直者从通天穴入络于大杼穴,从大杼穴循行肩髆内风门穴,再循行肺俞穴,挟脊抵腰中厥阴俞穴,再循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入循膂络肾。从肾俞穴循行气海俞,从腰中下挟脊大肠俞,再循关元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等穴,别行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等穴。
(4)足太阳膀胱经部分:其支者从又复上肩膊内,从附分穴循行贯胛魄户穴,再循行挟脊内膏肓、神堂、噫嘻、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等穴,过髀枢秩边穴,再循髀外从后廉承扶、殷门、浮郄、委阳穴,下合腘中委中穴。从委中穴循行合阳穴,下贯臑内承筋穴,再循行承山穴、飞阳、附阳等穴。从附阳循行出外踝之后昆仑穴(经穴),再循行仆参、申脉、金门等穴。再行本经之京骨穴,循行束骨、通谷穴至小指外侧之至阴穴。
(5)足少阴肾经部分:足太阳膀胱经行入跖骨末端之至阴穴后,即交于足少阴肾经。
循行路线: 起目内眦
上额交巅
下脑后
夹背
抵腰入络肾
下属膀胱
另一支循脾外
下至踝
终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经别循行路径图
[]5 疾病症候
患足太阳膀胱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眼、鼻、头颈、腰背、脑病、发热症,有下列病候:癫痫头痛、项僵、腰背疼痛、眼病、股关节屈曲不利、弯膝时腿肚疼痛、痔疮疟疾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目黄、鼻中流涕或血。
5.1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语译: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头重痛,眼睛要脱出,后项像被牵引,脊背痛,腰好像折断,股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像凝结,腓肠肌像要裂于;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痔,疟疾,躁狂、癫痫,头囟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都可发生病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5.2 《脉书·十一脉》
[足臂本] 其病:病足小指废,(腨)痛,(郄)挛,(臀)痛,产(生)痔,腰痛夹脊痛,□痛,项痛,手痛,颜寒,产(生)聋,目痛,鼽衄,数癫疾。诸病此物者,皆灸泰阳脉
[阴阳本]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运,(郄)如结,腨如裂,此为踝蹶(厥)。
巨阳脉主治其产病:头痛、耳聋、项痛,耳彊,疟,背痛,腰痛,尻痛,痔,(郄)痛,腨痛,足小指痹,为十二病。
[]6 经文互参
灵枢·胀论》:膀胱胀者,少腹满气癃。(按:此篇论五脏六腑胀证。)
《灵枢·邪气府病形》: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按:此篇论六腑病及取下合穴。)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按:此篇论六经热证。)
《素问·刺疟》: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喝喝然,热止汗出,难已。(按:此篇论足六经及五脏疟。)
《素问·厥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仆。……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按:此篇论手足六经厥及厥逆。)
《灵枢·终始》: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绝皮及绝汗则终矣。(按:此篇论六经终。)
[]7 主治对比
头部穴
躯干部穴
下肢穴
本表据《针灸甲乙经》而列。
“腰痛”、“目疾”在本经腧穴主治症中最为多见,其次为“癫狂”,再次为“鼽衄”、“头痛”。
足太阳经行于腰背脊柱两旁,故“腰脊痛”、“腰背痛”理当为本经腧穴主治的重点,后世临床亦多“腰背委中求”。
经脉病候中的“目黄”,在腧穴主治中只有“目痛”、“目泪出”、“目”、“目衣”,可见将“目黄”解释作泛指一切目疾是确当的。
本经治疗“癫、狂”病,盖因其“络脑”,与督脉关系密切;治疗“头痛”、“鼽衄”,在经脉循行上也能找到依据。
[]相关文献
足太阳膀胱经摘要:关键词:足太阳膀胱经 作者:
足太阳膀胱经摘要:关键词:足太阳膀胱经 作者:
足太阳膀胱经图摘要: (凡六十三穴左右共百一十六穴)\r足太阳膀胱经图\p06-d14a7.bmp\r足太阳
[卷首]足太阳膀胱经图摘要: \r足太阳膀胱经图\ps69a13.bmp\r 《医学指归》 清 赵术堂 公元1
[卷上]足太阳膀胱经摘要: \r足太阳膀胱经图\p06-d18a7.bmp\r 膀胱脉起于目内至小指外侧注肾
[卷下]足太阳膀胱经之图摘要: \r足太阳膀胱经之图\p06-d34a9.bmp\r 《灵枢经脉翼》 明·弘治十
[穴法图]申足太阳膀胱经摘要: \r申足太阳膀胱经\pe-e10.bmp\r委中在足中央两筋间,约纹中动脉应手,针八分
[卷六]伏人足太阳膀胱经图摘要: \r伏人足太阳膀胱经图\p06-d19a13.bmp\r 《西方子明堂灸经》 元
[卷一上]足太阳膀胱经摘要: \r足太阳膀胱经\pj-j21.bmp\r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上。目大
[卷下]足太阳膀胱经歌摘要: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病的一针疗法
太阳岁气病疏
经过巅顶的经络
《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虚实第二。膀胱实热,膀胱虚冷
伤寒论 / 太阳篇开篇
肾膀胱俱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