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卫辉、辉县两市名字为何都有“辉”?为了这个字共改名字5次

河南省新乡市除了新乡市城区之外,还辖有辉县市、卫辉市、长垣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等市县。

新乡市的卫辉市和辉县市

1988年10月,卫辉市和辉县市获批撤县设市

有细心人会发现其所辖辉县市、卫辉市两个县级市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辉”字,此外辉县市和卫辉市都是在1988年10月份获得民政部批准,分别由辉县、汲县“撤县设市”而成。“辉县市”的名字由辉县直接得来,但是为何汲县非得要改成“卫辉市”呢?两个地名的“辉”字有什么讲究,其来源如何呢?

清朝卫辉府

其实今天的新乡市所辖区域,大部分在明清时属于一个叫做“卫辉”的府,清朝时卫辉府管辖面积最大,共领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11个县。其中的汲县是和卫辉府城在一起的附郭县,这大概也是在卫辉府消失70多年之后,汲县非要在撤县设市时把改名为“卫辉市”的执着所在吧。但是说实话,“卫辉”名字出现的历史比起“汲”县来要晚很多,早在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就已置汲县。后来汲县长期为汲郡、卫州的郡治所在。

清朝卫辉府舆图

清朝康熙年间卫辉府城

清朝乾隆年间卫辉府城

至于“卫辉”名字的出现,则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辉县市和卫辉市中的“辉”字密切相关。

先简单介绍 “卫”字。今天新乡市一带在春秋时期属卫国,因此这里拥有着众多的带有卫字的地名和名字,比如说卫河、历史上曾设有卫县,以汲县为治所长期设置卫州,等等。

春秋卫国

“辉”字则是来源于辉州、辉县。今天的辉县市在历史上使用最长的名字为共县,其名字的来源周朝的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前841年)时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而被永载史册。

西汉置共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共县因并入山阳县改成共城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为避显宗允恭之讳,改称为河平县,仅3年后的明昌三年(1192年)又称苏门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名为辉州。从共县到辉州共改了5次名字,这在我国各地名字变革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清朝辉县舆图

为何苏门县升州时没有用“苏门州”之名,却用了“辉州”,史籍上对此并未有明确记载。不过对于辉州一名的来历,清朝《辉县志》中却有记载:贞佑四年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

清朝《辉县志》记载的辉州来历

百泉即百门泉,出苏门山下,为卫河之源。在百门泉上建有创建于隋朝的卫源庙,庙有大殿名为“清辉”,用来祭祀卫源之神。卫源之神在宋宣和七年被封为“威惠王”,元至元二十一年加封洪济威惠王。所以也就有了上述“百泉威惠王祠”之说。

清顺治《卫辉府志》中的百泉及清辉殿

至于清辉殿的“清辉”两字的来历,在史籍中并未找到,仅有某百科中介绍:取(东晋)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句命名。但考虑到谢灵运为东晋人,时长江以北正值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作为长期在江浙一带为官的谢灵运,是没有必要和机会以及勇气到位于黄河以北的共县去游览吧,其所做《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一诗中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句仅仅是描写寻常景物,与辉县百泉也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清辉的来源或许是明清时文人牵强附会罢。

清朝《辉县志》里的百泉图,可见清辉阁,其位置和顺治清辉殿已不同

不管“清辉”两字的来源究竟如何,毕竟苏门县改成了辉州,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卫州、辉州二州从彰德路总帅府割出,升格为卫辉路,设录事司,至元六年独立设为卫辉路。“卫辉”之名应该是取卫州、辉州两个首字。卫辉路到了明朝改为卫辉府,清朝因之,直到清末。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卫辉府城(今卫辉市)卫星图

为何“清辉”殿的辉字能当作一州之名来用呢?

清辉殿是作为卫源庙的主建筑、祭祀卫源之神——威惠王的场所。再延伸一下,是卫河作为我国北方灌溉、漕运的主要河流,才有着如此重要地位的。

就像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张克俭所做《祭卫源之神文》中说的那样:

……讵涓涓兮仅一勺,乃其大者元精藏于晋城灵派,达于津门运漕艘以裕京,国輓货贝而供天阍。润滋万宝、灌溉千村,碧苑瑶芳得锦流而繁茂,翠畴玉粒籍元液以丰敦,壮百年之形势,资万室之雍食。……龙幢云斾空际翱翔,鉴我诚恳驻驾天阊,显威赫赫、锡福穰穰,佑生民以无倦,护城郭而永昌。

大意是:卫河从极小的细流开始,就像深藏太行山脉的“元精”,并且到了下游还可以成为到天津运输漕粮富裕京城的通道。既能浇灌良田,还能通过它使国家富强,保佑人民而没有疲倦、保护城池而永远昌盛,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啊。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百泉一带卫星图

难道卫河就没有能替代的吗,为何只有它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光绪版《辉县志》里对此做出了交待:

四渎之在中州者有二,曰淮,曰济,然济发于怀,旋已伏流。而淮入于河。独卫源为河北巨镇,兴云聒雨,泽沛四方,附泉艮出数百顷,咸资灌溉。而下流合丹淇诸水,自临清而北至直沽会河入海,迤千余里,通漕济运,千艘衔尾以达神京。水德灵长尤非仅一州一邑之利,赖已(通以)也。

清朝辉县县城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辉县县城卫星图

在河南有古代“四渎”中的两渎,淮河和济水。但是济水出了怀庆府之后就已经“伏流”潜到地下消失不见了。而淮河又在下游入于黄河。只有卫河对北方人民又浇灌良田,下游还汇合丹水、淇河等河流,成为漕运主要通道。这条河不仅仅是对一州一县有利啊,是很多人都赖以生存的命脉。

也正是因为卫河有如此大的作用,和如此崇高的利国利民的精神,以弱小的身姿滋润哺育了北方大地,特别是在元、明、清三朝,从卫源流出的卫河还成为漕运粮道,其利国、无私之处更高于它仅供一州一邑灌溉水源的作用。也正是这样,作为卫河之源的“清辉殿”的辉字才显得那么重要,被元明清三朝一直用于路府名字之内。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有个地方,听名字像县,实际上是“市”
卫河流域古树考察报告
说说黄河以北的卫河、卫运河
河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清朝时期为河南九府之一!
卫国、卫州、汲县、卫辉——卫辉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常识
卫辉府最辉煌时究竟统治哪24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