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虫害防治

甘薯天蛾


 
 


天蛾土黄色幼虫(左)、绿色幼虫(右)、黄绿花色幼虫(右)
[分布与为害]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Jnne)又名旋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甘薯,也取食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幼虫食害甘薯的叶和嫩茎,严重时能把叶吃光,影响产量甚大。
[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灰褐色,上有许多锯齿状纹和云状斑纹,后翅淡灰色,有4条黑褐色斜带。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触角棍棒状,末端膨大。卵球形,淡黄绿色,直径约2毫米。
  老熟幼虫体长100-120毫米,体色有绿色和褐色,共5龄,头顶圆,第八腹节背面有一光滑成弧形的尾角。蛹体长约56毫米,褐色,喙伸出很长并弯曲呈象鼻状。
[发生规律] 在河南省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下10厘米处越冬。第二年5月羽化。成虫白天潜伏,黄昏后飞出活动。成虫趋光性强,能迁飞远地繁殖为害。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虫龄越大,食量越大。夏季雨量少,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天蛾的发生与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冬、春季多耕耙甘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毒饵诱杀,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杀,以降低田间卵量。
   2.药剂防治 每666.7平方米用 2.5%敌百虫粉或1.5%1605粉1.5-2千克喷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雾;或20%Bt乳剂500倍液喷雾。



甘薯天蛾成虫

 

甘薯麦蛾




甘薯麦蛾幼虫为害状

[分布与为害] 甘薯麦蛾(Brachmia macroscopa Meyfick)又叫甘薯卷叶蛾。屑鳞翅目麦蛾科。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蕹莱、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以幼虫吐丝卷折红薯叶片,并栖居其中取食叶肉,只留表皮,发生严重时,大量薯叶被卷食,严重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是一种黑褐色小蛾子,体长5-7毫米,翅展15毫米,前翅狭长,中央有2个环形圈纹,外缘有1列黑点,后翅菜刀状,淡灰色,缘毛很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褐色,表面有细网纹。幼虫纺锤形,老熟幼虫15-18毫米。蛹纺锤形,长7-9毫米,黄褐色。
[发生规律] 甘薯麦蛾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蛹在残株落叶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幼嫩叶片背面中脉或叶脉间,卵期3-5天,幼虫共6龄,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子,2龄幼虫开始吐丝卷叶,3龄后食量大增,1头幼虫可转移为害卷食数片薯叶。在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年份常有利于发生。



甘薯麦蛾幼虫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在甘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和杂草,以消灭越冬蛹;二是在为害初期及时捏杀新卷叶内的幼虫。
   2.药剂防治 在幼虫发生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O倍液,在下午4时后每666.7平方米喷施50-75千克。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其种类有40余种。为害甘薯的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黑皱金龟子、黄褐金龟子,豆形绒金龟子等。
  (1)形态特征:
  ①华北大黑鳃金龟子:成虫体长16-21毫米,宽8-11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色,鞘翅上各3条纵隆纹,臀节宽大呈梯形,中沟不明显,背板平滑下伸。幼虫体长37-45毫米,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列。肛门孔三裂。腹毛区有刚毛群。
  ②东北大黑鳃金龟子:成虫:体大小、体色与华北大黑鳃金龟子相似,鞘翅上有4条明显纵隆纹,臀板短小,近三角形,背板呈弧形下弯。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列,腹毛区刚毛散生。
  ③铜绿金龟子:成虫:体长18-21毫米,宽8-11毫米,头及鞘翅铜绿色,有光泽,两侧边缘处呈黄色,腹部黄褐色。幼虫:体长30-33毫米,肛门横裂,刺毛纵向平行两列,每列由11-20根长针状刺组成。
  ④暗褐金龟子:成虫:体长17-22毫米,宽9-12毫米,长椭圆形,体黑褐色,无光泽,全身有蓝白色细毛,鞘翅上有4条纵隆纹,两翅会合处有较宽的隆起。幼虫: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1根,位于冠缝两侧,其他特征与华北金龟子幼虫相似。
  ⑤黄褐金龟子:成虫:体长15-18毫米,宽7-9毫米,体淡黄褐色,鞘翅密布刻点,并有3条暗色纵隆纹,腹部密生细毛。幼虫:体长25-35毫米,肛门横裂。刺毛纵列两行,后段向后呈八字形岔开。
  (2)生活规律:不同类型的金龟子世代不同,如华北大黑鳃金龟子在黄淮海地区两年完成1代;东北大黑鳃金龟子在黑龙江省2—3年完成1代;铜绿金龟子在辽宁、安徽以及黄淮地区每年发生1代;暗褐金龟子、黄淮金龟子在河南、河北、山东等每年发生1代。但其发生与环境条件都有着共同的规律。
  蛴螬危害与土壤温度有很大关系:如华北大黑鳃金龟子幼虫,在10厘米地温达到10摄氏度时,开始向上移动,16摄氏度时上升至15-20厘米处,17.7-20摄氏度时为活动盛期,6-8月地温过高时,多从耕层土壤下移,9-10月温度又下降到 20摄氏度左右,又上升表土,地温下降到6摄氏度以下时移至30-40厘米土层越冬。
  土壤湿度对蛴螬活动关系密切,土壤粘重的发生相对较重,靠近树林的田块产卵多,受害也重。金龟子类趋光性较强,并有假死性,有利于灯光诱杀。
  (3)为害虫态和方式:蛴螬幼虫和成虫均可为害甘薯,以幼虫危害时间最长。金龟子为害甘薯的地上部幼嫩茎叶,蛴螬则为害地下部的块根和纤维根,造成缺株断垄,薯块形成伤口病菌易乘虚而入,加重田间和贮藏腐烂率。
  (4)防治方法:
  第一,春秋耕时,在犁后拾净蛴螬。
  第二,整地时每666.7平方米放入2-3千克,3%的敌蚂粉或每666.7平方米用0.5千克甲基异柳磷对细土30千克作土壤处理。
  第三,用黑光灯、杨柳等树枝插于田间诱杀。
  第四,结合防治茎线虫病,栽时用3000倍甲基异柳磷溶液灌窝。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成虫自然状
  此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俗称土蚕、地蚕、切根虫。杂食性强,除为害甘薯外,对棉花、玉米、高粱,烟草等都有严重为害。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灰褐色。触角深黄褐色,雌虫为丝状,雄虫为栉齿状。前翅有肾形斑、环形斑、棒形斑位于其中,后翅色淡,为灰白色。
  卵:橙形,初产淡黄色,后呈灰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50毫米,头宽3-3.5毫米。体色由黄褐色至暗褐色。
  蛹:体长18-24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尾端黑色,有刺2根。
  (2)生活规律:小地老虎一年发生数代,黄淮地区3-4代,广西可达7代。越冬代成虫发蛾盛期华北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严重为害春播作物幼苗。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迁飞习性、趋化性。
卵散产,每头雌虫产卵800-1000粒,卵期7-13天。初孵幼虫取食心叶, 3龄后晚上咬断嫩茎,若是其他
作物幼小苗时,可拉进洞里食用。黄淮流域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5月份。土壤湿度大为害严重,低洼地,沿河灌区,田间荫蔽,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除草灭虫:于4月中旬产卵期除净杂草,减少产卵场所和幼虫食料来源。
   ②药剂防治:栽种时结合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用40%甲基异柳磷2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或用3000倍液灌窝,或每666.7平方米用涕灭威颗粒剂穴施。可兼治线虫病和地老虎、蛴螬等;在二龄期喷打90%敌百虫粉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0.3千克对水2千克,拌干细土20千克,均匀撒于薯苗周围;也可用毒草诱杀。地老虎3龄后,如果为害严重,用铡碎的鲜草拌90%敌百虫800倍液,每 666.7平方米25-40千克,于傍晚撒在薯垄上毒杀。
   ③泡桐叶诱杀,人工捕捉:每666.7平方米放泡桐叶70-90片,放叶后每日清晨翻叶捕捉幼虫,一次放叶效果可保持4-5天。也可于清晨在被害植株附近土中捕捉。
 

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

[分布与为害]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属直翅目蝼蛄科。分布广泛,国内以北方各省(区)为害重。蝼蛄以成、若虫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及幼苗嫩茎,把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同时,蝼蛄在表土活动时,造成纵横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而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9-45毫米,黄褐色,全身密生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筒形,背中央有1个深红色斑,前足特别发达,适于挖土行进。卵椭圆形,初产黄白色,孵化前深褐色。若虫形似成虫,翅不发达,仅有翅芽。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地下150厘米处越冬。春季土温回升至8摄氏度时上升活动,在地表常留有10厘米左右长的隧道。4—5月进人为害盛期,6月中旬以后天气炎热时潜入地下越夏产卵。若虫13龄。华北蝼蛄喜潮湿土壤,平原区的轻盐碱地带、沿河及湖边低湿地区发生较重。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参照金龟子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 拌种、毒土参照金龟子防治方法;毒谷、毒饵用40%乐果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5千克,拌50千克炒成糊香的饵料(疵谷、麦麸、豆饼等),每隔3-5米挖1个碗大的坑,放人一把毒饵后,再用土覆上,每666.7平方米用饵料 1.5-2.5千克,诱杀效果较好。
  

金针虫




沟金针虫幼虫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胛科,成虫俗名叩头虫,幼虫别名铁丝虫。金针虫种类很多,主要有钩金针虫、细胸金针虫、沟金针虫,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辽宁及山西省南部,细胸金针虫多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等省。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棉花、豆类及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
  (1)形态特征:钩金针虫呈黄色,虫体肥大,扁平,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宽约4毫米,尾节褐色,有二分叉并稍向上弯曲,细胸金针虫也为黄色,虫体稍圆而细长,体长8-9毫米,宽约2.5毫米,尾节圆锥状。
  (2)生活规律:钩金针虫2-3年完成一个世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成虫以4-5月最盛。交尾后即在土壤7厘米处产卵,卵期约2周,幼虫孵化后立即开始为害。以幼虫态为害时间可达2年多。老熟后潜入土下1.3-1.7厘米处造一土室化蛹,蛹经20天后即化为成虫,春季雨水多,土壤湿润有利于金针虫活动,为害重。过旱或土壤过湿如浇水则发生轻。金针虫在地下咬食甘薯幼茎,或咬破茎部钻入茎内食害,薯被害后发黄萎蔫而死,造成大量缺株。 

 (3)防治方法:
  第一,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倍液浸10分钟;5%涕灭威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2-3千克,薯苗移栽时施入穴内,该药田间有效期 50-60天,可有效防治茎线虫病的发生,并兼治其他虫害。也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3-4千克,拌适量土施入穴内。
  第二,用3%呋喃丹颗粒剂2千克,或50%辛硫磷 0.2-0.3千克,拌细土15-20千克,起垄时撒人埂心或栽种时施人窝中。
  

蟋蟀


  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其种类繁多,食性复杂,对甘薯、大豆为害最重。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4月卵开始孵化。若虫和成虫均可造成为害。此虫穴居,晚上20-23时出来活动,咬食甘薯根茎,造成薯苗萎蔫枯死,缺株断垄。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800倍液,拌入铡碎的鲜草中,于傍晚撒于薯垄上,或每666.7平方米用林丹粉2-2.5千克,掺10千克麦糠均匀撒人薯田。
  返回
斜纹夜蛾

  又名莲纹夜蛾,幼虫叫夜盗虫、五彩虫、乌蚕、野老虎等。在我国分布极广。幼虫是杂食性害虫,为害甘薯以吃叶为主,严重时也吃嫩茎或叶柄。
  形态特征和生活 习性 成虫是灰褐色的中型蛾子,体长16-20毫米,翅展36-42毫米。头、胸部黄褐色,有黑斑。复眼黑色,半球形。前翅褐色,表面有许多灰白和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半透明,带紫红色闪光。
  卵呈馒头状,顶端稍凹,初产时黄白色,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幼虫近圆筒形,小时暗灰绿色,长大后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分为深色型和淡色型两类。背线、亚背线呈黄色,沿亚背线上在胴节两边都有1个半月形黑斑,第二至七节黑斑下方各有1个黄色圆点。深色型的胴部为黑褐色,较瘦;淡色型的胴部多淡黄绿色,较肥。蛹为长卵形,头钝尾尖,红褐色至暗褐色,有光泽,长18-20毫米。
  我国河北、山东一带每年发生3-4代,往南代数相应增多,台湾、广东每年多达8-9代,且世代重叠。在冬季寒冷的地区,以蛹在土中过冬。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没有越冬现象。成虫在白天隐藏在荫蔽处,黄昏后出来活动,以晴天无风的夜晚8-12时活动最盛,飞翔力强,趋光性大。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块附近啃吃叶片的下表皮,仅剩上表皮和叶脉形成膜状斑。一受惊动多吐丝下坠,随风飘移他处。2龄以后开始分散。随着虫体长大,食量增加,为害加重,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3龄以后具有明显的假死性,在大发生时,当一处叶片被吃光时,就成群向他处迁徙继续为害。幼虫共6龄,老熟时钻入土下,10-30厘米处,做土室居中化蛹。 
  防治方法 夜蛾盛发期在甘薯地寻找叶背上的卵块,连叶摘除。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2龄以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为害症状与防治
这7种大虫会吃你家的魔芋,不得不防
农作物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菜園几种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战“役”期间学植保 |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