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虫害防治3
小麦秆锈病
[分布与为害]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西北等地的春麦区,以及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
(区)的冬麦区。由于该病所需气温条件的限制,一般多在5月中、下旬发生,为害较小。由小麦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var.Erikss.etHenn)引起,主要发生在小麦上,有的小种也可在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
[症状]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发病为主,有时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
[发病规律]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在华北地区不能越夏。春末夏初的致病菌源主要来自东南麦区。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
[防治方法]参照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秆锈病叶鞘(左
)和叶片(右)上
的夏孢子堆
小麦黑颖病病穗(右)、病叶(中)及病叶上溢出的菌脓放大(左)
小麦黑颖病
[分布与为害]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都有发生和流行记载。由小麦黑颖黄单胞杆菌[Xanthmonas com
pestris pv. translucens (J.J.et Red.)Dye]侵染所引起。在孕穗开花期受害较重,造成植株提早枯死,穗形变小,子粒干秕,减产10%~30%。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大麦、黑麦。
[症状]主要为害穗部,颖上出现水浸状黑褐色条斑,几条平行,相互愈合后全颖变黑。病斑潮湿时溢出黄白色菌脓。叶和秆上病斑与颖上相同。有些品种的黑颖,是品种的遗传特征,无黑颖病的症状,应加以区别。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或越夏,种子萌发时,病菌沿导管向上蔓延,最后到达穗部。小麦孕穗期连阴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一是建立无病种子田;二是处理种子,采用变温浸种法,先将种子在28~32℃水中预浸4小时,取出放入53℃温水中浸7分钟,取出放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或用15%叶枯宁胶悬剂O.3%浸种12小时。
小麦干热风
[症状]小麦受干热风为害,各部位失水变干,顺序由麦芒尖到芒基,由穗顶到穗基和由叶尖到叶基,茎秆
青干发白,叶片卷缩凋萎,颜色由青变黄,逐渐变为灰白色,颖壳呈白色或灰绿色,子粒干秕,千粒重下降。
[发病规律]在小麦灌浆期间产生,并对小麦构成为害的高温低湿气团,就叫小麦干热风。华北冬麦区的干热风,起源于大西洋上空的暖高压气团,经过新疆沙漠时,再次降湿增温,变得又干又热,后经河西走廊东移南下,所到之处便引起气候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持续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的天气,此时正值小麦灌浆阶段,便给小麦造成为害。
[防止方法]
1.改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建立高产稳产麦田。
2.躲  就是通过选种早熟高产品种和采用适时早播等,促使小麦提早成熟,躲过或减轻干热风的为 害。
3.抗  即选用抗旱、抗病、抗干热风等抗逆能力较强的品种。
4.防  一是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二是喷施草木灰,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1~2次10%的草木灰浸提液;三是喷施磷酸二氢钾,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千克喷施茎叶;四是喷洒抗旱剂,在小麦孕穗期每666.7平方米用抗旱剂1号50克,对水少许,待充分溶解后再加足水量,喷施茎叶。
受干热风为害的麦穗
小麦散黑穗病病穗
大、小麦散黑穗病
[分布与为害]大、小麦散黑穗病又叫黑疽、乌麦、灰包等。是小麦(包括大麦)上一种常见病害,各冬、春
麦区都有发生。由裸麦黑粉菌[Ustilago nuda (Pers.)Rostr.]和小麦黑粉菌[Ustilago tritici (Pers.)Jens.]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5%至20%。这两种病不但症状和发病规律相同,并且病原菌形态也相似,只是两种病原菌种类不同,不能互相侵染。
[症状]主要发生在穗部,最先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大部分病穗整个变为黑粉,也有少数小穗仍为健全,留在穗子的上半部。病株比健株稍矮,但抽穗略早。
[发病规律]为典型的种传病害,小麦扬花时,病菌的冬孢子随风传到健康穗上,侵入并潜伏在种子胚内。
当年不表现症状,当带菌的种子萌发时,菌丝体随上胚轴向上生长直至侵染到穗部,产生大量冬孢子形成黑穗。当年病穗发生轻重与上年小麦扬花期雨水多少呈正相关,雨水多就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抽穗前注意检查并及时拔除病株进行销毁,种子田远离大田小麦300米以外。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石灰水浸种,方法是用生石灰1千克加清水lOO千克,浸麦种60~70千克,注意水要高出种子10~15厘米。浸种2~4天,摊开晾干后备播。
3.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或0.015%~0.02%的羟锈宁拌种,或用75%萎锈灵150克或100%萎锈灵100克拌麦种50千克。
小麦霜霉病
[分布与为害]小麦霜霉病又叫黄化萎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西北、华北麦区。由于病株多
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所以造成部分发病地块的严重减产。由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et.al.]引起,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侵染大麦、燕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及部分禾本科杂草。
[症状]苗期受侵的麦苗表现矮缩,分蘖稍增多。拔节后病株矮化明显,节间缩短,叶片变宽,有时有皱褶
或扭曲。重病株常不能孕穗并在抽穗期死亡。穗常包于旗叶鞘中,或从旗叶鞘侧面拱出,弯曲成龙头状,畸形。病株茎秆粗壮,表面覆一层白霜状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的卵孢子在寄主病残体组织中越冬,卵孢子借流水传播从寄主芽鞘侵入到寄主幼苗的生
长点,进行系统侵染。收获时卵孢子又随病体组织落入土壤中越夏越冬。该病在10以下或35以上不表现症状。喜温暖潮湿的条件,湿度高特别是淹水情况下对发病更有利。因此,麦稻轮作区发病较重。
小麦霜霉病病穗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在重病地块实行与非寄主作物1年以上轮作;三是铲除田间杂草寄主,及早拔除病株以减少菌源积累。
2.种子处理 采用35%阿隆普拌种剂100~150克拌种50千克,干拌或湿拌均可。湿拌先用0.5千克水洒在种子上搅匀,湿润种子,再加入拌种剂。用40%敌克松粉剂或50%萎锈灵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
小麦叶锈病病叶上的夏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
[分布与为害]小麦叶锈病过去以江苏、贵州等地发生较多,近年来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一些地区发生也较严重。叶锈病的为害仅次于条锈病,但其发生较条锈病更为普遍。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var. tritici Erikss.et Henn)引起,主要为害小麦,有时也可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
[症状]叶锈病的症状,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退绿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其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较少。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华北平原可在自生小麦苗上发生越夏,成为当地冬前麦苗的主要菌源。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抗叶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麦苗和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
2.药剂防治参照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
小麦土传花叶病
[分布与为害]小麦土传花叶病主要发生在山东、江苏、四川、河南等地。由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引起,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黑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症状]受侵害的小麦在秋苗时期退绿症状不明显。但早春发生新叶时,便出现很多退绿条纹。病株一般较正常植株矮,有些品种产生过多的分蘖,形成丛矮症,这一类症状称作绿色花叶株系,而退绿条纹是淡黄色的
称为黄色花叶株系。
[发病规律]病毒在病株中进行系统增殖,根部细胞中带有大量病毒粒体。当根部寄生的多粘菌侵入麦苗幼苗根时,将病毒带入寄主体内。由于是土壤带菌,病毒主要通过平整土地,随灌溉水传带带毒介体孢子,以及
种子中夹带病残体等途径传播。一般先出现小面积病区,以后面积逐渐增大。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防止病土搬家;浇地时防止从病田中过水。
2.药剂防治  一是土壤灭菌,重病地块小麦播种前采用焦木酸原液或1:4的稀释液处理土壤。这种方法不但对灭菌有效,还有抑制杂草的作用;二是利用石灰氮作肥料对防治本病有显著效果。
小麦土传花叶病病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麦锈病已发生!3种“锈病”难辨别,传播快危害重,怎样防治?
小麦全蚀病引起的"白穗病"应早预防,掌握发病规律,4项措施防治
水稻主要病害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赤霉病导致枯白穗,了解发病规律,4项措施有效防治效果佳
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