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摘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2)

“黄脸婆”多是血虚的女人

  “男补阳,女补阴”、“男精女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这是 一般的认识,所谓阴其实就是阴血。肝主藏血,“以肝为先天”,也就是以血为养生之本。所以,很多人一说到女人补养,就首先提到能补血的阿胶,吃着阿胶似乎就能想象出自己逐渐变得红润的面容,这确实合乎中医原理,因为血虚的女人一般都有“黄脸婆”的嫌疑。

  黄脸婆”除了气色不好之外,还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即便刚刚30岁,但很容易疲劳,特别是下午容易没精神,如果赶上开会,室内空气不好,又要头痛、疲惫了。头痛之所以容易发生在下午,就与她们的气血虚弱有关。

  中医有个理论,“烦劳则张”,意思是,劳累之后症状加重。很多女人累了之后疲惫、头痛,甚至发低烧,都符合这个理论,都提示她们的体质虚弱,而且主要是气血虚。这种人的美容护肤是要从身体抓起的,否则只是表面文章,具体说就是要补血。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人,疲劳、面色不好,从颜色到肤质都不好,而且显得比同龄人憔悴。她的护肤品一年四季都用油脂的,就是平常人用了之后抱怨太油腻、泛油光的那种,为的是使自己没有光泽的皮肤显得润泽一点。但即便如此,到了下午,护肤品中的油脂所剩不多时,她就又变得像枯萎的“黄脸婆”了。去看中医,每次诊断一般是血虚,但去查血,并没有明显的贫血指标,血红蛋白不低,她就问我:“既然不贫血,还用补血吗?”

  我告诉她,要补。因为中医的“血”包含的意义,比西医的“血”要广泛得多,其中首先包含了“气”。

  “气”,是中医独有的概念,西医里面有血,有水液,但唯独没有“气”。中医所说的“气”,简单地概括就是功能和能量的意思。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死了,俗话会说“没气了”,而不会说“没形了”,因为死人是可以身体完好的,五脏俱全,但功能却完全丧失了。所以,人可以“瘦得脱形”,但和“没气了”比起来,还是后者更严重。这就是说,对生命来说,功能、能量比形态、结构更重要,因此补血离不开补气。

  如果一个人气虚,即便他的红细胞正常,查不出贫血,但那些血细胞、血红蛋白也仍旧是死血,不能发挥功能。大约5年前,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和专家一起会诊一个因为脑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那病人做了开颅手术,已经把脑子里出的血取了出来,但始终昏迷高热,神志不清。我们去的时候,他手术刀口的血迹还在,但翻在缝合线外的皮肤却干枯了,变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伤疤。去会诊的中医专家看了看病人状况,不乐观地摇头说:“元气不行了,没火力了,气血双虚呀。”

  陪他一起会诊病人的是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他有些不解地说:“这个病人刚化验的指标都还正常,并没有贫血的迹象。”中医专家指着病人的刀口说:“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体不能用,你看这里,都干了……”就在那次会诊后的第三天,那个病人带着一个都没有少的血细胞去世了。

  可见,即便血细胞一个都不少,血红蛋白充足,从指标上看不出贫血,但只要没有“气”,指标合格的血仍旧不能被利用,仍旧是死血。

  因为中医认为 “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使全身的血动起来,由死血变成活血,一定要有足够的气,就是说,器官脏腑的功能要强,才能推动血液。

  “黄脸婆?这个审美概念是中国独有的,因为气色不好、面色发黄的女人太常见了。黄色也是中国女人的“国色”,特别是当她们开始衰老,开始脾气虚,发黄的气色就更常见,这是中国人身体上的薄弱环节。为此,中医在创始之初就特意强调“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职称”之高,仅次于“先天之本”的肾,所以补血,改善“黄脸婆”的状态,一定要兼顾到补气,特别是补脾气。

  如果你是个血虚的人,找到的是个水平足够的正经中医,他肯定不会单开补血药,也绝对不会让你只吃阿胶、大枣、龙眼肉,他更是绝对不会相信单纯的补铁,比如吃“硫酸亚铁”,因为那?解决了血这个“母”的问题,还需要有个使血动起来的“气”。

  因为单纯的补血药物也好,食物也罢,有时候只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指标达标,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你可以有并不异常的指标,但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有点像“有米无炊”或者“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属于中医的血虚,仍旧需要补血,而且一定要在补血药,比如阿胶、生地黄、龙眼肉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否则,就算是血细胞不少,但仍旧怠工或者不能负力,人也依?会觉得疲倦,面色难看。

  具体到这些“黄脸婆”,除了用阿胶之类的经典补血药,药店里就能买到的“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也是她们补血时离不开的“拐杖”。在秋冬季节,可以每隔一天吃一次,一次吃一丸,和缓地改变体质,给脸色“扫黄”。

冬天是最好的“扫黄”季节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对改善女性血虚、面色无光的状态非常有效。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血?用极佳,所以中医妇科方剂有“十方九归”的规律,就是十张治疗妇科病的方子,有九张里面有当归,因为女性疾病向来离不开补血问题。另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

  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就充分说明,必须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气不虚是血不虚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一个气血虚的女人,月经还经常拖延很久,本来就虚,失血再多,反过来加重血虚,为什么“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还是因为气虚,没有力气管束住血液了,所以月经拖延时间长,到最后颜色都变得很淡,质地很稀了。有了黄芪这个补气药来固摄血液,月经淋漓不尽、颜色浅淡等症状也会得到控制。

  由“当归补血汤”衍化出来一个食疗方,应该是“黄脸婆”女人的“扫黄”专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这其实是张仲景的方子,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初治疗的是产妇的产后腹痛,虚劳不足。这种产后的腹痛是虚性的,疼而且发空。这种情况在很多女性月经之后会出现,月经完了反倒肚子疼了,而且是发空地疼,想用手摁着,温着。平时就面色发黄,属于气虚血虚的女人月经之后都有这种感觉,这就是典型的虚寒性腹痛,由于血虚造成的,所以张仲景给了这个食药兼顾的方子,其中当归150克,生姜250克,羊肉500克,生姜用得多,也是要增加温散补气的作用,使当归的补血作用动起来。

  如果是日常吃,可以不用顿顿都加当归,因为当归还是有特殊味道的,只要坚持吃,羊肉本身的补血作用也是不能小看的。一般情况下,这个汤应该从立秋之后就可以吃了,吃到开春前再停。之所以选择在冬天常吃,因为冬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是很强的,夏天消化不了的东西,到冬天都能消化掉,正是通过食补改善体质,改变疲劳状态的大好时机。

  还有一个可以通过补血达到养颜目的的药物,也可以称为食物,可以自己做,叫“益血养颜膏”,其中?了阿胶、核桃仁、大枣。阿胶颜色是紫色的,既补心又补肾。核桃仁长得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益脑的作用。大枣,外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可以健脾胃。现在很多地方讲究吃膏方,就是立秋之后找个有经验的中医,根据自己体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调养,这个益血养颜膏相对地具有普适性,对自觉是黄脸婆的女人一般都适用。每年冬天,只要不是感冒发热的时候,这个膏可以长期吃,你会觉得疲劳减轻的同时,皮肤也有了光泽。

  

抹在脸上的可以简单,吃进肚里的必须复杂

  中国有句话叫“吃在脸上”,这也是我这本书起书名时的依据。意思是,一个人的面色、皮肤要好,关键是吃得好,或者说消化运用得好,能把有用的物质真的运输给皮肤,这个人的美丽才是生动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首先是能不能主动地去吃有价值的东西,再一个是即便吃了,能不能被身体消化,前者是意识问题,后者就是身体的生理问题了。

  先说意识问题。北京中医医院有个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叫陈彤云,我在十几年前见过她和她的儿子,如果不介绍,两人站在一起绝对以为是姐弟,那时候她已经快70岁了,她的皮肤非常好,细腻白皙而且有光泽。后来很多人问她,怎么保养的皮肤?您都吃什么?抹什么?

  她的弟子告诉我们,陈老没有特别的保养方式,她用的护肤品都很简单,几乎就是过去的“蛤蜊油”那类最普通的凡士林。因为陈老知道,皮肤的功能主要的不是吸收,而是屏蔽,所以不是你抹得越复杂就吸收得越多,这种保养远没有吃进的营养更能显效。如果说讲究,陈老在吃上有她自己的标准,首先就是她吃得很清淡。

  作为名医,陈老不断有人宴请,但她都因为不喜欢油腻而婉拒了。她最喜欢吃的是杂粮粥,就是用各种豆类、粗粮在一起熬的粥,吃普通的蔬菜,肉类里面经常吃鱼。和她抹在脸上的单纯相比,吃的东西虽然清淡却是繁杂的。从这个著名皮肤专家的个人护肤经验上可以看出,“吃在肚子里的要复杂,抹在脸上的要简单”是女人护肤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本书定名为“脸要穷养,身要娇养”的理论依据。

  现在有很多书籍推广的美容减肥经验,经常是“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方式,比如,只吃香蕉,或者只吃西红柿就能减肥美容了,号称“香蕉减肥美容法”。事实上,这种办法无非是制造一种噱头,让人因为好奇而跟从,但身体是不可能从单一的食物上获取足够营养的,世上绝对没有一种可以囊括所有营养素的食物!

  我们可以看一个事实: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现在都在提倡对食品进行营养强化。比如日本,要在粮食中添加人体容易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的健康是需要方方面面营养物质相互配合的,缺少一个,可能就会对其他物质的吸收产生制约、影响,营养强化就是要增加食物的复杂性、全面性。从这个趋势也可以看出,单一食物“包打天下”的“创新”,是没有道理的,有悖于最先进、最科学的营养准则。

  《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一个饮食准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包括:麦、黍、稷、稻、菽,负责提供碳水化合物。

  五果包括:李、杏、枣、桃、栗,果蔬是负责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五畜包括:牛、犬、羊、猪、鸡,负责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

  五菜包括:韭、薤、葵、葱、藿。

  一个人要想健康,至少要吃到上述这些食物才可以。

  有一本名中医养生的书,全国几十位著名中医,都是健康高寿的老人,他们在书中谈自己的养生饮食经验,基本上都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意思就是在营养多样化、吃得杂的前提下,不放任、不多吃。通俗地讲,就是可以吃个“微缩版”的“百货店”,但不要吃个“超大版”的“专卖店”,后者只能使你的热量摄取过多,而营养元素不足,按这种让名医都能健康到老的饮食习惯,去保证好的皮肤肤质,应该不是难事。

  怎么会“满脸菜色”

  过去形容一个人脸色难看,经常说是“满脸菜色”,这种人的皮肤显得很暗黄,甚至发绿,没有光泽。因为那个时候粮食匮乏,很多人是用“瓜菜”代替粮食。现在粮食虽然不匮乏,但很多人觉得粮食不过是热量的补充,肉、蛋、奶之类美味的食物不也能提供热量吗?那就以肉、蔬菜代粮食好了,但是,不吃粮食其实是犯了中医养生大忌。

  《黄帝内经》在谈到饮食养生时,将“五谷为养”放在第一位,因为五谷是入脾经的,而脾是“后天之本”。之所以把脾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脾气是中国人或者说黄种人这个人种的薄弱环节。为此,粥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粥的温软细烂,更便于并不强壮的国人脾胃吸收营养……凡此种种都显示一个道理:疾病是最容易从脾胃这个薄弱环节打开缺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最容易虚的脾,还有一个功能,中医之脾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是人体内的“审计署”、“纪检委”,可以监视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乃至肿瘤细胞,像西医说的免疫系统。

  败血病就是细菌感染没有控制好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属于严重感染的一种,这个病名我们只在白求恩事迹中听说过。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达,至少在大城市,这种病已经很少见了。

  中医的脾是主肌肉的,脾气足的人肌肉会有弹性,会丰满,相反地,脾气虚的人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肌肉在短期内骤减,直接伤害的就是主管肌肉的脾气,也就是说,如果脾虚到了极致,这个“后天之本”的损伤等于身体里的“审计署”不干活了,失职了,导致他缺乏对细菌的识别力和抵抗力,才会导致败血症这种感染的燎原之势。

  通过不吃粮食而达到减肥的人,其实也就是在人为地制造脾虚,虽然未必能招致“败血病”,但脾气虚早晚要成事实,首先表现在皮肤上的就是气色很差、没有光泽。皮肤可以通过化妆品的粉饰而变得细腻,但健康的光泽是化不出来的,所以人会显得很僵硬、死板,没有生气。由此可见,要想获得真实生动的好皮肤,气色很重要。所谓气色,就是能透过化妆品表现在外的健康光泽,气色是由脾气决定的,而粮食是对脾气最好的补益。

人是一种适合黄色的虫子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拿《黄帝内经》当教材,其实,《黄帝内经》不是单纯的中医教材,其中具体的诊疗技法是有限的,却涉及了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类似于中医里的“宪法”,比如《黄帝内经》就讲到了虫子,而且将虫分为五类,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鳞虫,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人是倮虫,倮luo虫属土,作为一个属土的生物,人是一种适合黄色的虫子。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什么样的治疗,都应该从土着手,比如从土中求金、求水、求火、求木,土是其他4种元素的基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属于土的脾胃才被给予了“后天之本”这么高的“职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才编写了《脾胃论》,从脾胃里找众多疾病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张仲景的《伤寒论》,虽然不是?脾胃为主导的,但他的《伤寒论》中有112个方子,用药不过百味,常用的更是只有几十种,但甘草一味却在70张方子中都用到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

  很多人以为药方中用甘草只是调和药性,其实,甘草的更大价值是补脾,因为甘草是黄色的,味甘,黄颜色和甜味都是入脾经的,每个方子都用上入脾经的甘草,就是为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忘保护脾胃,可见中医对脾胃之重视。

  《黄帝内经》对食物的评价是把粮食排在第一的,所谓“五谷为养”。而五谷中,小米是黄色的,是入脾经的,放在第一位也是强调脾胃的重要,脾胃不好以及由于脾胃不好而气血不足的人,应该长期吃小米。

  种过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产量小,而且很消耗土地,种几年就能使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可见小米对土壤中营养“掠夺”得多彻底,它占据的营养有多丰富!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一直是中国人补虚时的首选,因为它最大程度地吸收了土壤里的精华。

  小米是黄色的,枣肉也是黄色的,都入脾经,用它们熬的粥以前是专门给虚弱的产妇喝的,因为分娩之后人会气血双虚。对虽然不是产妇,但常年面色发黄,没有光泽的“黄脸婆”来说,她们的身体状况和产妇大同小异,都是气血双虚,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她们要想皮肤好,首先要把脾气补上去。因为中医说的脾是主运化的,所谓运化,就是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并且运送到周身,其中也包括运送到皮肤。如果脾气虚,首先是无法吸收,其次是无法将本来就吸收得不多的营养输送出去。所以,我们经常见到怎么吃都不胖,或者怎么用补品脸色也不好的人,都是因为脾气这个环节太薄弱了。这种人重的要通过中药健脾调理,轻的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红枣小米粥为主食,因为粥这种饮食形式是最有益于脾气的。中医在讲述各种虚症的时候有个食疗建议,叫“糜粥调养”,就是用软糯的稀粥调养身体很虚弱、脾气很虚弱的慢性病人,这个作用是缓慢而稳健的。

  很多脾虚的人急于改善体质,吃各种补药,但很快自己得出结论:“虚不受补”。不是吃了消化不了,就是虚的问题毫不见效,就是因为脾气这个运输中枢没周转起来,没调度好,路没修好,车多就会堵,欲速不达。而小米、大枣以及这类补脾药熬的粥,对脾气的补养采取缓慢柔和的过程,就不会产生虚不受补的问题。

  当归生姜羊肉汤

  将500克羊肉洗净后用刀顺切成大片,放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捞出凉凉。最好用一个沙锅,内加清水,然后把羊肉下锅,再放进当归10克和生姜一大块,用大火把汤烧沸后,?上面的浮沫撇掉,改用小火炖约一小时,要加两勺黄酒,黄酒是温性的,一方面去羊肉的膻气,一方面也有鼓动阳气以补血的效果。羊肉熟烂了,吃肉喝汤。

 
 
 

黑眼圈泄露你的子宫状况

  只要子宫有瘀血,处于与平常不同的状态,眼圈就会发黑。月经期正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的阶段,所以即便是没有瘀血问题的女性,到那几天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黑眼圈的问题,这是正常的,月经一过就会消失。但是,如果黑得严重,而且月经来的时候不畅,颜色也黑,或者有血块儿,这可能就预示着你已经有了瘀血,应该马上注意,否则黑眼圈可能从月经期才有,发展成平时也出现了,乃至成了美容时的心头大患。

  女人是最容易产生瘀血的, 所以有句经验之谈叫“ 十女九瘀”,十个女人九个有血瘀,这种情况和她们特有的生理周期有关,而月经的正常是保证身体没有血瘀,保证女性各种生理功能正常的前提。

  如果一个人在不是月经期的时候,眼圈也是黑的,这个人的子宫往往受过创伤,最常见的就是流产手术,这种手术做得越多,黑眼圈发生的可能越大,程度也越重。现在的“人流”已经可以通过吃药完成,“药流”这个新技术使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流产危险和伤害小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动刀子了,其实,损伤是同样的。无论“药流”还是“人流”,都是一种违背生理的过程,因为从生理角度看,怀孕之后,只有正常的分娩才符合人体自然规律,而流产是在中间人为地打断,首先造成的是子宫的局部损伤,比如内膜清除过程会因为医生的手法太重伤害到子宫壁。同时,自然分娩时,激素分泌的开始和停止都是逐渐的,而通过人为手段突然中止妊娠的时候,这些可能正在分泌顶峰的各种激素要突然停止,等于给身体来了一个“紧急刹车”,这也是民间对流产这样的“小月子”比正常的大月子更重视的原因。因为它不仅要修复手术带来的损伤,还要平息这个“急刹车”带来的各种失调,如果平息不好,瘀血就是留下的最常见的问题,这也是黑眼圈发生的物质基础。

  所以,要避免黑眼圈,特别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瘀血而导致的黑眼圈。首先是避免人流这样必要的损伤,如果避免不了,已经做了,事后对瘀血的治疗是消除黑眼圈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将化瘀作为日常事务了。

  中医讲,寒和虚都可以引起血瘀,因为血遇寒则凝,所以要想不出现血瘀,首先要保温,不受寒。不光是流产恢复的那个特殊时期,包括平时,因为寒邪的侵袭是日积月累的,是逐渐加重的过程。你可能已经从感觉上习惯了少穿,感觉上不觉得冷,但身体的伤害不是感觉能反映出来的,往往就是在你的无感中,寒邪已经入侵,血瘀已经形成。另一个是虚,因为“气为血之帅”,血运行要靠气的推动,如果你是个平时就有气无力的弱女子,不忍重负,稍微忙一点,到了下午就疲惫不堪了,那就很难避免血瘀的发生,像黑眼圈这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腹部保温=全身排毒

  女孩子应该是对“排毒”这个概念最敏感也最信任的了,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的面部皮肤问题都是毒素没排出去引起的,这确实有道理。但是,什么原因使毒素?排出去呢?回答一般是:“肉吃多了”、“运动太少了”、“便秘了”、“忘记喝水了”,这些都没错,也是最常见的,但有一点最容易被忽视,或者说,几乎是现在和排毒混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受寒,特别是腹部、盆腔的受寒,在“露脐装”、“低腰裤”越来越流行的现在,这个问题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大患。

  首先要知道一个事实:腹腔、盆腔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等于是个人体的大血库。而且盆腔血管有个特点,血管壁薄,弹性小,所以流到这里的血液速度会减慢。这个时候,如果盆腔或者腹腔再受凉,血流的速度就会更慢。要知道,女人最关心的身体的毒素是要借助血液的流动而排出体外的,血流变慢了,毒素的清除速度自然也变慢,毒素瘀积就在这个基础上发生了。即便是你的饮食很健康,也注意喝水,少吃肉甚至不吃肉,身体多少仍会有没有及时代谢出去的毒素吧,这些毒素就会随血流的缓慢沉积下来,日久天长真的就需要排毒了。

  所以,要想避免毒素对皮肤面容的影响,除了减少毒素产生的摄入机会,还要给毒素的排出一条通路。这就是不能受寒,特别是不能让腹腔、盆腔受寒,以保证血流的通畅。

  对女性来说,不让盆腔受寒的意义首先是可以避免盆腔的瘀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除了皮肤的粗糙,还会出现黑眼圈问题,这就更是盆腔有瘀血的标志。

  很多女孩子会有一组症状,一个是腹部的坠痛,严重的是站久了就坠得难受,在月经来之前更明显。按的时候腹部的两侧明显疼痛,而且会本能地拒摁,医生检查时稍微用力就会喊疼,这个症状很容易被怀疑是附件有炎症,但做B超之类的未必能发现异常,这种情况,医学上有个名词,叫“盆腔淤血综合征”,要通过更为细微的检查会发现,有这个“综合征”的人的盆腔静脉的血流明显变缓,静脉也变得狭窄。前面说的腹痛、腹坠乃至毒素瘀积等症状就是这些病理化的结果,当然了,直接反映子宫状况的黑眼圈也会随即出现。

  这种人注意一下还会发现,她们不管怎么吃青菜,怎么吃水果,仍旧有难以改变的便秘问题,通便药能解决的也是短暂,很快就“卷土重来”。原因其实和盆腔的血流缓慢直接相关,也是盆腔瘀血的另一个症状。因为结肠、直肠也在盆腔中,盆腔血液被瘀滞了,肠道的功能肯定受影响。

  难治的便秘是影响皮肤的重要原因,皮肤逐渐变得粗糙、长痘,但这种人需要的排毒办法,不是生硬地通便,而是保温,特别是腹腔盆腔的保温,血液流畅了,妇科脏器和消化器官的功能恢复了,毒素自?会排出。

  韩国人的皮肤比中国人的好,和他们的饮食和保温有很大关系。

  首先,韩餐的脂肪含量很少,菜普遍很清淡,肉在普通家庭是不可能每天吃的,所以去韩国久居的中国人,包括中国女孩子,在最初很难适应那种清淡的饮食,总是觉得饿,而这,却使她们的毒素产生减少了机会。其次,韩国的传统房间是地热取暖,在温暖的地板上席地而坐,能将一天受到的寒气驱散干净,这是中国爱美女孩子的生活习惯所不能比的。

  所以,要想避免皮肤因受寒瘀滞而变得灰暗,在白天受凉之后,晚上用热水泡脚,最好是在热水中加一些黄酒,不用?量最好的,我们烹调中最便宜的黄酒就可以,用酒的温散助推受寒而凝结的血液。很多人是白领,白天有应酬,需要穿裙子,天冷的时候,可以贴个膏药,现在药店卖的“暖宝宝”,本身有发热的能力,可以贴在脐下1.5寸的地方,那里是气海穴,是强壮穴,贴在那等于偷偷给腹部和盆腔做着热敷,这也是无奈中的权宜之计,只有解决了腹部的保温问题,其他的通便办法、化瘀方药才能奏效。

  盆腔瘀血的问题,除了平时的保温,睡觉时的体位也能帮助纠正。

  从力学角度上讲,仰卧的时候,盆腔血管的压力低于站立,侧卧位的时候,压力就更低,古人提倡的“卧如弓”姿势,就非常利于改善盆腔血液的瘀滞状态。所以,不妨慢慢让自己习惯这种睡姿,同时最好穿件长点的、过腰的睡衣,防止在睡眠的时候盆腔再次受凉。

 

天下没有不长肉的美食

  之所以减肥能成为全民时髦的、持久的口号,是因为肥胖是人类的“绝症”、宿命,是躲不过去的。这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是基因决定的,因为我们的身里存在一种至今没有改变的基因,叫“节俭基因”。

  这个基因曾经是我们的救命基因。在远古时代,人类能吃的东西很少,只有具备这种基因的人,才可以把吃进去的仅有的食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量攒起来,以此应付繁重的体力谋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具备这样基因的人,得以生存下来,成了我们的祖先。这是自然的一种优胜劣汰,具备这种基因的人,曾经是“优良品种”呢!

  这种我们与生俱来的“节俭基因”,现在仍然携带在各位的染色体中。因为人类基因的变化,不可能像环境的变化那么日新月异,需要很多代的慢慢演化。遗憾的是?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人类可以很方便地获得食物和营养,甚至几乎是到哪都躲不开诱人的美食。但那些基因的“节俭”能力仍旧存在,它们一如既往地对已经不再稀缺的食物发挥着能量节俭的作用。这就必然导致能量过剩,过盛的能量最终就以脂肪的形式蓄积在体内,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只会越来越胖了。

  每个想减肥的人,首先要搞清楚这一点,才可能调整你的减肥预期和方式。正是因为这个“节俭基因”每天都在行使着将食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量,储存为脂肪的职责,你的减肥就必须落实在每天的生活点滴中,即便是借助减肥药,也只是借它?给你的一点减肥“曙光”,需要尽快建立不至于发胖的生活方式,自己养成习惯,才能扔掉药物,这才是对付始终存在于你体内的“节俭基因”的唯一的可持久办法。

  很多人为了减肥只吃豆腐,因为他们觉得能长肉的食物主要是脂肪、糖和淀粉,豆腐那么寡淡,吃了也不会长肉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理解体内过多的脂肪到底是由什么转化过来的。

  提供给我们热量的食物主要有三大类,脂肪、蛋白质、淀粉,不管是哪种,你吃进去之后都要转化为你所需的热量,只要能量不被及时消耗掉,剩余的就会以脂肪的形式留在体内,你就会发胖。?此,减肥医生有句名言:“条条大路通脂肪。”这就是说,无论是属于淀粉的米饭,还是属于脂肪的肉,还是属于蛋白质的豆腐,只要吃进去的总热量大于你身体消耗掉的热量,就要以脂肪的形式留在体内。所以,这3种物质,并不因为你自觉口味的寡淡和油腻而对你的长胖有不同作用。

  事实上,100克豆腐的热量和2500克瘦肉的热量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觉得豆腐可以减肥而放开吃,它产生的热量在转化为脂肪时也是不含糊的。只是因为豆腐体积大,你可能会因此少吃,如果多吃的话也是照胖不误。

1周500克,不出皱纹地减肥

  减肥专业医生建议,最适合的,也最有前景的减肥速度是,1周减500克,特别是女人,这样可以保证你不生皱纹。

  初看这个速度很多人不满意?因为500克的体重几乎是看不出来的,但是要知道,如果真能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之后你会看到明显的效果——4千克的体重是显而易见的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效果的产生不痛苦,因为你有两个月的时间去实现它,去习惯它。这个减肥速度首先避免了因为骤瘦导致的皮肤皱纹,一般情况下,女人到了需要减肥的年龄时,皮肤也到了随时可以扣动“衰老扳机”的时候,脂肪在短期内的丢失,皱纹是首要问题。

  之所以推荐1周减500克这个尺度,也是考虑到心理问题。首先,1周减500克的速度不至于使你的生活出现颠覆性的、难以适应的变化。与此同时,在心理?上说,一般情况下,1个月的时间可以培养出一个比较牢靠的习惯,你减的这4千克,是坚持了2个月的合理的饮食运动换来的,这两个月足以使你养成合理饮食和运动的习惯,使摄入的能量小于你消耗的能量,两个月后再延续这个习惯就很自然了。和那种饥一顿、饱一顿,每次减肥前都信誓旦旦,但没坚持几天就败下阵来的减肥相比,后者虽然动静大,看似在跋涉,其实不过是在多次走回头路罢了。

  具体到1周减500克,可以在饮食上并不困难地做到。按照热量换算:

  500克脂肪要彻底燃烧掉的话是14630千焦的热量,可以通过少吃14630千焦热量的食?,也可以通过消耗3500千卡的运动。

  可以在1周中,少吃前面一款食谱的3.5倍的量,把它平均分配在1周里,只不过是隔天少吃一点。或者是1周游上3.5小时的泳,相当于每隔1天游1小时,每两天游泳1次。

  这样一换算你就会发现,1周减500克其实并不难,嘴受不了太大委屈,身体也不会过劳,只要你坚持下来,坚持2个月,效果就出来了,而且也形成了越发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减肥药“扶”你走上减肥之路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批准的只有两种减肥药,“西布曲明”和“奥利司他”,商品名分别叫“曲美”和“赛尼可”,但是这两种药到目前为止都因为?现了不良反应而下架,不准许再使用了,也就是说,目前没有可以安全使用、百利无一害的减肥药了!

  之所以出现不良反应,是因为长期服用,也是因为想要减肥的人始终指望药物,而没指望自己。这种依赖药物的办法,别说是减肥药,任何药物都会出现问题的,是药三分毒嘛。

  那么,是不是减肥药真的不能用了呢?

  如前所述,既然减肥是和身体里的“节俭基因”作对,就是一个漫长的,通过自身努力,而不是借助药物来完成的事情,这个时候,减肥药可以利用一下。比如说,吃一个星期可以抑制食欲的减肥药,通过这一周药物协助的饮?控制,体重可以明显减轻,这就是减肥人盼望的“曙光”,这个时候你可以经常照照镜子,看看开始变得苗条的自己,告诉自己,现在开始进入减肥的良性循环了……

  借助这点疗效的鼓励,接下来的是要离开药物,借助自己对饮食的节制和运动的习惯养成,保持已经开始苗条的身材,而且尽量把这个保持效果拉长,给身体或者说是胃,一个养成半饱习惯的时间。

  慢慢地,你会适应这种半饱的状态,食量下降,饮食的控制便初显成效了。

  如果能这样使用减肥药,等于通过药物的“保驾护航”,把刚踏上减肥之旅的新手“扶上马”,一边是逐?苗条的身材,一边是慢慢习惯的饮食控制,这样步入减肥的办法是比较安全的,也避免了长期服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食物热量换算举例

  10克烹调油=15克花生米、25克葵花子

  =25克米或面、50克瘦肉

  =100克土豆、80克鱼类

  =100克豆腐、200克水果

  =500克青蒿、500克西瓜

萝卜减肥可以一箭双雕

  过了40岁的女人,很多是胖在肚子上的,腰围明显增加,这也是人显得衰老的原因,这在医学上属于“腹型肥胖”,她们的脂肪主要积存在腹部的大网膜上?这个地方的组织非常疏松,脂肪是最容易消耗也是最容易积存的。如果一个人的胖就胖在肚子这个位置,四肢并不壮实,那他的脂肪就可以随时入血,使他很容易就变成高血脂了,这是发胖带来的第一个健康代谢问题。

  同时,这样的胖子还会有“胰岛素抵抗”,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虽然胰岛在分泌,但胰岛素不能调解糖的代谢了,于是胰岛只能拼命工作,增加分泌,直到最后功能衰竭,出现糖尿病或者是加重糖尿病。所以,如果一胖一瘦两个人同时去体检,两个人的血糖都刚刚超过正常线,医生肯定会特别地关照胖子,要求他尽快把体重降下来,因为脂?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发挥,他的胰腺会比瘦人“辛苦”很多。

  高血脂、高血糖这两个原因,足以带来其后的糖尿病、高血压、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这就是一组现代人很难逃脱的“代谢综合征”了。形象地说,这种人的血管壁被厚厚的脂肪糊住了,慢慢地就变成了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综合征”在中医里一般认为属于“痰湿”,成因还是因为人衰老了,变虚了,营养物质吸收不了,运化不好,停在体内成为了脏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痰湿”。胖人,特别是腹型肥胖的人,一般都有“脾肾阳虚”的本,加上“痰湿”这个标。所以要想使这些人减肥?除了书中说到的“补肾益寿胶囊”、“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之外,最好还要加点祛痰湿的东西。因为相对他吃进的东西来说,他的运化能力不足了,要排出这种过多的代谢物,只能增加机体的功能,也就是我们说的“气”,要补气,在补气的基础上再祛除痰湿。

  过去有个名方叫“三子养亲汤”,由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之所以叫“养亲”,是因为当初是开给老人的,“亲”是指老人,人老了才会代谢缓慢而生成痰湿。

  现在药店里没有这个中成药,但是这3个“子”却经常在我们的食物中见到,烤肉时包肉的苏叶,它的子就是紫苏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芥子就是芥菜的子;莱菔子大家更熟悉,就是萝卜子。其中,紫苏子是降气的,莱菔子是下气祛痰的,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3个“子”都是温性的,原方是用来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饮食不化,导致痰湿存于体内。

  其实,这个方子非常适合“代谢综合征”的、有痰湿的胖人灵活应用。因为“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即便你罹患它的时候刚过40岁,但从代谢功能上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异了。而且这些存留在体内不能及时代谢出去的东西,是需要有火力燃烧和推动的,所谓“温阳燥湿”,在祛除他们内“痰湿”,也就是污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温性的药物做“祛污剂”,因为痰湿是阴性的,非温热性的,属阳的药物不能运化出去。

  我因为出版《不上火的生活》一书在北京电视台做《养生堂》节目之后,有一次出门被看节目的人认出来,是个50多岁的人,他说他看了我书中说的“上床萝卜、下床姜”之后,家里每天都买萝卜,都是象牙白萝卜,买回来就切成三段,每天晚上少吃饭,用白水把萝卜煮一节,蘸点酱油既当饭又当菜来吃。就这么吃了一个多月,他发现自己“痰多的毛病没了,而且走路也不再呼噜喘,有劲儿了”。这个人其实就是把“三子养?汤”改良了,充分发挥了萝卜的“祛污”作用,如果再发挥一点,萝卜是可以一箭双雕的减肥食物。

  ……

阴血亏导致的干瘦

  过瘦的女人缺少女人味儿,更缺少神性。女人的神性是离不开生殖的,后者需要一定的脂肪含量做基础,“人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在这里很给力,因为?们都有使人“肥白”的效果,归根结底就是帮瘦人补血、补阴。

  ……

  中医讲,“女子以肝为先天”,一是因为肝生血,女人是要靠血养的;另一个原因是,女子更容易伤肝,这是她们先天的薄弱环节。这个肝自然是中医的肝,情绪压抑、悲伤都可以导致肝气郁,气郁日久就要暗耗阴血,直接影响脾的化生气血的能力,所以才把“肝”的特殊强调出来。

  ……

  现在药店里卖的“人参归脾丸”,一直被认定是“脑力劳动者专用药”,因为动脑子的人肯定也要动心,他们的感情比其他人细腻,更容易产生忧思,所以是脾虚的高发人群,他?经常会面色萎黄,爱失眠,年纪轻轻就开始健忘了,不吃不睡的,自然要变得消瘦干瘪。

  其一,“归脾丸”是通过归脾达到了补血的目的。血足了,睡眠就好了,人体也得到濡养了;脾气足了,就有可能上养清空,大脑的供血就充足了,健忘就会好转;脾气不虚了,原来不好的胃口会被打开,过去吸收不了的营养现在可以被吸收,一个能吃能睡的人,还愁不长肉、气色不好?这个道理在心重的女人身上也适用。

  如果你是一个抱怨消瘦的人,而且在消瘦的同时并没被夸苗条,相反倒给人憔悴的感觉,像个黄脸婆,那一定是皮肤缺乏光泽,身材失于丰?,这个时候“人参归脾丸”其实是个从根本上帮你美容丰腴起来的药物甚至是保健食物,可以长期吃,一是因为脾虚的纠正乃至心血的补足不是短期内能速效的,至少要有1个月到2个月的过程才能使疗效巩固。


“宫颈糜烂”就是普通的炎症

  事实上,“糜烂”只是一个说法,是对宫颈状况的一个逼真形容和描述。因为宫颈被感染以后,宫颈表面正常的鳞状上皮就被黏膜覆盖了,黏膜比鳞?上皮要娇嫩,它覆盖在没有正常鳞状上皮的宫颈表面,看起来就是红色的,确实有“糜烂”的感觉。

  正常的女性都有生理周期,每个生理周期的时候,宫颈管里的黏膜就要往外长,形成一个移形带,如果这个时候你的宫颈或者阴道有感染,比如我们最常听说的细菌的感染、衣原体或支原体的感染,黏膜就很容易被感染,被感染的黏膜就好像糜烂了。

  很多人之所以被吓到,还和很想从你身上赚钱的小医院有关。当你告诉那里的医生,你的白带确实多了一点,他们可能马上就要求你做一个阴道镜,之后给你在糜烂的部位拍一张很吓人的照片,指着照片诉你:哪哪有糜烂。而这,就是他们赚钱的妙法。因为黏膜很薄,血管很容易透出来,这张看起来红红的照片完全可以让不懂医的人觉得问题严重,乖乖接受没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其实,阴道镜给出的照片没有任何意义,基本类似于很多女人怀孕做B 超时拍的照片,后者最多是给未来的孩子留个纪念,从很早就记录他(她)的成长,但从诊断上来讲,这样的照片没有任何价值,也不能说明疾病的程度。

  人们害怕宫颈糜烂,主要是担心和宫颈癌挂钩。事实上,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的是万分之十,这是一个很低的发病率。每年因为宫颈癌死亡,?北京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是万分之八、万分之九的样子,非常低。

  如果发现有宫颈糜烂的问题,自己又心里打鼓,担心未来癌症的发生,那只需要做一个宫颈的涂片,一般缩写叫“TCT”,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可以达到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真菌、阴道毛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是目前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最先进的技术了。

子宫肌瘤,未必都需切除

  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中最容易被过度治疗的第二大类疾病,这种肌瘤发病率非常高,并不是说都需要做手术,大部分人都是带瘤生存的。

  一般情?下,如果出现了症状,影响了身体和生活质量,那就进行手术治疗,把它切除掉,如果没有影响,就定期观察,相当于不用治疗。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因为子宫肌瘤的恶变率非常低,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你没有必要着急一定要把它切除掉。那么,如果肌瘤很小,是不是应该用药物来控制呢?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吃中药。

  中药到底有没有效呢?我们先来看子宫肌瘤的发生规律,一般到了更年期之后,绝经了,肌瘤也就逐渐萎缩了、变没了,因为那时候,体内的雌激素减少甚至消失了。也就是说,肌瘤之所以长,是因为你还处在雌激素的环境中,想?过药物消除的话,只能吃一种可以减少雌激素分泌的药物才能控制它的生长。暂且不说吃的中药有没有这种功效,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药你敢吃吗?肯定不敢,也不该吃,吃了就等于把自己提前送到了更年期,早早地把自己的月经停了。而且,停了这种药以后,子宫肌瘤该长还是会长的。所以你没有必要付出这种代价,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静观其变,到了需要手术的时候去手术。

  有肌瘤的人,有的同时还有乳腺增生,脸上的黄褐斑也会明显,这种系列情况一出,初步可以判断这是个“肝气郁结”的女人。她的诸多疾病都和她的心绪、性情有关,比较敏感,爱?劲,心思细密,这种秉性的女人,自我调节的价值远远大于药物,因为一次情绪变化引起的激素波动,乃至由此引起的后患,不是吃几服药就能平息的。

  很多人觉得肌瘤就是瘀血,就擅自地去吃活血化瘀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肌瘤都属于瘀血的,中医辨证的话,还可以有“气郁”、“寒凝”。况且很多活血化瘀药,是有破气效果的,常吃会对正气有所损耗,能把人吃没劲的,越吃越软。所以,一般的化瘀药物都需要有适当的补药兼顾着,托举着正气。对有肌瘤的人,中药的作用是改善症状,但要想使肌瘤缩小或者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月经一停止,孕力就下降

  在月经期间的出血自然就是月经了,女人一定要保证月经的按时到来,如果月经老不来,女性的生殖轴都处于很萧条的状态,从上到下都“犯懒”,子宫?有刺激作用就会萎缩,到你真想怀孕的时候就晚了。

  月经是子宫内膜在自我“翻新”,如果几个月都不“翻新”的话,子宫内膜可能会过度地增殖。最典型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月经少来甚至停止,这种人还有一些高雄激素带来的症状,比如长痤疮、多毛、肥胖、有雄性特征了,还有一个就是不怀孕,因为她的“土地”荒芜很久,没这能力了。

  一般月经40天不来就是有问题了,首先可能是卵巢功能不行,一个可能是卵巢自己不行,或者是它的上级不行,没有人给卵巢发号施令,鞭策它行使功能。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子宫内膜过度的损伤,不?给多少激素都不能长出内膜来,比如之前流产多次,或者做的流产手术水平不高,对内膜破坏过度了。

  要搞清月经不调的明确原因,第一个要查一下激素水平。就是在来月经的第2到第4天,最好是月经第3天,早上8~10点,到医院抽血,把激素水平测一下。这种检查可以查五项,这五项就能够反映出哪个环节出问题了。然后还可以再做一个B超检查,看看子宫内膜的状况,看看子宫内膜是不是太薄了,没本事来月经了。

  除了反复做人流,把子宫内膜做得很薄之外,还有一个情况,长期的卵巢功能低下,子宫体积很小,内膜也会变得特别薄,虽然年纪轻,但子宫却像绝经后的女性的。检查激素,是在了解内分泌状况,做B超,是为了了解子宫的客观形态,这些一综合,基本上应该能够把月经不调的问题分析出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妇科 | 子宫肌瘤的中医疗法
十个女人九个瘀 该吃什么药?
名方,桂枝茯苓丸
珍贵的用药心得——慢性盆腔炎
一个强大的方子,增生、结节、囊肿、肌瘤,全身各种包块都可以治
郭庆华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