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为师生的余有丁与归有光
《姑苏晚报》2021年11月22日 B07版

  陈益

  归有光曾八次进京赶考,均名落孙山。嘉靖四十四年(1565)这一科的主考官是高拱,同考官是余有丁。余有丁在阅卷的时候,发现了一份“古色黯淡”的考卷,立即引起了注意。他判定,这样的文章只有归有光才能写得出来,郑重地推荐给主考官高拱。高拱读过后,果然十分欣赏。

  当时,余有丁与翰林学士都认为,归有光是这一科进士中的第一人,没有谁能有这样的功力。然而,发榜时归有光竟列为三甲进士,这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之失望。据说是有人“故乱其卷”,但查无实据,只能留下遗憾。此时归有光已是花甲之年。按照惯例,他成为考官余有丁的“门生”之一,而余有丁仅有三十九岁。

  然而,余有丁并没有这么想。在他的心目中,早就将散文家归有光视为自己的老师。

  心向往之 缘吝一面

  余有丁,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他的父亲余永麟,以举人身份出仕为官,最初为浦城教谕,后来担任浦江和昆山知县。余有丁自幼聪慧,博闻强记,日诵诗文数千言。在父亲任昆山知县时,余有丁曾随父亲住在昆山。他听说昆山有一位知名学者归有光,人称震川先生,三十五岁时获乡试第二名,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便在安亭世美堂教书授徒,从者数百人,同时写下了大量散文,文名极盛。好学的余有丁一心想拜归有光为师,归有光也知道他聪敏多才,有意纳入门下。但由于世美堂距昆山城有四十多里水路,走吴淞江来往颇不方便,两人最终失之交臂。

  于是余有丁愈加认真地阅读可以找到的归氏文章。归有光素雅简洁的文风和所抒写的真情,给余有丁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亲余永麟在昆山的任期比较短,随后擢升为苏州府通判,谁知未及赴任就因病去世了,这给余有丁的生活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幸而扬州一个郝姓富翁慕名请他去教家塾,三年后,又资助他入太学深造。

  嘉靖四十年(1561),余有丁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顺天(北京)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复被主考官置为上等。殿试时,定为一甲第三名(探花)。这时,他才三十五岁。

  余有丁的一生,注定了与苏州人有不解之缘。除了昆山归有光,他考取探花的这一科,状元申时行是吴江人,榜眼王锡爵是太仓人。一甲三人都入翰林院供职,万历年间他们又一起进入内阁,同时担任宰辅,成为一代名臣,这在整个明王朝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担任翰林院编修后,余有丁的主要任务是起草皇帝的诏书或敕文。按惯例,接受皇帝诏书、敕文的官员会预先写好初稿,送到编修手中,请编修稍做润色即可,同时馈赠丰厚的礼物,以期多多美言。孰料,余有丁初次遇见这样的事竟十分震怒,断然拒绝。他这样做,其实是让自己不受拘牵,能以公允的观点起草诏敕。受诏的官员颇为担心,但看了余有丁起草的诏敕,评价公允、措辞得当,不由心服口服。

  委婉真切 情理相合

  万历年间,杭州突然发生兵变,形势严峻。朝廷派兵部侍郎张佳允为浙江巡抚,前去处理。临行前,张佳允专门登门拜访余有丁讨教对策,余有丁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攻心战术。他说,杭州部队过去的主官徐景星威望很高,现在因失职而闲居于蓟门,不妨带着他一起去杭州劝诫兵士,兵变不过是一时兴起而为。张佳允按照他的办法,将徐景星请来,同去杭州,一场兵变果真被消弭了。

  万历十年(1581)六月,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病危。张居正深知事业需要有人来继承,又明白只有余有丁足以承担这个大任,于是竭诚推荐。在张居正去世的前一天,朝廷任命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中枢机务。明代自洪武后期起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入阁以后,余有丁与张四维、申时行同为阁臣,相互支持,共同辅政,一改嘉靖年间阁臣的倾轧之风。内阁大臣中不断发生各种矛盾冲突,余有丁利用自己的身份,从治理国家的大局着眼,化解危机,协调关系,获得了“宽宏儒雅、淳厚简朴”的赞誉。

  万历十三年(1584),又发生了高启愚案。先是御史丁此吕上疏弹劾礼部侍郎高启愚,攻击他在主持南直隶乡试时出考题《舜亦以命禹》,其含意是劝张居正当皇帝,这等同于谋反。申时行恼怒极了,立即在皇帝面前告状,说丁此吕以这种暧昧之事陷人以死罪,恐怕谗言还会接踵而至,真是太危险了。吏部尚书杨巍秉承申时行的旨意,上疏建议将丁此吕贬出京城,万历皇帝很快同意了。然而,以李植为首的一批御史群起弹劾杨巍,并将矛头直指申时行和内阁次辅许国,试图打倒他们,推举王锡爵上台。万历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了,很想留任丁此吕,并罢免高启愚。在这状况下,没有退路的申时行被迫奋起应战。三位内阁大臣申时行、许国、余有丁一起辞官,集体抗议万历皇帝这样的做法。

  《余文敏公文集》卷九,载有余有丁的《乞假调理疏》《乞归疏》及再疏、三疏、四疏。他给皇帝的请假信、辞职信,竟接二连三写了多封,理由是身体有病,难以胜任大臣之职。弦外之音却不难听出:“病日有加,命且不测。医者言,病犯嗝噎,势不可为,汤液难攻,月计不足,须解职任从容岁时……恳疏乞身仰望皇上愍臣迫切至情,怜臣委顿贞疾,放归田里。”

  看来,余有丁果真是从归有光那里学到了很多,奏疏的文字委婉真切,情理相合,令万历皇帝左右为难,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不好。耐人寻味的是王锡爵并没有跟着李植等御史走,恰恰支持三位辞职的阁臣,上疏万历皇帝,将申时行称赞了一番,说他“泊然处中,重国体,惜人才”。在这种状况下,万历皇帝于是再次改变主意,维持将丁此吕贬出京城的决定。一场政治危机终于出现了转圜。

  如此湖山 依旧风景

  明隆庆四年,因为无意间卷入政治漩涡,由浙江长兴县令调任河北顺德府通判的归有光,获得了一个机会,以邢州倅的身份进京朝贺万寿节。他经过再三思考,决定上书乞改国子监的职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以经学训诲学者,并研究史学。经过恩师高拱等人的引荐,他被提升为南京太仆寺丞,留在北京内阁制敕房,负责纂修《世宗实录》。时任内阁大臣的余有丁或许为之助了一臂之力,尽管我们一时难以找到明确的佐证。

  这给予从小就想当史学家的归有光极大的精神安慰。他全力以赴,潜心著述,直至病逝于任上。

  清代藏书家、学者徐时栋,与余有丁同为鄞县人,在《烟屿楼笔记》卷十中,记载了余有丁晚年在故乡的轶事:

  明余文敏公有丁,以南学士告归。即东钱湖月波寺废址,营“五柳庄”。辟地百亩,园林之胜,甲于两浙。其中楼台亭榭,悉摘《归去来辞》中字名之。详见集中自记。其后神宗书“名山洞府”四字赐之。顾当时营创数年,方构舒啸楼,而入阁之命下,刻期督成,大会亲友,畅饮数日而别。竟卒于位,终不能遂归去来之愿也。其后卉木凋谢,亭榭荒芜。康熙间,余氏归地于寺,重建梵宇,即今月波寺也。而于殿侧奉文敏塑像。又久之,寺僧迁像僻处。文敏子孙式微,未有能正其事者……

  余有丁曾以东钱湖月波寺废址,营建占地百亩的五柳庄,打算在此安度晚年。谁知楼台亭阁尚未建成,他奉命入阁,只得匆匆与亲友告别。后来逝世于任上,再也无法遂“归去来”之愿。很快花木凋谢,亭榭荒废。由于他子孙式微,没有人能署理庭园事宜,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将五柳庄的百亩土地归还寺庙,重建了月波寺,在殿侧供奉余有丁塑像。但后来,寺僧又将塑像迁移到了僻静处。

  徐时栋曾为余有丁祠堂撰写三副对联,其中之一云:“天上已宣麻,只故乡如此湖山未能抛得;门前曾种柳,看今日依然风景定是归来。”

  今天的宁波东钱湖风景区内,仍然保留着余有丁墓地遗存和余相书楼(余有丁晚年读书处),供游客瞻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有丁故里--岐阳村
明代书法100家
丞相--余有丁
明廷硕辅余有丁故里寻踪
世间已无张居正,瞧瞧后江陵时代的万历首辅们
世故与成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