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鼎芬义修亭林墓
《姑苏晚报》2022年04月18日 B07版

  马一平

  一

  熟悉昆山千灯顾炎武墓历史的人都知道,1914年,著名学者、清朝遗老梁鼎芬专程前来昆山茜墩(今千灯)镇,瞻仰亭林先生墓及其遗履、遗像,并出资委托亭林先生十二世嫡孙顾子玉等人,重修亭林先生墓并筑亭林祠、四柿亭。此次修筑始末鲜有文献记载,听闻当时有著名教育家、诗文家、乡先贤方还先生撰文的修墓碑立于墓区。1962年,苏州市文管会和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为纪念顾炎武诞辰350周年,联合对其在昆山的遗址遗迹进行调查时,这块碑还保存在茜墩初级中学校园内,但“文革”后,亭林墓被毁,修墓碑也难觅踪影。

  近日,笔者在搜集研究乡先贤胡石予(名蕴,南社著名诗人,曾任苏州草桥中学教师,是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诸大师的国文老师)先生资料时,意外发现了当年方还先生所撰《重修亭林先生墓记》,这是胡石予根据当时收藏的碑刻拓片抄录后全文发表在报刊上的,这篇文章弥补了顾炎武研究中的遗憾。

  根据《重修亭林先生墓记》,结合顾凤鸣(亭林先生十二世孙顾积和幼女)遗稿《亭林墓记》和谢庠(亭林先生十二世孙顾积和长外孙)遗稿《忆青年时游亭林墓》,又参阅吴天任著《梁鼎芬年谱》和崔燕南整理《曹元弼友朋书札》中梁鼎芬致曹元弼信函,大体知晓了此次重修亭林墓的始末。

  二

  1913年12月13日,光绪帝和隆裕皇后正式安葬于崇陵(在清西陵,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境内)后,逊帝旨命前清官员梁鼎芬管理崇陵种树之事。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先后主持广东惠州丰湖书院、肇庆端溪书院、广州广雅书院、湖北武昌两湖书院和江苏南京钟山书院。历任武昌府知府、汉阳府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兼署湖北布政,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为其兴办洋务、教育和新军的得力助手。1912年10月17日,梁鼎芬至梁格庄叩谒光绪帝梓宫,得知崇陵工程已停工一年多,工程未及半,乃南北奔走呼吁,募集资金,请求国民政府继续拨款,多次至梁格庄,并露宿留守在光绪帝寝殿旁。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崇陵工程终于重新开工,一年后竣工。梁鼎芬奉命管理崇陵种树之事后,因恐所拨经费不敷使用,遂四处奔走化缘,前后募集了三万余银圆,购置松、柏、枫、杨等树木,三年多时间,扶病督理,寒暑无间,不辞劳瘁,种活树木十余万棵,绿化了崇陵,奠定了今日崇陵绿荫蔽天的基础,又节省经费十五万元。

  1914年春,梁鼎芬南归。农历三月初回到广东家乡扫墓祭祖。农历四月中旬复至上海寓所检理书物。当月专程前往昆山茜墩镇瞻仰亭林先生墓及其遗履、遗像,看到亭林墓的破旧,一向钦慕亭林先生的他,毅然出资委托亭林先生十二世孙顾积和等重修亭林墓并建造贞孝祠、四柿亭等。梁鼎芬还到昆山县城,赴县教育会观看所藏顾亭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手稿。五月底北上梁格庄时又取道昆山,至茜墩镇察看亭林墓修葺情况。顾积和与顾国光聘请青浦朱家角营造厂名匠王世昌设计建造,平整墓区凹洼孔洞,除去芜藤杂草,广栽青松翠柏,重建贞孝祠和四柿亭。梁鼎芬在繁重的崇陵种树任务之余,十分重视亭林墓、贞孝祠的修建进度,于当年腊月冒着严寒第三次到茜墩查看,回梁格庄山中时已大雪纷飞。1915年农历五月六日,梁鼎芬自梁格庄南归,过沪,又一次前往茜墩镇谒拜亭林墓。所以,顾积和对方还说:“梁氏自去夏以来,盖四谒余先公之墓矣。”亭林墓重修和贞孝祠、四柿亭建造工程,历时一年多,耗银一千余两,于1915年夏竣工。梁鼎芬家资并不富裕,然为重修先贤冢墓不惜全力以赴,除自己捐资外,还写信动员他的好友吴县曹元弼、松江张锡恭等名宿慷慨捐款,赤胆忠心,令人感动。为鸣谢梁氏出资重修亭林墓和建造贞孝祠、四柿亭的恩德,颂扬其高尚品格,使亭林后世子孙和民众永志不忘,亭林墓重修工程竣工后,顾积和专程乘船赴昆山县城找到昆山地方领袖、著名诗文书法家方还先生,乞其撰写《重修亭林先生墓记》。方还慨然应允,于当年8月19日写就重修墓记交稿,顾积和得稿后又请著名书法家、吴县汪克埙书写全文,镌刻石碑,立于亭林墓道,使后人读碑而知此次修墓始末,并志梁鼎芬之贡献。

  三

  修葺后的亭林墓焕然一新,地面平坦,松柏森森。墓周围砌有一人多高的青砖墓墙,墓正南侧耸立石坊一座,为两柱出头无楼牌坊,亦作墓门,石坊门面宽2.04米(亦即墓门宽度),石柱系正方形花岗岩,石坊南面门额正中刻有“贞孝”两个正楷大字,此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新阳县(清雍正二年分昆山县之半而设,辛亥革命胜利后复并入昆山县)知县万立钧重修亭林墓时所立。明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明史》有其传)的贞节孝行,于崇祯十年(1637年)立贞孝坊,后毁。

  离墓正南六十米处,即是贞孝祠(后改作亭林祠)。祠坐北朝南,三间两侧廊一门楼。门楼双角飞翘,门额正中刻有篆体顾贞孝祠及建造年月,两旁有浮刻砖雕。其下大门上面有木雕花板,一色红漆,再下为两扇黑漆大门,黄铜门环闪闪发光,一派庄严肃穆气象。进入大门,是一个庭院,两侧是走廊,走廊面向庭院一侧为半栏,庭中间为一条砖铺道路,路两旁空地植有盘槐、桂花各两棵。路的尽头便是祠堂主建筑,以三开间平房连通为一大间作为祭堂,拾石级而上乃一条长廊,当中是六扇落地长窗,左右两旁各六扇木窗。祭堂正中靠墙是一只长长的天然几,上设一排玻璃橱窗即神龛,里面供奉千墩顾氏历代祖宗、先生嗣母王硕人与亭林先生神主牌。龛前置供桌,两旁又置茶几、太师椅两套。厅内左右黑漆大圆柱上悬有木刻楹联一副,为昆山教育家周梅初所题:“教天下之为母者,微先生其谁师乎。”两边墙上及庭院两侧走廊墙中共嵌有砖石刻碑十二块,内容为记述先生事略、后人对先生的赞评以及先生的名言警句。

  祠堂正南三十多米,有四角亭一座,飞檐翘角,彩色葫芦结顶,亭四角还建有泥塑彩凤,双翼翘然如飞。亭北面为圆形门洞,其余三面有座位,雕花栏杆作为座位靠背。亭中置石台一只、石凳四只。亭北侧檐下悬有“四柿亭”匾额,乃梁鼎芬手迹,书法挺秀。四柿亭取意于亭林先生六十九岁时在山西曲沃所作《寄题贞孝墓后四柿》五律诗意,千里之外怀念家乡亡母,其诗曰:四柿先人种,旁临一亩池。霜凋萱草色,日映女贞枝。旧业从飘荡,非材得慭遗。清阴常不散,勿使众禽窥。

  亭周植柿子树四棵,两旁种有桃树六棵、垂柳四棵,风景宜人。

  1916年农历4月23日,梁鼎芬乘火车到达昆山后,稍事休息,换乘航船来到茜墩镇,步行到亭林墓区,先在四柿亭小憩,然后举行祭拜仪式。首先将亭林嗣母王硕人(贞孝)牌位请入祠龛之中,再把亭林先生牌位附置于其旁。然后,到亭林曾祖父顾章志(仕至明南京兵部侍郎)墓前献上祭品猪羊和清酒、鲜果若干,行礼;再把祭品移到亭林母子墓前,行礼;最后把祭品移到贞孝祠前,焚文焚香,行三跪九叩之礼。当地百姓围观者达数百人,祠墓皆满。礼毕,回到四柿亭中休息片刻后,踏上归途。至此,梁鼎芬三年之中,八至茜墩,可见其崇礼先贤的赤诚之心。

  不幸的是,亭林墓和贞孝祠重修后仅四年,顾积和与梁鼎芬相继去世,顾积和病逝于1919年,岁仅中年。梁鼎芬病逝于1920年1月4日,享年61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昆山文史百问 第30期 顾炎武先生的墓在哪里?
归有光
【每天老照片】--5373--老照片重现光绪帝陵墓修造工地现场,耗资551万两白银
道光第一妃,比其小40岁,光绪帝和溥仪都要亲自到其墓前祭拜
梁鼎芬撰对联集(2)
清西陵崇陵(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