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我们重新认识老地名
userphoto

2022.08.14 上海

关注

《苏州日报》2022年08月04日 A05版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陈亦 徐璟杰

  一个地名,是一个标识,是一段历史,是一念乡愁。前不久,我市一批地名被列入苏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正因地名具备一定的文化含量和传承价值,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并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保护活动。

  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遍布城里城外的诸多老地名,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各种原因,有些地名不可避免存在着“误会”,导致原本与之对应的人文典故,有可能被误读,甚至是湮灭。对此,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栏目,真诚邀请热心公益、热衷地名文化的读者,同我们一起,重新认识身边的老地名,通过说好地名故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

  桥名“迷乱”,老中医发声

  小区旁边一座桥的名字,让太仓市老中医盛之龙忙了几个月。他查阅地方志,走访“老太仓”,请教文史专家,就希望让桥有个与它的历史文化更贴切的名字。

  那座桥位于太仓县府东街与千禧弄口东侧数十米处,从桥栏中间的桥名石看,桥名为“弇东桥”,然而从张贴在桥栏上的信息公示牌看,桥名却成了“堰东桥”。一座桥,居然同时有两个名字。

  盛之龙于本世纪初搬家至千禧弄,在那座桥上来来回回走了20多年。之前,他并未留意过桥的名字,正因无意中瞥见“堰东桥”,从今年3月起,84岁的他开始了对桥名的考证。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从小生活在太仓小北门,知道老的太仓县城有城墙,城墙四个方向各有城门,名字就用方位命名,比如南边就叫南门,南门外的桥就叫南门桥,现在还保留着西门桥、小北门桥等。”如今盛之龙所居住的千禧弄附近,正是当初老县城的东门,千禧弄与县府东街口,还有一条小巷叫“东门街”,而那座“弇东桥”,正是当年东门外吊桥的位置。盛之龙称,与南门桥、西门桥对应,东门旁的这座桥,本来叫“东门桥”。

  “东门桥”,有据可查。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太仓县志》中,有多处关于“东门桥”的记载。比如在第十二篇“城乡建设·县城建设”部分,对“老大街”的介绍中,有“自东门桥至西门桥,全长2550米”的记载;在县府东街的介绍中,有“自东门桥至娄东宾馆”的记载;在“东门桥”的记载中,则有“原系吊桥,又名庆丰桥,清乾隆五十九年知州鳌图捐修。现改建为水泥平桥”的记载等。此外,《太仓县志》的插页中,资料截至1985年的太仓县城(城厢镇)图中,就有“东门桥”的标注,其位置正是如今“弇东桥”处。

  盛之龙称,关于“东门桥”,有据可查的除了桥名,还有一段重要的历史——1949年5月12日晚,解放太仓县城的战斗打响,解放军首先从东门攻入城内,进而解放太仓。“从东门攻入,肯定是从'东门桥’上过的,这段历史,老太仓都清楚。”盛之龙说。

  老旧地名,故事在民间

  如今的“弇东桥”为梁式桥,长16米,双向四车道,并配有慢车道和人行道。在桥东侧的花园一村,76岁的崔老伯不仅是这座桥数十年间变迁的见证者,还曾是维护者。

  直到如今,提到“弇东桥”,崔老伯仍习惯称之为“吊桥”,因为他所知的桥最初的样貌,就是一座吊桥。“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常到吊桥外的东城河里游泳,过桥后有条桑园街,种着很多桑树,我们常去采桑葚吃。那时候桥两边有城墙,但破损严重,后来拆除城墙时,我还去帮忙,大块的城砖,有人用来造猪圈、羊圈,还有人用来造房子。”说起“弇东桥”,崔老伯记得吊桥拆除后,桥改成了石板桥,连着老县城内的石板路,那时路面、桥面出现破损,他还负责维修过。崔老伯说,再到后来有了拖拉机等,石板桥已不适合通行,便改成了水泥桥,桥面也拓宽了。10多年前,桥经过一轮改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说到桥的名字,崔老伯称,他们自小称之为“吊桥”或“东门吊桥”,也简称为“东门桥”,与西门桥等相对应,不过并未留意过桥身是否有过“东门桥”的桥名。至于如今刻于桥身的“弇东桥”,崔老伯及花园一村的陈阿姨等均说不清其含义,不过据太仓文化景点“弇山园”等推断,“弇东桥”中的“弇”字,或许有着相同的含义。至于“堰东桥”,他们则无法理解了。

  在“苏州地名网”的标准地名信息查询平台,有关于“弇东桥”的记载,不过为“非标准”,而“堰东桥”则查无结果。太仓市地名咨询专家组专家陈秉钧认为,历史上,太仓县城曾分为“弇东”“弇中”和“弇西”三镇,如今“弇东桥”所处的位置,就在当初“弇东”的位置,因而“弇东桥”的来历,或与此有关。至于“堰东桥”,或为音近引起的误读。对于“东门桥”,陈秉钧认为其很大程度上属于民间的俗称,相比而言,“弇东桥”同样蕴含有一定的历史文化。

  邀您参与,守护老地名

  “城市更新发展,老地名显得更加珍贵,因此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能用老地名的最好还是用老地名。”正因看到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陈秉钧认为保护老地名,更应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正因重视地名文化,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关于地名的“误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响。比如苏州高新区横塘曾出现的“贺子梅桥”,引起了附近教师孙先生的关注,通过考证,他对桥名提出质疑,后经苏报报道,各界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最终主管部门介入作了处理。比如姑苏区彩香一村的“草庵桥”,不仅专家呼吁为其恢复本名,周边的老住户,也对“草庵桥”有一定感情,而桥名的背后,还有着与赵孟頫、文徵明等历代名人有关的典故。

  《地名管理条例》明确,应从地名的历史和实际出发,加强地名文化公益宣传,组织研究、传承地名文化。“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将具有价值,具备恢复条件的地名作了恢复。”近年来,姑苏区政协委员、苏州市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夏冰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误会”,并推动相关部门着手纠正。

  不过,一则地名数量庞大;二来地名一旦使用,往往因“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事后发现有“误会”,却未必都具备恢复条件。于是,挖掘、保护和传承好老地名的故事,往往有助于留住其文化价值。

  在此,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栏目发起“重新认识老地名”公益活动,真诚邀请热衷地名文化、热心公益的您,同我们一起,守护老地名,说好地名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揭密太仓各乡镇地名的前世今生,看完才知道太仓竟然这么…
松江地名拾趣(转)
【苏州古桥欣赏】盘门五古桥
龙泉驿区东安湖公园24桥取名优化版
【桥经二种】\野村秀夫收集整理
南通怡桥桥名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