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地名,难忘的故事
userphoto

2022.08.14 上海

关注

《苏州日报》2022年08月11日 A07版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叶永春

  老地名,故事在民间。

  日前,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发起“让我们重新认识老地名”活动,勾起不少老苏州的回忆。一个个老地名,有的还能在“故纸堆”里找到蛛丝马迹,有的已无从找起,而通过知情人的述说,或许能找回它们的故事。

  “拐弯”的枫桥路上,藏着“石牌巷”

  在地图上看枫桥路,好比从侧面看一张长桌,上面东西向长长的一道是桌面,两头南北向各短短的一段是桌脚。东边的那条桌脚,北至上津桥与上塘街口,南至金门路,长400多米。正是这段路面,曾有个如今连很多苏州人也不知道的名字“石牌巷”。

  如今那段枫桥路,经过改造后两侧墙面粉刷一新,下方是黑亮的柏油路面,沿路有苏州市第五中学、新开的楼盘及部分民居。民居内,大多为租户或商户,提起“石牌巷”,已无人说得上来。不过,翻开百年前的老地图可以清晰看到,上津桥南边的那段路,被标注为“石排巷”。

  家住附近的夏冰认为,“石排巷”应为“石牌巷”。作为姑苏区政协委员、苏州市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他于两年前在巷口同时见到“石牌巷”和“石排巷”,那是安装在路口的供电配电柜,柜体以及线杆上分别挂着“石排巷配变”和“石牌巷配变”。他向供电部门求证,发现供电部门留档的地名中,对那段路面的标注,包括了“石牌巷”和“石排巷”。

  其中,“石牌巷”在文史资料中有据可查。明代《(正德)姑苏志》有“吴长二县立界牌于此,故名”的记载。在《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第四辑中,还有关于萃英中学的记录,其地址位于“石牌巷”,而萃英中学正是如今苏州市第五中学的前身。“这里曾经是吴县和长洲县的分界处,竖立过界牌,这是'石牌巷’名字的由来,有一定历史价值,对学校、街区乃至古城文化有一定意义。”夏冰说。

  消失的地名里,留着“老苏州”

  史料中留着“石牌巷”的蛛丝马迹,而在老苏州人的记忆中,也有不少关于身边已消失的街名、桥名的故事。家住大石头巷吴宅的吴觉荪,看到“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发起的“让我们重新认识老地名”活动,与栏目组取得了联系。

  “老地名听上去是个小话题,实际上很有意义。苏州是水城,也是古城,有历史价值的小巷小桥多。有些小巷小桥因城市发展没有了,在地方文史资料中也很难找到。如果能再找到人说一说以前的情况,是很好的记录和补充。”吴觉荪想说的,是他家附近不远处的一座小桥,如今已看不到了。

  那座桥曾位于大石头巷西端,是座石桥。“从小就听妈妈说起'马连嘶桥’,一直不知道怎么写。我后来去图书馆找到清代的地图,发现是'马连嘶桥’。只是很遗憾,当时没拍照片,现在的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样了。”吴觉荪记得,以前大石头巷西头的东美巷和西美巷之间有条河道,“马连嘶桥”东西向横跨在河上。之后,河道被填埋,小桥也随之消失,不过对吴觉荪来说,那座小桥承载着不少老苏州的生活印迹。

  “小时候我家旁边有个公共厕所,隔一段时间需要清运一次,清运的人摇船进城,就停在'马连嘶桥’旁。这座桥旁边还有个老虎灶,那时没有自来水,很多人去老虎灶买热水,拿着卖水老板发的一根竹牌当作打水凭证。我还记得,开老虎灶的老板姓马。”吴觉荪说。

  吴觉荪念念不忘的他家附近那些已消失的老地名,如今在老地图上还能看到,有“马连寺桥”(即吴觉荪说的“马连嘶桥”)、百善桥、西贯桥,均位于东美巷和西美巷之间的河道上,还有在相关志书中详细记载的鹰扬巷,只是“马连寺桥”(“马连嘶桥”)等的记载不容易找到了。

  “高长桥”就是“校场桥”?

  正因随着时间推移,担心有些老地名会完全消失,常熟市辛庄镇桃园村的吴云生,近年来把镇里村里的部分老地名及关于老地名的故事记录下来。“现在村里有些年轻人是外来的,对本地情况了解不全面,对地方文化不关注,这是比较可惜的。其实,地名里有很深的地方文化。”

  退休后的吴云生热衷于研究地名文化,针对即将消失的老地名,做了一些记录性工作。比如,他家附近的洞港泾村有座砖桥叫胜利桥,但在他的印象里,原先那里有座叫“大王庙桥”的单孔石桥,后来可能因交通需要改建。“桥堍有座大王庙,桥可能因庙得名,现在庙还在,村里老年人提到胜利桥,依然称其为'大王庙桥’。”至于大王庙的来历,吴云生表示有待进一步了解。

  苏州古城区平门内一条小巷的名字同样引起关注。校场桥路,位于人民路苏州美术馆北侧,巷口竖立着“校场桥路”的路牌,不过顺路往里走可看到墙上“高长桥”的路名。“校场桥”“高长桥”,看上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字,可当老苏州用苏州话念出来,发音很相似。

  于是,有人翻出《苏州老街志》(2011年版),看到相关记载:该路东端以北至平门桥,清代为校场,“校场桥路”由此得名,且路由三段组成,中段原名“高长桥”,因该处曾有座桥名为“高长桥”。可见,“高长桥”曾经既是桥名也是路名。如今,再访校场桥路,桥已更名为“校场桥”,而桥边墙上的“高长桥”路牌,记录着这段百米小路的曾用名,以及用苏州话提到两个地名时的一种巧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巷(208)校场桥路
城记 | 刘福泉:苏州古城吴趋坊​的童年时光
逝去的小巷旧事丨原味姑苏
市井百态皆在新苑——同里旧时茶馆趣事
看了这种年画,带你1秒穿越回百年前的上海!
苏州老街之(1)——校场桥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