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蔚村 如何更好留下?

《苏州日报》2022年10月20日 A10版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叶永春

  一次关于吴语的田野调查,让人再次关注到一个古村名——㠛村。灵岩山下,古村㠛村是苏工苏作代表之一“㠛村砚”的符号,也是一方村民共同的乡土记忆。如今,因时代变迁,㠛村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留住它?不仅村民关切,部分手艺人和专家学者同样关注。

  灵岩山下寻找“㠛村”

  那次田野调查开展于上周,发起人蔡佞是吴语研究爱好者,同时还是苏州地名咨询专家组成员。

  调查的发起,纯属偶然。“偶然翻到北宋的《广韵》里,记载了苏州灵岩山下的一个地名,叫㠛村。我对那个'㠛’字很感兴趣,就到灵岩山下去找了找。”在调查中,蔡佞有惊喜也有遗憾。惊喜的是,他找到了“㠛村”的印记,且村民对“㠛”的发音,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而遗憾的是,现在实际使用的村名,已不再是“㠛”,而是在吴语中与之发音相近的“蔚”。

  蔡佞去的是“西蔚村”,如今木渎镇五峰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灵岩山西麓。在村里,虽然每户村民家的门牌上写的都是“西蔚村”,但村民大多知道,“蔚”原本为“㠛”,且提到村名时,口中说的依然是“西㠛村”。在村口一户居民家的院墙上,挂着的旧村名牌是“西㠛村”,旁边一户村民家的旧门牌上,写的也是“西㠛村”。据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再老一辈的村民有一种说法,即西㠛村是㠛村的一部分,如今村东侧石码头的位置,曾是“东㠛村”。

  无论如何,村名中的“㠛”字,给了不少村民一段共同的记忆。村口那户挂着“西㠛村”旧村名牌的房屋,正是郁女士的爷爷家。郁女士是“90后”,她已说不清村名中的“㠛”何时成了“蔚”,但记得小时候上学时,在学习用的字典中是找不到爷爷家墙上的那个“㠛”字的。“爷爷经常和我们说,这个字是以前留下来的,《新华字典》里没有,要到《康熙字典》中才能找到。”遗憾的是,她爷爷于前不久过世,已无法向他了解更多信息。从小在村里长大的“80后”郁先生,也有类似的记忆,逢人问及“西㠛村”,他也会提到《康熙字典》,认为“㠛”才是村名,只因“㠛”字生僻,且当年的电脑字库没有收录,才用音近的“蔚”字代替,并一直沿用至今。

  郁先生的说法有一定依据。村里的电线杆杆号牌上,写的村名是“西划村”,在村民口中,“划”与“㠛”发音相近。还有村民记得,之前村名还被写成过“西挖村”,因“挖”同“㠛”发音更近。

  如今,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均能输入“㠛”字,但村里村民的身份证、个体工商户的注册地等,所用的地址均为“西蔚村”,要恢复“西㠛村”,已不容易。

  “㠛村”不仅仅是个地名

  关于“㠛”字,如今在文献资料中能检索到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以“㠛”为名的村落“㠛村”,以及以“㠛村”为名的“㠛村砚”。

  在文献资料中,“㠛村”早有记载。在官修韵书《广韵》中,蔡佞发现“㠛”只有一个简单的注解:“陂名,又村名,在吴王旧城侧也”。“吴王旧城”,应为前些年考古发现的“木渎古城”,因而蔡佞认为文献记载与他的田野调查是可以对应起来的。

  与“㠛村”有关的信息,还有很大一部分与“砚”相关。早在北宋书法家米芾所著的《砚史》及清代《西清砚谱》中,均有关于“㠛村砚”的记载;民国《木渎小志》则称“灵岩山旧名砚石山,土人㠛瓦为业,故其下有㠛村”。如今在《木渎镇志》及《藏书镇志》中,还有关于“㠛村砚”的介绍,称其具发墨快、不渗水、不损毫等特点,可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又因其砚质与山西绛县等地的陶制澄泥砚相仿,“㠛村砚”又被称为澄泥石砚。在灵岩山周边,从事砚雕业的区域曾有十多个村庄。

  “㠛村砚主要取材于灵岩山周边,在文献资料中,灵岩山也叫砚石山,不仅有原材料,还孕育了较高的制砚技艺。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专业收藏家发现,藏品中宋代以前的澄泥砚,有很多是苏州㠛村砚。㠛村一带在历史上是苏州砚台制作的集聚地,与苏州砚文化紧密相连,2007年,以㠛村砚雕为主体的澄泥石刻技艺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澄泥石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蔡春生认为,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的“西㠛村”,其位置和范围是否与宋代文献资料中所载的“㠛村”完全一致,暂时难以确定,但大致便是在那片区域。留住“㠛村”以及“㠛村砚”,让它们成为一段文化记忆得以延续,能够引起文化共鸣,对保护苏工苏作文化有意义。

  如何更好留住“㠛村”

  因信息系统的字库没有收录等原因,带有生僻字的地名,被更改甚至丢失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此前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栏目关注的胥口镇“毘村”变成“昆村”,在“昆”已沿用多年,暂难以改回“毘”的情况下,村里以保留旧门牌以及在村口立石标明“毘村”等方式,尽可能留住村里的乡土文化。

  “有些地名带生僻字,字库中没有收录,还有些找不到相对应的规范汉字,就用音近的地名俗字,这种情况在地名当中并不少见。但不管怎么说,地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特别是使用时间长,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地名,更加应该受到保护。”对于“㠛村”,蔡佞认为其不仅文献记载明确,还具有一定的独一性,且被连续使用,并在村民当中保留着原发音,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村里老人提到过,'㠛’这个字要在《康熙字典》中才能找到,还提到过祖辈是做砚台的。现在村里一座很有历史的土地庙,名字里也有个'㠛’字,叫㠛阳庙。”作为“西㠛村”(现西蔚村)人,并长期在村里开展工作,五峰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郁春华对“㠛”字的认识比村里的同辈人更多。他说,此前因信息系统中没有“㠛”字等原因,“西㠛村”成了“西蔚村”,但村里的旧门牌和旧村名牌中,依然能看到“西㠛村”。至于“西㠛村”(西蔚村)与文献资料中的“㠛村”乃至“㠛村砚”的关系,他欢迎各界帮助补充、完善和明确,以便在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让更多人熟悉和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i苏州】吴语三千,常用吴语字,你认得多少?
世界那么大,我去绵竹年画村
建设美丽乡村,这两个村字各出妙招!
点亮路灯为村民圆梦
世外桃源悬空村: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人们
吴语说苏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