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古代的圩塘堤堰

苏州古代的圩塘堤堰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为了加强对吴地的控制,修筑了通向姑苏的大道——“通江陵道”。大道用挖土筑堤的办法修筑,先挖河,将挖出的泥土堆在一侧;形成“通江”和“陵道”并行的格局,这在我国是相当早的河堤道路设施。其实,后来的白居易疏浚西湖建白堤和疏浚山塘河建山塘街用的均是此法。春申君黄歇治吴,垦田、理水、修路、建埭,至今还留下了以他的姓或名命名的河道或水利设施名,如相城区的黄埭,江阴的黄田港,上海的简称申和黄浦江等。唐宋以来,江南经济长足发展,成为全国最富饶的地区,大文学家韩愈(768—824)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十居九。”所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和与此配套的圩塘堤堰设施也得到很大发展。唐元和二年(807年)观察使韩皋和苏州刺史李素开常熟塘,“自苏州齐门北抵常熟,长九十里”(现亦称元和塘)。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苏州水灾,筑太湖西堤,长九十里,筑吴江塘路,南至嘉兴,长百余里。七里一纵浦,十里一横塘,塘浦阔深,堤岸高厚,使“水不能为兽,”堤岸则形成或纵横交错的道路,又方便了交通。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人口剧争,田亩拮据,就根据水网地区特点,向江河湖泊要田,就是圩田,昆山的淀山湖,常熟尚湖,吴县太湖,都有规模不一、大小不等的圩田,至今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有“圩”字的地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宿合作成南北挂钩典范
航拍苏州常熟赵园曾园,欣赏十里虞山脚下绝美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福地新常熟 活力名城再出发
江苏第一个县级市,四十岁,惑与不惑?
常来常熟
渭塘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