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卿山与湓浦
userphoto

2023.08.20 上海

关注

  □陈 益

  少卿山,位于古镇千灯东北角,是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原名阳山。明永乐年间,太常寺少卿袁复奉旨疏浚千墩浦,所开挖的淤泥堆放于湓浦(今称汶浦)阳山。为了纪念这位兴修水利有功的太常寺少卿,人们将阳山命名为“少卿山”。据《淞南志》记载,当年的少卿山,“上建三茅殿三楹,下设禅寺,高僧每驻锡焉。山后竹林盈亩,有石如台”,可以想见占地不小。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少卿山进行多次发掘,出土了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刀、图案古朴的陶器以及20多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在考古发掘中,遗址出土了大面积红烧土、黑灰堆积及原始建筑墙面遗迹。房屋的墙面是以编织的芦苇涂泥筑成的,并用芦苇、芦席、竹席和草束盖顶。地面以碎陶片、小砾石、砂粒、螺蛳壳或蛤蜊壳的碎末掺进泥土筑成,在上面铺垫泥沙,夯实后用烈火烘烤,使之变得坚硬平整,又有很好的防潮性能,考古专家称之“华东第一墙”。

  湓浦,既是吴淞江南的一条河流,也指聚居之地。在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少卿山遗址周围逐步衍成村落、集镇,人烟渐渐稠密。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古镇中心区向西南转移,并往四周扩张。从这个意义上看,湓浦可以看作古镇千灯的始端。这里在晋代建兴三年就修建了圣象教寺,直到明代嘉靖年间仍规模恢宏,有文节书院及松芸阁、祇洹精舍等重要建筑。

  南宋时,卫泾在寺内刻苦读书,后来成为状元。武状元刘必成,原籍福州长溪县西北乡(今福建福安县),南宋初,刘必成十六岁那年,举家迁至昆山湓浦。在湓浦的居住地,有“刘湓浦”之称。他考中武状元后,写过一首七律《登鳌峰》:“一上鳌峰望四维,回头已觉白云低;遥观巨海砚中水,俯视群山足下泥。酒罢扶筇登石望,诗成把笔仰天题;这回却步蟾宫去,万里云和不用梯。”他攀登的鳌峰,或许是指石浦六鳌山(卫泾的衣冠冢埋葬于此),清晰地显现了蟾宫折枝后的豪迈和放眼天下的胸怀。

  《淞南志》还记载:少卿山的得名,跟太常公夏昶常常在这里读书也有关。夏昶曾担任明朝的太常寺卿,既是正三品官员,更是成绩显著的宫廷艺术家,尤其擅长于画竹。在政事之余,作为一位专攻墨竹的画家,夏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所画的墨竹,不仅偃仰、挺立、浓淡、疏密合乎距度,也十分讲究烟姿、雨色、风情、雪意的自然意境。在绘画的时候,他还善于运用书法技巧,尤其是以楷书笔意融入墨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精于竹枝旁梢、顶梢、底梢的画法的同时,竹叶的组织和穿插也做到既井然有序,又变幻多端,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落墨即是,出笔便巧”。

  民国年间苏州作家赵眠云的随笔《怡红漫录》中,有一则谈及“梅花地”。在叙述了夏原吉治水的功绩后说,当时有一位处士居住在夏溪之滨,夏原吉曾接见他。还朝后,将处士的诗句“尺土寸地皆入贡,更无隙地种梅花”写入奏本。于是永乐皇帝赐地十亩,供处士种植梅花,并且免其赋税。早年任教于苏州草桥中学的胡石予,出生于蓬朗,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赐地闻蠲十亩租,诗人遭际古来无。夏驾溪上寻遗迹,风景如何逊石湖。”夏溪、夏驾溪,原名下界浦。为了纪念夏原吉的治水功绩,更名夏驾河。显然胡石予也曾寻访梅花地遗迹。在《淞南志》的记载中,梅花地为二十亩,位于少卿山下,尚书浦东。

  如今,少卿山遗址已被辟为公园,游客可自由出入,休闲游览。千灯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发端于此。抚今追昔,让人为之自豪,并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过5天,杭州将成为全国最美的城市!
金·元好问《墨竹扇头》嫩香新粉玉交加,小...
墨竹梅花
张家港 江南香山之游记
千年古镇话章安
争看梅花入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