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音里的“独树湖”

  蔡佞

  日前,一通地名咨询来电引起了我对独墅湖名字的关注。独墅湖是苏城东部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北侧的金鸡湖互为姐妹湖,共同撑起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水网,成为新城里两颗耀眼的明珠。

  古史微茫。据考古报告,独墅湖东部湖底曾发掘出北宋时代古井,表明当时湖泊尚未完全形成。北宋郏亶《水利书》里苏州城东只有黄天荡,它或是这一带水域的统称。《东吴水利考》认为苏州“黄天荡”之名来源于长江黄天荡,因水面“深阔似江中”而得名。后来它水面扩大,遂成为苏州东南一处巨浸。明初,人们根据地形将湖区分为“朝天”“独树”“王墓”三部分。中部主体部分就是如今的独墅湖。朝天湖在西北,即当代的黄天荡,它东北部通过峧口与独墅湖主体相通,南部收口为墅浦塘,在浪打穿(今俗称“三百丈”)段与独墅湖相连。独墅湖的南部湖区旧称“王墓湖”,因湖东岸有王墓市(今永安桥附近)而得名,民国《吴县志》尹山、郭巷图中有标绘。正德《姑苏志》说“独墅湖、王墓湖、朝天湖三湖连缀,中微隘如川,其实一水也”,较清楚地记载了明代中期水面的情况。

  从手头能见的文献来看,独墅湖地名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元末明初,当时写成“独树湖”。杨孟载《眉庵集》记有“居吴长洲之独树湖”。明代中期以前的文献一般都如此写,例如吴宽《题赵松雪水村图》成化十四年(1478)题跋“戊戌八月三日,予过独树湖,泊舟苇间,出此阅之,景物宛然,益叹松雪翁画手之妙”。

  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渎墅、独墅”写法,从隆庆《长洲县志》《吴中水利全书》《东吴水利考》等文献记载看,这两种同音写法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例如隆庆《长洲县志·山部》写“渎墅湖”,《兵防》《坊巷》作“独墅”,《水利》篇里“渎墅湖、独墅湖”混写。虽然当时出现了“独墅、渎墅”的写法,但一些水利著作依然认为“独树”是正名,是首选写法,“渎墅、独墅”只是又名、别写。天启《东吴水利考》(1621年)以“独树河”名字出条,“独树河,在长洲县黄天荡之东南,又名'渎墅湖’”。

  到了清代,文献一般都写成“独墅湖”“渎墅湖”,“独树湖”写法逐渐被淘汰。除了转引旧志外,“独树湖”已经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多作为附载的旧称或又名,如乾隆《元和县志》“独墅,一作树”,同治《苏州府志》“独墅湖,一作渎墅,或作独树”。至此,“独树”“独墅”两种写法出现的频次、认可度完全发生了颠倒,说明当时“独墅湖”写法已经比较固定。

  以上通过文献记载我们捋清了湖名“独树”到“渎墅、独墅”变化的大致时间,下面我们来看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从文字看,早期写法“独树”显得比较直白,与苏州常见的湖泊专名差别较大。改用吴地常见地名用字“渎、墅”不仅相对文雅,也更符合大众对地名的一般认知。以苏州东部湖名为例,阳澄湖(旧写“阳城湖”)、盛泽荡(旧写“尚泽荡”)、金泾渰(今金鸡湖)、清涓湖(今青剑湖)、王墓湖的专名要么是与水相关的“澄、泽、泾、清、涓”,要么是地名“阳城、王墓”,因此“渎、墅”两字的选择更符合传统命名习惯。

  从记载看,地名的雅化通常从官方文献开始。之前我们曾撰文讨论过这类地名:城内黄牛坊桥,康熙《苏州府志》率先写成“黄鹂坊桥”。阊门洞子门,正德《姑苏志》上首见“童子门”的写法。胥门外大洋桥是民国出版地图上先写成“太让桥”“泰让桥”的。乡镇地名也是如此,古镇六直,正德《姑苏志》最早写成“甪直”。与官方府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如道光《吴郡甫里人物考》、光绪《甫里志》等乡土文献直到清朝后期仍坚持写“六直”。独树湖地名同样也是从正德《姑苏志》开始有了“独墅湖”的雅化写法。多处乡土地名的雅化均肇始于《姑苏志》,这恐怕不是偶然,当与编纂者王鏊的身份和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

  从语音看,官话(包括当代普通话)“独树、独墅(渎墅)”是同音字,不过苏州吴语里它们仅仅是近音。我们实地调查了独墅湖周边娄葑、车坊、郭巷等地乡民对该湖的称呼,一致都叫作dəu23zʮ22u41,音同“大树湖”。首字“渎、独”说“大dəu”读音看似特别,实则是苏州话旧音的体现,它反映了传统吴语“宕、通”两韵摄读音的区别。现在苏州南面越溪、横泾、浦庄一带的土话里“木、绿、谷、哭、屋”等通摄字都读əuʔ韵,不同于“莫、落、各、壳、恶”宕江摄的oʔ韵。其他的苏州方言虽然读音大多已经混同,但仍有个别口语词保留区别,如“屋里”农村多读əu42li23(方音近似“窝里”)。“渎”等通摄字在地名里保持早期读音的现象相对常见,今地名里常写成近音字“渡、图、大”。相城陆慕地区的徐渎(见隆庆《长洲县志》)如今依然说“徐图港”,吴中越溪的管渎(见嘉靖《吴邑志》)现在写成“官渡村”。城北的官渎里地名写法相对固定,但在陆慕一带乡民口中也说成“官渡里”。在方言口语里,这些地名和“渎墅(独墅)湖”一样,“渎”都保持了较早的音类区别特征。

  中字zʮ6读音看似平常,却隐藏着破解早期地名的密码。“树”写成“墅”,实际反映了当时地名记录人的语音系统。北方官话“墅、树”同音,但是吴语至今仍不同音,苏州话体现了隋代陆法言《切韵》音系“鱼虞共为不韵”的古老特点。“树”是虞韵字,苏州读zʮ6,“墅”是鱼韵字,吴语读zɿ6,音同“市”。今苏州地名“蠡墅、金墅、张墅、浒墅关”都说成“蠡市、金市、张市、许市关”。鱼韵在吴语口语里一般都读展唇元音,区别于虞韵。当代“别墅”一词从官话系统中引入吴语,“墅”才新产生了zʮ6的文读音。我们知道,老地名早已存在,读音口耳相传,基本不会用文读音。因此我们可以推定,dəu23zʮ22u41所指称的地名不可能是“独墅湖、渎墅湖”,只能是“独树湖”。乡民口中流传至今的读音与文献记载的最早写法“独树湖”完全相符。

  由此,我们看到调查地名的方音形式是多么的重要,乡民千百年口耳相传的旧音就是一把开启地名研究之门的金钥匙,我们只有调查好、记录好地名方言读音这项重要的地名要素,才能更好地探索地名的前身今世,才能深入推进地名的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讲上海方言閒话之——“在”字哪恁唻讲(方言文章)
「吴语大会」说了那么多年苏州话,你会写吗?
老照片:1986年的苏州城
一个村庄地名的“较真”
拼音 | 吴语学堂在线辞典 | 使用说明
【i苏州】吴语三千,常用吴语字,你认得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