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枫桥夜泊》与“枫桥”孰先孰后
《苏州日报》2024年01月13日 B03版

  陆钟其

  千古传唱的《枫桥夜泊》,有情有景有声有色。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该诗作,就连亚洲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中也收录此诗作,可谓举世闻名,但也误会多多。

  张继(字懿孙)在创作《枫桥夜泊》时是身历其景,心中情、前人思、今人意一起涌动而至,诗遂自然天成:桥、树、水、钟等浑然一体,交融成一幅幽静隽永的不朽图景。但遗憾的是当时张继并不知道姑苏城外那时压根儿就没有“枫桥”。

  寒山寺前的那座桥,其实是“封桥”。因为桥面对岸是那时的军事要塞——铁铃关,这座桥的功用主要是为了封锁大运河的渡口,故名“封桥”。

  张继会错了意,想当然地认为是音同字不同而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枫桥”,遂以此为题,作了《枫桥夜泊》千古名作。于是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即“枫桥”之名称早于《枫桥夜泊》,其实恰恰相反,是张继的诗造就了“枫桥”之名。

  故清代叶廷琯的《吹网录·闵荣墓志》曰:“据乾隆《府志》引周遵道(宋代)《豹隐纪谈》云:枫桥旧作封桥。因张继诗相承作'枫’……逮宋中叶以后,乃雅俗皆书'枫’字,不复知有封桥之名矣。”

  张继诗歌的数量不多,在《全唐诗》五十余首,而其中后人附会之作,不在少数,真正属其本人所作者,不过三四十首。张继的诗名也不响亮,在盛产诗人的唐代并不出名。这种情况,似乎注定了张继的诗名有遭遇被世人遗忘的危险,然而正是他的上述误会,使名称阴差阳错的古桥百世流芳,也因此让后人永远记住了张继这个名字,于是这个误会也就被称为是天大的“美丽误会”。

  当然,与该诗有关的误会远不止此。

  比如,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专门为《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写过一篇散文,名曰《不朽的失眠》。作家认为这首名诗作于作者落第之时,张继落第后失眠,结果写出了不朽的作品。

  但事实是当时虽逢“安史之乱”,张继依然按照古代读书人的传统——游历四方。经过洛阳时他对现实的感受是“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凤辇栖岐下”指的是新皇帝唐肃宗刚刚继承大统;“鲸波斗洛川”指的是唐军与叛军在河南鏖战的情景。随后张继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游历,游历会稽等处,特别是在饱览吴越之地的风光时触景生情,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

  而这一时期,正逢国家兵荒马乱之际,京师徙迁,世人流离,根本无法组织起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所以根本谈不上“落第”和“及第”。而更主要的是,唐天宝十二年(753),张继在不惑之年,已然进士及第。如果说是及第后铨选落第,但此后张继是归乡,还没有到姑苏一游。

  至于说其寒江客旅,怀愁难眠而失眠,可能是事实,但安知作者不是为国家遭难、百姓流离抑或是为自己仕途的升降而难眠。

  因为宝应元年(公元762)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之后,在唐肃宗退位、新皇帝代宗李豫继位后封给了张继一个小小的官职: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于是从此开始张继毅然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故世人也称其为“张员外”。

  对此误会,因女作家优美的散文而亦被称为“美丽的误会”。

  再比如,《枫桥夜泊》还有姐妹篇。

  在那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于苏州城外的封(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于是他写下了两首小诗。

  一首是深感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而作的《阊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是说在战乱之下,本该富庶的苏州,也是人烟稀疏,一片荒芜,农田尽是春草,清明无人祭扫。

  那时清明节前一两天被称为“寒食节”,民间不用火。但寒食节过后,本该“清明处处有新烟”,而此时作者看到的却是“清明几处有新烟”,“处处”变成“几处”,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尽在眼前。这是一首现实主义的作品。

  另一首便是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前诗联系起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反映的是厌恶战乱,向往的是恬静、美好的意境,它与前一首诗无疑是姐妹作。所以刚刚问世时,两诗并驾齐驱同为时人所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明代苏州才子文徵明曰:“诗以山传,山以诗传。”是说诗歌与山川景色之间有着相得益彰的联系。《枫桥夜泊》正是如此,它刚刚写就时,虽然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其时并非规模宏大、声名显赫,但毕竟也是小有名气的胜迹,所以是“诗以景传”。然而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和沉淀之后,《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二十八个字逐渐名声大显,以至于名重江南、传声海外。于是就“景以诗传”了。故清人程德全在《重修寒山寺碑记》中说:“苏之有寺,是见于张懿孙《枫桥夜泊》一诗。是诗也,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清人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中则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脍炙于中国,亦且传诵于东瀛。”就这样,《枫桥夜泊》也就成为中国诗歌史和中国风景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之一。

  而随着《枫桥夜泊》的声名鹊起以至日隆,逐渐后人的眼光就只盯住了后诗,而忽略了前诗,再传到后来,就完全聚焦于《枫桥夜泊》,以致让不少人产生了误会,想当然地认为当时张继只写了一首诗。

  再观张继的一生,活了六十余岁,在唐代宗统治的最后一年,公元779年前后,他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后妻子也在他乡洪州亡故。

  张继生前有两个挚友。一位叫皇甫冉。《唐才子传》用八个字形容他们两人的关系:“髫年之故,契渝崑玉。”“髫年”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意为幼童时期;“崑玉”则特指昆仑山出产的美玉。当年张继在游历天下时,在京口与皇甫冉相遇,离别之时张继赋诗一首谓《奉寄皇甫补阙》。读罢好友赠诗,皇甫冉感动不已,即和诗一首《酬张继》,诗前有小序,曰:“懿孙,余之旧好。”真是情深意长。

  另一好友名刘长卿,官至刺史。虽与张继职位有高下,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莫逆之交。张继亡故之时,他作《哭张员外继》诗,其中有“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之句,掌管财赋而如此,可见张继之清廉。

  张继的一生既有莫逆好友,为官更是十分清廉,似乎也不能算是平平淡淡。如果没有《枫桥夜泊》,张继的清廉品格可能还会被塑成“清官”形象流传后世,而正是由于《枫桥夜泊》之美名实在过于响亮,成为笼罩在诗人头上的巨大光环,结果在现存的有关史料中,大多忽略了作者清廉、重友情等品格,而认为其一生中在其他方面均是平淡无奇。这也许可以算作是又一个误会吧。

  但种种误会丝毫不影响《枫桥夜泊》的千古传唱。

  千年以后在1994年的春晚上,毛宁的一曲《涛声依旧》,让听众听得如醉如迷,并荣获第一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而这首优美的歌曲即是源于《枫桥夜泊》。

  “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枫桥夜泊》的那些误会也从另一个视角反衬出了诗作不同凡响的美感,成为“月落乌啼霜满天”那个夜晚闪烁着的具有别样光芒的辰星,与其他繁星一起,照亮了张继的人生,照亮了苏州古城,也照亮了中国的诗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继的《枫桥夜泊》,从第一个字开始,就是个错误
千年的误会,张继从没有在枫桥夜泊
春游苏州(5) 诗里独有名之枫桥
【江苏.苏州】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
古人落榜后……先写首诗压压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