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太湖:串珠成链,“活态”传承历史
串珠成链,“活态”传承历史
 http://www.gmw.cn 2011-06-16 09:35:41 来源:光明网综合

    受茶农结构老化、炒茶从业人数递减等因素影响,碧螺春制作工艺的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一特色传统手工艺,2010年3月14日,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景区举行了首届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赛,由国字号评茶师亲自“操刀”,现场评出十位“炒茶大师”,使正宗“极品御茶”通过炒茶大师的传承永留后世。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环太湖地区拥有吴文化的内核和根脉,同时也是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最优越、自然山水最优美、人文景观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之一。除了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太湖边上的,还有诸如刺绣、缂丝、木雕、吴门画派、“香山派”建筑艺术等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汤钰林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只有在“口口相传”、“手手相传”中,才能永葆非遗的生命力。因此,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成为生产性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意识到“人”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苏州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从2005年起,每年从3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专门为传承人拿出配套扶持经费,目前初步形成了三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资助机制,现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省级76人、市级225人,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苏州市在一些传统手工艺集中的地区,规划建立了集生产、销售、展示、研发为一体的保护基地,传统手工艺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和陈列室等保护基地,和非遗项目传习班。去年,苏州“香山工坊”还与苏州大学城市建筑学院合作,让大学生学习并实践“香山帮”技艺,培养一批高学历的营造人员。

    为留住太湖文化的根脉,在寻找“传承人”的基础上,苏州深入发掘太湖地区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在使用的同时将之整合、串联,并进行“原真性创新”,为非遗的生长营造生态空间。

    原真性创新,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这颗太湖明珠有了传承“活标本”。日前,位于吴中区胥口镇香山工坊古建文化产业基地的“承香堂”正式完工。“承香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由近20名苏州香山帮国家级及省、市级传承人参与设计、建设、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以及营造过程中的传统习俗和各类传统仪式等,都被全方位跟踪拍摄,将作为音像资料进行存档,使整个建筑成为香山帮传统建筑技法的样板实例,供今后教学和研究使用。

    串珠成链,在生产、生活中,唤醒文化的古老记忆。在苏州太湖之滨的光福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近千艘原汁原味的古渔船、丰富的水上船俗文化和渔家文化。太湖旅游度假区整合这些资源,利用百年渔港,筹建了渔人码头,自2005年起,每年举行太湖开捕节,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开捕文化的盛大典礼,让人们永远记住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雄壮、古老祭祀音乐的神秘以及传统江南渔民生活场景。

    除此之外,苏州还成功打造了太湖梅花节、蟹文化节、碧螺春茶文化节、穹窿山孙子兵法文化节、太湖桂花节等节庆品牌。如今,这些特色节庆活动已成为一年一度的旅游盛会,在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品读”太湖的同时,也使这些古老传统和记忆在旅游开发中“活态”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亿!一套!见识一下中国第一豪宅!!
非遗纪录片《天工苏作》北美上映 《舌尖上的中国》配音团队匠心打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式园林大宅——拙政别墅
“中国茶”入选人类非遗!
中国茶首次入列“非遗名录”,我国43个非遗项目中,苏州占7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